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山脚下话旗营圆明园护军营 |
[游记]香山脚下话旗营圆明园护军营 |
2008-05-22 sina.com.cn |
圆明园护军营昔日遗存很多,给人们留下的资料和文物当属昔日八国联军入侵京城焚烧圆明园时,护军营的将士们曾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树林村民冯婉贞大败洋兵的事就发生在镶黄旗和正白旗两营之间的事,尽管有文对此进行了商榷,然定义下的过早。文曰:“前些年,北京的几位历史学家对冯婉贞发生兴趣,想查清这位女英雄的身世和事迹。于是组织起调查队,从文献和实地两方面进行调查。”自然,这是极为应该。为了宏扬爱国主义传统,人们对这位女英雄的了解多多益善。然而,事情就怕认真,一调查,问题出来了,不仅找不到冯婉贞其人的记载,而且,圆明园附近也没有谢庄其地,《清稗类抄》所云,完全是子虚乌有。“史学的生命是真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的记载既然完全失实,对于历史科学来说,自然没有任何人价值。因此,有次讨论一部书稿的选材时,有些史学家就主张将该文删去。 冯婉贞大败英军的一事有否,已得到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的关注,并成立了调研室,经与当地居民了解,同说:冯婉贞确有其人,为镶黄旗营与正白旗营之间的树村,回族人,冯氏墓地原在村北。村中有清真寺,树村村民委员会现有少数民族颇多,其中满族314人,回族143人,蒙古族72人。1971年笔者实查时,在圆明园遗址内见一捕野免的中年人,讲冯婉贞的后人住大有庄,现姓李,在海淀汽车修理厂工作,胎工。 除冯婉贞大败英军外,圆明园八旗印房现依存,在北京大学西校门北,红桥西侧河的南岸,现为一处三合院,其中正厅五间,坐北朝南,东西配房各三间,院前有屏风门一座。笔者认为这是圆明园八旗印房的一部分,仅存的后院而已。因为圆明园共有护军房舍一万一千八百另八间,内务府包衣营九十六间,护军参领廨舍五百二十间,圆明园护军营是一个庞大的军政机构啊! 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建筑在平原荒野上,八旗旗营内的建筑大多相同,旗营房、关帝庙、档子房、官道、宽街,院落均按清廷建制而设。以圆明园护军营正黄旗营房建筑的布局为例: 正黄旗营房建在圆明园西北方向,扼守西北门户,旗营兵丁是满族,蒙古旗组成,营区呈正方形,每面长均一里,营区有三合土夯实,外皮由砖砌的泥鳅背罩面和封顶、营墙外有排水壕沟,更显得营墙的高大和营区的森严。营区内有“田”字形大道,正中的“十”字宽街通向东、西、南、北四向营门,宽街两侧种植高大国槐,每至夏季,槐花泛香、叶茂如伞。大道肢体上又分出多条东西向的小路,满人习称为“条”,多称头条、二条、三条……。每条相同宽约六尺 旗营房屋、院落有一定的体制,不过超越、造次,否则将受到处罚。旗丁的院落由起脊道士帽门楼、弯影壁,正北歇山灰色合瓦的正房组成。正房按旗丁等级来分配。营中最高领导为参领,住房为十三间,配有马厩,标准的四合院,以下副参领、署参领,护军校为八至四间不等,旗丁则为二至三间。跨入小院,迎面有影壁、砖砌,但右侧不通,只能从左侧绕过,绕过影壁,小院一览无际,尽收眼底,只是影壁右侧不通的方向立有祭祖的索伦杆子一根、上置斗盒、内放食物,供天鸟来吃。 营房内有挡子房、钱粮房,是存放营中公文、旗案和发房俸米、俸银的办公地点。钱粮房外的木架上悬挂有铜板一块,形似满洲妇女头上戴的大拉翅(扁方),满营称之为钅典,起到敲钟的作用。每逢营中有事需要召集旗丁开会时,兰翎长便敲钅典相呼,不一会,全营的老小都会集中到堂中的十字街口上来。北京内城的九大城门旧时关城门多以敲钅典为记,独崇文门敲钟,故有“九门八钅典一口钟”一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643c001008r06.html4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