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恭王府 去北京之前看到无数网友极力推荐恭王府,但一直分不清恭王府和雍和宫,地图上看来两个地方离得又那么近。巧的是在北京第一天第一个去的地方是雍和宫,最后一天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恭王府。去了才发现风格迥异、大相径庭。雍和宫除了香火的味道和26米的大佛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但恭王府却像一杯醇酒,愈久弥香,又像是夏日冰点,清爽宜人,叫人不得不爱。 恭王府坐落在什刹海的小胡同里,胡同名叫柳荫街,五月的北京已经很热了,但走进两旁垂柳飘飘的小街,顿时清爽了很多。不是想象的那么招摇过市,恭王府远不及马路对面的北海后门高大,直到走到深深的胡同,七拐八拐才能看到溥仪题字的小小匾额,再往里拐就是王府花园了。即使这样,整条柳荫街也没有比王府建筑更加高大的房屋了。导游说这是和珅的福气压的,传说不能确保可靠,但我倒是觉得正是整条街的静谧收敛才使得恭王府分外脱俗。 恭王府正在修,大概是准备到08年对外开放,很大一个院子,想当年无论是和珅还是奕忻和家眷们都曾经生活在这个远不同与紫禁城的深宅大院里,如今被一栋不高的楼房占了大半,时过境迁啊。从王府花园的侧门进去,攀过假山就是正院了。名字是记不住了,但那池绿色的湖水,湖上的船坞构成的一幅美景却永远忘不掉。其实算是池塘吧,并不大,中间的船坞和北面的房间远近错落有致,是照相留影的绝好景色。后来在房间里看到不少恭王府的明信片上都是这一处的风景,尤其是冬天白雪覆盖,宁静的花园增添了几分“独钓寒江雪”的韵味。恭王府最出名的应该是抱子石和康熙御笔的“福”字了, 而那个“福”字就在池塘东面的假山下面。王府里每一处设计似乎都不是随意而为,每一个细节似乎都经过了王府主人的深思熟虑。假山正面用石头堆积起的二龙戏珠据说是和珅为了镇住下面的福字特意为之,200多年前的事情留下的也只是传说,不管怎样,两条龙和中间的“珠”确实很有神韵,衬以山上翠绿的植物更加的生机勃勃。假山下漆黑的山洞里就是那个著名的福字了。山洞十分狭窄,仅容一人通过,里面又是黑黑的,仿佛探宝一般,怀着好奇激动甚至敬畏的心情走进去。福字在玻璃后面,只是一个凹刻在石头上的字,不大,就像这座庭院一样,满是传奇的色彩,却内敛而不张扬。喜欢跟着导游们听故事,花园里每个角落似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和传说,关于那些遥远的历史中的故事和这座美丽的庭院,让人不由的又想起那首歌,“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认真的看过其实花园并不大,但每一地方都能让人驻足欣赏上好一阵儿。假山后面的房间据说是和珅专门给妻子设计的,所有的柱子都彩绘成竹子的样子,就像是南方的竹楼,但是现在已经改成茶社,来来往往的人们打破了他的祥和和宁静。假山前的故事最多,几株古榆,一方池塘构成的“聚宝盆”足以挑战你的想象力。恭王府流觞亭是北京四个流觞亭里最小的一个,但也是最精致的一个。地上的水槽横看是水字,竖看是寿字。传说中和珅就层最在面南的位置,在玩弄文字游戏之余一次次享受着被仰望的感觉。坐在那个和珅最喜爱的位置,看游人好奇的目光和试探的脚步在周围环绕,不由的一次次猜测和想像当年的雅致与喧闹。 很喜欢流觞亭西面的一处小菜园,还有植满竹子的庭院。据说奕訢的夫人喜静,犹爱竹,于是王府中就把她长住的院子里种满了竹子。一个很清凉的院落,屡屡阳光透过五月刚刚长满的竹叶缝隙渗落,恍若到了红楼梦中林妹妹的潇湘馆,不知当年恭亲王为爱妻精心布置院落的时候是否想到了那段唯美的爱情。院子外是一片小小的菜园,也是王府的特别之处,养尊处优的皇亲国戚又有几个能有这样的闲情在自家院子里荷锄而耕呢?不管是细细品味还是走马观花,相信你都会爱上这个动人的花园,甚至会冒出据为己有的狂妄念头。踏着前人走过的小石阶,看多少年来不变的庭前花开花落,点滴中勾勒出一副花园旧主的生活记忆。无论是和珅还是奕訢,顿时丰满了起来,在这里没有功过,勿论忠奸,感受最多的是曾经的主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情趣的追求。 有这样一方院落,踏露珠滴落泥土,赏清风拂过竹稍,听戏曲余音绕梁,品诗词随波流转,弃世间烦扰纷纷。 作者:六月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