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轩主游记 福气满园的恭王府 |
[游记]轩主游记 福气满园的恭王府 |
2008-06-25 sina.com.cn |
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轩主自然也不能免俗,新年沾点福气也是理所应当。 话说这恭王府的第一位主人,就是这两年伴随着影视剧的强势热播而闻名海内外乾隆年间首富及宠臣和珅。恭王府内,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蝙蝠。古人很迷信,认为蝠和福同音,可以带来好运,因此在建造院内盆景、花卉、石头时多垒起成蝙蝠状。这和珅真是很贪财,很迷信。在其当政的短短25年里,竟然在乾隆皇帝眼皮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清朝几乎15年的国库收入卷入私囊,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在恭王府内,各种石头堆砌的形状都与蝙蝠形似,而且门上、房檐等各处都是蝙蝠,有明蝠、有暗福,总共9999只蝙蝠。加上康熙皇帝的那个福字,院内万福!哦?进去一定要好好粘粘福气!! 北京恭王府位于什剎海西北角,始建于十八世纪末,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和珅府邸的一半即被赐与庆郡王永磷。而另一半,仍留予嘉庆的胞妹和孝公主(和珅之儿媳)夫妇居住,作为公主府。直到道光二年(一八二三年),公主去世,和珅府才全部归为庆王府。 庆王去世后,至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其孙因罪革爵,王府自此缴回内务府。过了八年,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咸丰帝奕宁将此府赐与其异母兄弟恭亲王奕昕,从此这座府邸便称为恭王府,并沿用至今。一八五二年四月,恭亲王将府园修葺改造,命名为“萃锦园”。恭亲王奕昕是道光皇帝之子,咸丰皇帝之六弟。在同治、光绪两朝时,总理国家大政及外交事务,为清代后期重要历史人物。 由于恭王府几经易手,所以有人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辛亥之后恭王府及其花园,几经沧桑,幸存至今。 恭王府有三宝:花园正门、福字碑和大戏楼。 这花园正门为大理石雕花拱形,经几百年的时光冲刷,有些旧了,但雕刻得非常精致,线条流畅,罗马建筑的风格依然突显。现在为北京仅存的一处完整的欧式风格拱门。另一处在毁于战火的圆明园。 进入拱门后即可看见一太湖石独立其中,石名曰:独乐峰。从进门处看象把剑,起到影壁避邪的作用;背看似送子观音。此石是和珅随乾隆下江南时从千百块太湖石中选出,未经任何人工雕凿。和珅希望该石保佑他既广进钱财,又儿孙满堂。和珅有三十八个老婆,但没有一位为他生儿育女,自得此石后的第二年,一老婆即为他生子,取名丰绅殷德。所以这独乐峰又叫送子观音石。这丰绅殷德后来与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联姻,和珅摇身变为乾隆帝的儿女亲家,由此得福,由此得祸,此是后话。 独乐峰后面是一个水池,形似一蝙蝠,又似一元宝,取名蝠池,“蝠”字谐音“福”;池的中心点正对着后面的镇宅之宝福碑,与之遥遥呼应;池水只能从东往西流,不能反向,不然的话就意味着钱财的流失,可见和珅的良苦用心。 水池上方种着榆钱树,每到榆钱成熟的季节,叶子就会落满整个池子,黄黄的叶子正象那铜钱,而水池则是聚宝盆,尽收天地之财。 右侧是一个凉亭,名为“流杯亭”。亭子地面上有一些窄窄的迷宫似的沟壑,其形状横看象一个水字,据侧看象一个寿字,据说和珅经常和朋友们在此饮酒作诗,沟壑里流动着水,把酒杯放在上面随水漂流,停在谁的面前就罚谁饮酒作诗,然后把银票放到空杯中,继续随水漂流,和珅就坐在出水口处笑纳,随后流水流回聚宝盆,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幽静的山林,明月清风伴随,饮酒作诗,银票入怀,多么令人羡慕的生活!! 邀月台的前面是用太湖石构筑的“二龙戏珠”,这也是嘉庆整和绅的二十大罪状之一。所选用的都是名贵的太湖石,太湖石有“透、漏”的特点,滴水下去,所以的洞口都渗出,在一个洞口点烟,所有洞口都有青烟袅袅。在二龙戏珠下面,位于邀月台下“秘云洞”中,就是有名的“福”字碑。 福字碑是镇宅之宝。这个“福”字相传是当年康熙为给其祖母祝寿,吃斋一个月,打坐时顿悟,一气呵成题下的。这个“福”字可不同一般,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他的笔法极佳,却因很少题字,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斤”的说法。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3dafb010080as.html65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