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山游记二 |
[游记]香山游记二 |
2007-07-21 live.com |
香山游记二 呵呵,看看,人还是蛮多的,什么也没看到,看到有PPmm,哈哈,还有池子里两尾金鱼。 据说有两条路上山,哪边是哪条呢?问问吧,得到答案竟然有三条路上山!本来打算上山一条,下山一条,现在计划要更改了(要抱怨一下boe他们了,游记写的不到位,害得偶这个计划经济的产物要临时市场经济了)。最北面是最陡峭的一条,没有什么风景,紧靠围墙,头顶还有缆车巡视(不爽,再说偶也不打算锻炼身体);中路较缓,路程不长,到达峰顶时间和北路应该差不多,且有多处风景(嗯,合胃口);南路要绕远,风景也还凑合(回来时走吧)。 下定决心,走中路(嘿嘿,中庸之道),说走就走,于是又大步如飞了,首先看到了知松园: "知松园"为纪念香山800周年而立,高5.5米,宽2.5米,取意于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而后雕也。"后刻陈毅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 可惜后面陈大帅的诗没有拍到(草地,不好意思践踏)。四处张望了一下,没有看到其他好的风景,看到路标指示北侧有碧云寺(似乎是很大的寺庙哟),看了一下地图,决定还是先去寺里看看,于是顺俑路前行,到眼镜湖(哈哈,可惜没有眼镜腿儿): 两泓平静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桥相联,形似眼镜,故此得名。 湖边有一假山,上有一洞,挂了幅水帘子,名曰“水帘洞”,左顾右盼也没有看到猴子哈(注意,洞在左边眼镜上,可见还是个破眼镜): 过了眼镜湖没走几步就到碧云寺山门了,看介绍原来是“碧云庵”,怎么后来就改成“碧云寺”了呢?,疑惑ing…………: 古代寺宇建筑,在香山东麓。原称“碧云庵”,明正德十一年太监于经重修寺院,改称今名。清乾隆十三年增建罗汉堂和金刚宝座塔。寺坐西朝东,依山势,从山门至寺顶共六层院落,层层殿堂,依山而叠,松柏参天,浓荫蔽日。山门石桥前石狮一对,雕琢精细,造型威猛,传为明代遗物。南跨院内有仿杭州净慈寺而建的罗汉堂,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北跨院为水泉院,清泉从石中流出,汇聚池中。池上有桥,池旁有亭,周围山石叠嶂,松柏苍翠,为避暑胜地。罗汉堂北为普明觉妙殿,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曾停灵于此,后辟为孙中山纪念堂。山水清幽,林木茂盛的碧云寺,自古即为西山诸寺之冠,古人有诗云:“西山台殿数百十,侈丽无过碧云寺” 首先看到大门,真小啊,还是为会是宏大山门呢~~,大门右侧门框处有三个大字“碧云寺”,最后一个寺字还被花花草草挡住了,象里看了下,里面环境很不错,接着向里走吧: 先是肃静的小路,两边整齐肃立着高大松树,然后…………………………,终于看到正式山门了,但竟然看到把门的mm,难道要另外收费?恐怖啊,偶专门跑过来的呢!询问,果然…………,看了眼碧云寺的地图,好大,并且要爬山,唉,放弃吧,留点力气爬主峰吧,依依不舍…………。 走出碧云寺,只好沿原路返回,还要走中路嘛。由于时间较早,路上游人不多,比较清静,曲径通幽,偶尔还能听到清婉的鸟鸣。本来打算回到中路,结果又出叉头了,途中看到了路标,有条路可以去昭庙,嘿嘿,没有进寺,那就进庙作为补偿吧!这个是喇嘛庙哟,接待过六世班禅的!一定要仔细转转。 “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为班禅六世来京所建行宫,仿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喇嘛寺形式建造,原庙宏伟壮丽,三层大殿,上下贯通,从庙前琉璃牌坊到后面的七层八角琉璃塔贯穿一条中轴线,两侧建筑布局排列对称,有汉、藏两族宗教建筑艺术特色。 按照图标指示,一路下来,眼前就是“昭庙”了,先是横了一条小河,河上一座汉白玉拱桥,过了河就是略显破落的大琉璃牌坊、和红墙,琉璃牌坊上长了很高的野草,有麻雀飞来飞去,整个牌坊还是比较高大,以红、黄、翠绿色为主色调,可以想见当年的气派。(可惜PP不能发过来) 在这里看到了介绍昭庙的牌子,这是爬香山第一次看到“遭帝国主义侵略军洗劫焚掠”字样!开始以为是偶然看到,却没想到,今后的所有景点竟无一幸免的被“帝国主义”洗劫破坏过!别的先不说,害得偶们作后人的只有在残垣断壁中困难的搜寻哪怕是前人留下的一个题字。 不知道“帝国主义”后裔看到这些说明会有什么感觉,会脸红么?还是赶快避开?可惜路上没有看到“帝国主义”后裔在牌子前站过,唉。 牌坊后面是方碑,记载了庙的建造历史,被铁栅栏围了,不得靠近,拍了照片,但碑体上的字没有颜色,不知回来是否能够看清楚。可怜的三层大殿都被毁了,偶也就不得而见了。不过向山上看去,远远能看到琉璃塔,翠绿色,蛮漂亮。 |
转自:http://xiaoyangsir.spaces.live.com/blog/cns!D175118C2B1DA00E!154.entry?_c=BlogPart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