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文化之丽江古城的历史 驴馆攻略库

[游记]丽江文化之丽江古城的历史 驴馆攻略库

2008-01-03    16base.com

丽江文化之天雨流芳
品读这四个字,也许你会诗兴大发,浮想联翩,心中禅意忽生。在丽江古城,这四个字跳入我眼帘时,我的心境就是这样的。

“天雨流芳”是纳西音译语,行云流水般书写在丽江木府旁的一座牌坊上,其纳西音意为“读书去吧”。汉纳两音,一语双意,写下这四个字的读书人,对读书这趣味领悟到如此境界,实在令人惊叹不已。的确,读一部好书,对我们心智的滋养,就像天雨之于谷物的成熟,让你的心灵沐浴着智慧的浩荡清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就是这样的一部好书。

长江从雪山走来,在石鼓镇折过第一湾便泱泱东去,将华夏大地流泻出条幅的美。江湾腹地即是神话乐土———丽江。这里,金沙江边红崖上不时隐现出五彩斑斓的花马,古称“花马国”。世纪之交的一个秋雨流香天,我像千年前的“子在川上”,深深遥望了一回长江第一湾,而后转头向那“花马国”进发去……

刚下车,就被丽江朋友迎进古城,在一家别致的河畔食馆柳荫下午餐,垂柳依依,流水款款,稍远处古石桥如虹卧波,身旁苔痕板桥咯吱,对岸古街上纳西妇女“披星戴月”,熙来攘往……边品尝丽江粑粑、腊肉、酱菜和“玉龙清”,边听主人如数家珍摆弄古城历史和人事。此情此境,我感觉仿佛不是在吃饭,而是在观风景,更像是在浏览一部古典的线装书,扑鼻书香,夹着一缕岁月烟尘味儿,动人深发思古之幽情。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之交,玉龙雪山于其西北遥遥玉矗,这座北半球最南端的现代冰川,消溶雪水玉泉,远道而来,环镇越街,蜿蜒古城故事。整座古城绿水萦回,宛如一方硕大的玉砚,故古城汉名“大研镇”,“研”者“砚”也。而古城纳西名云“谷本”,意为仓禀云集之地。这实在是一座迷人的高原水城。街沿河设,水随街转,家家流水小桥,户户垂柳依依,有的桥上还有桥市,日子在桥上过,岁月从桥下流。随意走进一家古四合院小憩,主人是装裱字画的,天井里养着许多花草,落座在天井里的藤椅上,一种含着淡淡墨香的宁静、祥和的生活气氛弥漫四周,让人不想离开。

古城街巷曲径通幽,飞檐往往,步步皆景,步步都踩着纳西东巴文化的足迹。从一门三举人的科贡坊,从四方街到太史巷,从古牌坊群,到“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徐霞客语)的木府,再加上誉满天下的纳西古乐和东巴文字艺术,你会深深感受到古城文化之浓郁而厚重。雨后晴日,明晃晃的石板路洁净无尘,仿佛刚刚洗濯过,古朴中透出一份清新。据说,古城四方街有一道水闸,每日黄昏开闸洗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是呀,大砚溶溶,“谷本”丰腴,不就是得益于水的涵养吗?水之于丽江古城,尤如思想之于文章,不可或缺。我想,缘思想脉络一样的玉泉读古城,或许能深入浅出,得其精髓而不亦乐乎!

丽江古城是以砚池命名的,这便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都知道,纳西人的东巴文字,是世上现今仅有的“活着的象形文字”,有些书画家因吸收和运用了这一文字艺术而名噪四海。纳西族的教育渊源亦可上溯至元季。明代木氏土司开了纳西族汉文写作之先河。清康熙年间,孔子六十六代孙孔兴询来丽江任通判,兴办丽江学府,此后,百姓也有了读书的机会。雍正元年丽江改土归流,流官大兴汉学,修书院,建书馆,习汉文蔚成风气。到光绪末年,远居边地一隅的丽江,已有三个书院、三十一个义学馆,登科及第无数。在“天雨流芳”劝学古训的鞭策下,丽江的学风一代比一代盛旺。清末至民国年间,又先后建立了丽江府中学堂、六属联合中学、蚕桑学堂、省立丽江中学、国立丽江师范等等,学校若雨后春笋般诞生,丽江一时成为滇西北文化教育重镇,出了不少人才。方国瑜、周霖、赵银棠等一批纳西学子,起家东巴文化,走出丽江,成为中外闻名的纳西族文化名人。

在木府,浏览了土司署、木家院、藏经楼,参观了李霖灿先生展室。踏着古乐的旋律,徜徉在庙宇楼台间,我忽然想起让人景仰的赵式铭先生,他是我的故乡剑川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赵式铭先生在丽江讲学,做了一件开先河的文化壮举,创办了全国第一份白话报纸———《丽江白话报》,比胡适先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整整早了十年。旋即,先生追随蔡锷将军护国举义,并编纂《云南光复志》,又填补了民国史的一项空白。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一批热血师生应聘到丽江执教,给丽江学子送来了新知识、新思想。当时,历史悠久的省立丽江中学被誉为“滇西北文化教育的摇篮”。一直到建国初期,许多剑川学子,为自己能在丽江中学读书而感到骄傲。

读丽江,不能不读纳西古乐。我们去拜望古乐老人宣科先生,却未晤面。呈现眼前的乐池,古朴典雅,乐池里只有一位红衣女子很投入地用古筝独奏《渔舟唱晚》。眼前之景深深打动了我,沉浸在悠扬绕梁的古筝旋律之中,心灵渐悟“从无字句处读书”的天雨流芳的境界。

拉 磨 是 我 向 往 已久 的 户 外 活 动 !

转自:http://www.16base.com/bbs/viewthread.php?tid=2647&page=145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