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7年2月28日,香山游记 |
[游记]2007年2月28日,香山游记 |
2007-07-30 sina.com.cn |
很长时间没有爬过北京香山了,这次回来,机缘巧合,约到了我师兄一起去爬山。 大家都知道香山的秋天是最美的,我想大约是因为有枫叶的红,如火烧遍满山,让人在这北方的秋天,也能体会到绚烂和热情。然而于我来说,能登山与自然为伴,便是乐趣;山登绝顶,俯瞰大地,更是一种向往。何况,登山于我,还有减肥的作用。此等好处多多之事,岂能不为? 下午两点左右,我与师兄抵达香山东门。此处可从香山比较平缓的南坡登顶,而以往,我都是入北门、从最陡的北坡登顶。东门的建筑风格与北门一样,红柱红墙,青黑色瓦片覆盖的屋檐,绿漆的字体。然而北门附近给我印象仍然更为深刻,这不是因为北门本身,而是因为它旁边的碧云寺。多数来香山的游客,都只愿花5元前买入山的门票,而不愿花15元去观光碧云寺。然而以我观之,碧云寺的建筑布局堪称典雅精妙,例如各层次建筑依山坡而建,从每层的出口向上看去,只能看到上一层而不能看到上上层的建筑,并且在离每层出口一个基本相同的距离上,游客抬头,恰好能在宽度上把上一层的建筑尽收眼底。此外,寺顶的金刚舍利塔群号称是全国雕刻最为精美的,我随无法作出这个评断,但舍利塔上的各种雕刻,确实堪称精美绝伦。舍利塔基座周围有白皮松林,其中有一株正是连战访问大陆时,来此寺所亲手种植的。诸位看官今后若抵香山北门,不妨好好考虑去碧云寺游览一番。 言归正传。香山南坡不似北坡那般,直接以大约2400级台阶抵达山顶,而是有如盘山公路般的石路弯绕而上,台阶总共只有近500级。我与师兄皆轻装前进,我更在山脚,就只着单衣。一路上有许多山上和下山的人,就如以前所见那样,以老年夫妻居多,青年情侣其次,还有很多扎堆的年轻人。仔细观察,其中也如往常所见一样,也有经常锻炼登山的老人,他们看上去精神极为健旺,步履矫健,装备也比较雷同,多背旅行包,带矿泉水,脖子后挂着擦汗的毛巾。 虽然我一路大步快行,但还是有两个人在快到山腰时以小跑超越了我,看来除我之外,还有人没打算把今天的登山当成有氧运动来做。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两个外国小伙子(看上去像是是巴基斯坦人)。两人一边笑一边往山上跑,但继续向前跑上一阵后便改为步行了。后来我在下山的时候,又见到另外两个老外,看上去是中老年的欧美人,但其独特之处是每人都牵着一个年轻漂亮的中国姑娘。不过这种现象,在北京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愈加接近山顶,山路便愈不再曲折,后来干脆便如北坡一样,全是石阶了。完全走石阶果然更累。我与师兄在石阶段中途稍加休息时,注意到石阶路近旁的一颗柏树,在常人扶手的高度范围内树皮已经被磨得溜光溜光,而树干其他部位的树皮则如保持着应有的粗糙。看来年年岁岁,在此处以手扶树,休息喘气的登山者委实不少。 虽然已到春天,但香山和周围的群山,还远没有像南方的山水那般郁郁葱葱。山上的绿,大半是由矮矮的柏树林贡献,也有一些矮灌木和阔叶树在不甘寂寞的绿着。但环顾周围群山,柔和的绿色成了粗糙山体稀疏的点缀,山中本应为树林掩蔽的一切都清晰可见。 大约过了30分钟,终于登顶,极目远眺,周围群山全景尽收眼底,然而北京城区的景色,因为山群遮挡和空气不好,却见不清晰。虽然与张家界相比,此处的山不奇,不秀,不险,更不高,但在阵阵凉风的吹拂中,仰望苍天云动,俯瞰群山静立,仍有杜甫登泰山时“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登山完毕,便从北坡下山,这也是我第一次从北坡下香山,也因此才发觉它是如此陡峭,而以往从此登山却未曾发觉。如此一路下去,直到山脚。山脚的假山、落水稀稀的水瀑和几乎平静无波的水塘一眼看去,便觉得远不如南方的精致和清秀,但水塘中却又游动着一些小鱼,倒是增添了一点生机情趣。原来此水塘中还养有锦鲤,红的,黄的,花的都有,但现在却看不到。据师兄说,过去曾有一条红色锦鲤,因头部长出了一个红色的大冠,而被一家企业以88万元的高价买走并养起来,因为此鱼的这等异相,正表示“鸿(红)运当头”。 听到这个例子,我脑中突然一动,似乎是更清楚地醒觉到自己已离开了香山,回到了喧嚣的尘世。其实在我看来,香山也无法让人“见峰息心”,没有资格像浙江雁荡山一样,挂上“天可阶升,勿中道而废;心能泉洗,即出山亦清”的对联。因被这座山视为北京的风水宝地,建有不少与政治人物有关的别墅场所。所以在这里,似乎不是青山绿水荡涤人心,而是人心尘世征服了青山。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5f7de76010007282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