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动物园旅行游记

[游记]动物园旅行游记

2007-07-16    3608.com

北京动物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它的前身是清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试验场是在原乐善园、继园(又称“三贝子花园”)和广善寺、惠安寺旧址上所建。建成后的农事试验场占地面积约71公顷,除有不少精美的建筑物外,还设有试验室、农器室、肥料室、蚕室、温室、农夫住宅等。对各类农作物分为五大宗进行试验,分别为“谷麦试验、蚕桑试验、蔬菜试验、果木试验、花卉试验。附设的动物园面积仅占1.5公顷(即今北京动物园东南隅),最初展览的动物是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的端方,自德国购回的部分禽兽及全国各地抚督送献清政府的动物,约数十种百余只。植物室内建有温室,并展出各种奇花异卉。由于农事试验场所处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又是京师第一座集动物、植物为一体的,带有公园性质的农事试验场,故开办之初,人流不断,十分热闹,甚至慈禧、光绪也两次来园观赏。农事试验场之名,很快盛传京师。

清王朝灭亡后,民国政府连年的军阀混战,农事试验场逐渐衰败,并屡易其名。曾名为“中央农事试验场”、“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实业总署园艺试验场”、‘北平市园艺试验场”等。至抗日战争时期,仅有的一头大象因饥饿而死,动物园内的狮、豹又被日军以防空的藉口全部毒死。至解放前夕,场内破乱不堪,庭园荒芜,园内只剩下13只猴子和一只老鸸鹋。

1949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当时名为“北平市农林实验所”后,由建设局将其更名为“北平市农林实验场”。因其已不具备农林实验的条件,经过整修、改造和绿化,于同年9月1日定名为“西郊公园”。1950年3月1日,西郊公园正式开放。开放不久,于同年3月15日将西郊公园分为西郊公园管理处和西郊实验农场两部分经营。1952年8月,根据市公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将西郊实验农场合并入西郊公园管理处。1955年4月1日,经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西郊公园正式改名为“北京动物园”。

50年代初期,国家百废待兴,财政资金紧张,但仍拨专款修建西郊公园。国家领导人和中央各级政府对西郊公园的建设也给予支持。1950年初,为准备开放西郊公园,将园内的围墙、牡丹亭、豳风堂、动物园兽舍等酌加修缮。整修鸟笼、鹿棚、猴山及动物园甬路,增添一些小型动物,购入了黄雀、交嘴、金翅、太平鸟、燕雀、白眉子、火鸡、鹞鹰、灰鹤、大雁等鸟类及鹿、狼、鼠、豹等兽类。同时,毛主席、朱德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也将国内外赠送的如亚洲象、猞猁、长臂猿、黑熊、大耳羊、麋鹿、印度犀等珍贵动物转送给动物园饲养展出。195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同志在战争年代骑过的马“菊花青”、“大红骡”、“铁青马”送给动物园饲养展览,并将三匹战马的历史资料转给动物园展览宣传。

随着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发展,动物园的基本设施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1950年起即对旧有动物园内的设施进行修整,又于1952年将其改为小动物园。此外,又相继建成象房、狮房、黑、白熊山、猴楼、猛禽栏、水禽湖、鸣禽室、草原动物苑、狮虎山、河马馆、犀牛馆、熊猫馆、长颈鹿馆等23处馆舍(含一处改建)。总计兽舍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40000多平方米,投资300多万元。将动物馆舍从园东部逐渐向园中西部扩展。除建动物馆舍外,利用原有旧房改建饲料室、兽医室,同时修整园内道路,增加供水、供电,新建排污设施等。1952年,建北京展览馆,占去西郊公园东部土地约11公顷。1953年后,从国外交换的动物及国内搜集动物骤增,为预防动物疾病,需要将新引进的动物隔离检疫,经市园林局批准,将西郊打石厂(白石桥路南口)改建为西郊公园动物饲养场。1958年9月,经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批准,按照动物园的发展规划,征用长河北土地21公顷。

上世纪70年代后,与国外动物园之间的动物交换也日趋频繁,动物种类大幅度增长,许多国外赠送的礼品动物被送到园内展出。有麝牛、亚洲象“米杜拉”、日本鬣羚、非洲狮、智利火烈鸟、美洲河狸、白犀、鼷鹿、暹罗鳄、中美膜、加勒比海牛、马来膜、大猩猩等。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白唇鹿、白枕鹤、丹顶鹤、大天鹅等也做为礼品动物,被中国政府赠送到朝鲜、美国、斯里兰卡、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尼泊尔、澳大利亚等国。

至1994年新建和改建的动物馆舍有小动物园、非洲象馆、雉鸡苑、中型猛兽馆、鹿苑、豺狐兽舍、袋鼠兽舍、箭猪豚鼠兽舍、鹤类繁殖岛、火烈鸟馆、朱3478万元。1990年,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亚运会而建的配套工程大熊猫馆,整个建筑造型呈竹笋状。

园内的古建筑乐善园建筑遗存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乐善园建筑遗存有畅观楼、鬯春堂和豳风堂。其中畅观楼和鬯春堂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专供慈禧去颐和园途中休息之处,畅观楼是慈禧的住所,隔水相望的鬯春堂是随侍人员休息的处所。畅观楼为砖木混合结构二层楼洋房,周围有深外廊,山墙面向前开窗,屋顶内为阁楼。红砖墙体,局部抹灰及灰塑线脚并加以砖雕花饰。爱奥尼柱式,曲线形山墙上缀以球形装饰。正面两端转角处为八字形阁楼,上覆拱形铁皮顶。

北京动物园由清代乐善园、三贝子花园、广善寺、惠安寺和部分民房、稻田先后合并而成。原为明代皇家御园,清初赐给康亲王,后园亭渐废。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修,名乐善园。后为清乾隆朝大学士傅恒三子福康安贝子的私人园邸,俗称三贝子花园。其东部为原乐善园,西部为原可园(1879年曾改名为继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开始购置许多珍禽异兽,把现园内东南角辟为"小动物园",还设有气象、蚕桑农田等部,并把广善寺和慧安寺并入,筹办农事实验场。1915年改名为中央农事实验场。1928年改为北平农事实验场,次年改称天然博物馆,1934年改回原名,俗称万牲园。1949年后辟为西郊公园,1955年改名为北京动物园。

畅观楼前树林内的“宋教仁纪念塔”、荟芳轩前有“四烈士墓”。

在清代原是清王室的御花园之一。光绪年间改为农事试验场,经营布置花了两年的时间。同时,又由端方从德国购进了一批狮虎和珍禽饲养园中,因而又名“万牲园”。园内西北方向的畅观楼,在当时要算是很新式的建筑。楼的顶层,西可远眺西山景色,东可俯瞰北京城。落成后,慈祥太后和光绪皇帝曾先后在此小住过。

畅观楼,位于北京动物园西侧,清末皇室唯一的欧式行宫,文革“畅观楼事件”发生地,现在叫皇家俱乐部。沿着北京动物园侧门的一条小径,一直往北走上数百米,郁郁葱葱之中,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屹立在眼前,你会惊叹它在气宇轩昂中的异国情趣北京动物园内,北京动物园内的畅观楼(西式)、豳风堂、鬯春堂(中式),是原乐善园的建筑遗存,形式各异,保存完好。

转自:http://blog.3608.com/Article/1766.html23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