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古城

[游记]丽江古城

2008-05-22    sina.com.cn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整座古城的形式入选该名录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成为中国唯一一个民族自治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成为全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是: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走进古城,令人惊叹的首先是城址选择的科学和独特。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南端的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过渡的衔接地带,丽江的气候受南亚高原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温度变化不大,周围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海拔最高点在玉龙山主峰扇子陡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为1219米,高差达4337米。整座城市北依象眠山和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则与开阔平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寒风,朝向光源,又与玉龙雪山、文笔山、马鞍山等背景山系若即若离,形成座靠西北,放眼东南,与周围环境高度亲合的整体格局,充分展示出古代纳西族人民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
发源于城北象眠山脚的玉泉河水分东河、中河、西河流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既为古城提供了足够的水源,又为古城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美丽。有的河道穿过房屋、庭院,有的人家厨房灶下就是哗哗清流。主街傍河,小巷临渠,300多座明清石桥,古貌斑驳,与河水、绿树、街巷、古屋相映,使古城处处流溢出高原水乡“古树、水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
城内有多座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族人民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
古城心脏四方街,热闹非凡,铜器、陶器、皮革制品、民族服装、风味小吃等丽江特产,以及来自周边地区的各种产品、古董,吸引了众多的顾客和远道而来的旅游者,使古老的四方街呈现出商贾辐辏、货卖云集的繁荣景象,并以其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出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市景而名播遐迩。
四方街的卫生设施极为独特,纳西族人民巧妙利用西河和中河的落差,在与西河相连的街北面修建冲水闸,每天散市后,水闸打开,西河之水席卷而下,冲过四方街,再流入中河,街面冲洗得干干净净,如果堵住落水口,那么,河水就会在流经四方街之后,再转向“芝满”(街尾),今天的七一街,把300近米长的七一街也冲洗干净。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位于城北的黑龙潭为古城主要水源。潭水由北向南蜿蜓而下,至双石桥处被分为束、中、西三条文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细流,入墙挠户,穿场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水网之上,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多达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桥梁密度居中国之冠。

丽江民居极富民族特色,平面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多院等多种形式。房屋就地势高低而建筑,以两层居多,也有三层,适用且美观。

以四方街为中心的7条五彩花石街道,并不拘泥工整平直,而是依山顺水,随势伸延,形成主街临河、四通八达的街巷网络,往来交通和商贸活动十分便利,外地游人穿行其间,则又会产生如坠八卦阵中的奇异感受。
古城中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等形式的瓦屋楼房,既讲究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庄重而又精巧。对门楼、照壁、隔扇、铺地、梁枋的修饰更是精美雅致,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
古城人家喜爱培植花木盆景,家家户户都有四时常春的鲜花绿叶,使古城享有“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
丽江古城从滇西北高原脱颖而出,标志着纳西族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和聚落建设的新高度。它是一个宝库,吸纳和凝聚了纳西族历史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又是一把利刃,突破了纳西族古老社区的孤立和封闭状态,形成了以开放、广纳、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为特征的纳西文化。作为古城主要居民的纳西族拥有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闻名遐尔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白沙壁画等便是其重要的内涵。

丽江古城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也就是纳西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古今图书集成》载:“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土官木得(1311—1391)建造丽江府公署在大研里(今大研镇)西隅黄山(今狮子山)东麓,管理夷民,征解钱粮”。《寰宇通志》的记载稍有不同:“丽江军民府,在大研厢(今大研镇)内,国朝洪武15年建。”这是关于大研古城城建的最早记载,丽江(大研)古城的正式建成历史,也应当从这时算起。在此之前,丽江城建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丽江古城中,至今还存活着以东巴文化、纳西古乐为代表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依存和民风民俗。行云流水般的古乐清音和牵人魂魄的翰墨书香,与色香诱人的风味食品,光彩耀眼的金色铜器,悦人耳目的鸟语花香,工艺精湛的毛皮制品,风情独具的民风民俗,构成了丽江古城一幅幅独具特色的纳西民族的风情画卷。
纳西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容广泛的自然崇拜,以及对鬼魂和神灵的崇拜,形成了众多特定的祭祀仪式仪规,同时创制了纪录古代先民聪明才智的象形文字,产生了从事宗教活动的巫师,编写了内容各异,异彩纷呈的“东巴经卷”,并最终形成了东巴文化这朵人类文明史上的旷世奇葩。
东巴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图画、东巴经典、东巴道场、东巴音乐、东巴文学、东巴舞蹈、东巴仪式仪规,以及贯穿着东巴教义的各种民风民俗,可以说,东巴文化,是纳西文化的大荟萃,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人类远古文明的一扇独特的心灵之窗。
今天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的纳西古乐,是由于纳西族人民广纳博采的优秀传统和丽江相对封闭的特殊环境,使优美的纳西族古代音乐和唐音宋韵、道教洞经音乐得以保留存活,成为千古绝响,成为“音乐的活化石”,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虚无飘渺的意境和清纯空灵的神韵存活在玉岳金沙怀抱中的丽江洞经音乐,更显得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美丽的丽江,正是以其深谷幽兰般的天生丽质,赢得了国内外有识之士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优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勤劳的人民,灿烂的文化,使她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性时刻获得了“跨世纪的旅游胜地”的极至荣誉。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2f8d4010005mv.html29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