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 |
[游记] |
1970-01-01 |
检票入园,有些迷糊,只觉得好大一个园子,却不知从哪走起。眼前有两个门可以进,一个很普通,普通得我现在都想不起来它是什么样子了,另一个是欧式风格的,汉白玉雕刻的,依我事前准备功课所知,这就应该是恭王府三绝之一的“西洋门”了吧。我记得书上说,西洋门是花园的正门,那就没错了,从这里进去吧! 一进西洋门,迎面就是一块细高的太湖石。哈哈,还是我事前功课准备得好,立即想到这肯定是“独乐峰”了!跑过去瞟一眼石头前的简介,果不其然!唉,可惜我忘记了这块石头的妙处何在了,围着石头转了一圈也没看见“独乐峰”三个字在哪儿。后来看到旁边三个游人一个劲儿的往天上看,我也随之望去,恍然大悟——“乐峰”二字之于石峰上端,而“独”字隐于石头顶端,真是玄机阿。 看完了“独乐峰”,我预习的功课就彻底乱套了,面对着周围的几潭绿水,我怎么都想不起来相关的典故以及下一步该往哪里走了。哈哈,正在这时,神兵天降——一队云南来的旅游团进来了,导游是个漂亮女子——OK,跟定他们了! 有了导游,后面的游览就有了章法。 “独乐峰”前面是“蝠池”,形似蝙蝠,又似元宝,“蝠”“福”谐音;池的中心点正对着后面的镇宅之宝福碑;池水只能从东往西流,不能反向,不然的话就意味着钱财的流失,可见和珅用心之良苦。 右侧“流杯亭”。亭子地面上有一些窄窄的迷宫似的沟壑,和珅常邀亲朋在此饮酒作诗,沟壑里流动着水,把酒杯放在上面随水漂流,停在谁的面前就罚谁饮酒作诗。沟壑东西看为“水”字,南北看为“寿”字,亭中之水终流于蝠池。 亭子旁边是矮竹篱隔的一块菜地,总共有一亩三分地大,是当年和珅仿皇上“亲耕”的地方。 菜园的北侧是一处设计精巧的中式小院,院正中是一道垂花门,雕刻得极为精细,据说夏季两边倒垂的花卉非常漂亮,门前两棵珍贵的龙瓜槐据说和珅居住时就有。进入垂花门,小院布局严谨。东侧有两间屋子正在搞“爱新觉罗家族书画展”,趁导游跟她的团员们说“废话”之机进去看了看(这种地方,导游根本就不介绍游客进来,整个展厅居然只有我和小胖两个人),皇室家族后裔们确有在书画方面成就非凡之辈,但也有几人的作品看起来不过尔耳,也许俺们外行人看的只是热闹,没瞧出门道吧。 院子北边就是著名的大戏楼,是的第二绝。整个大戏楼是纯木结构,采用三卷勾连搭式屋顶,据说是清朝南方的官员为讨得恭亲王的欢心,特请南方的能工巧匠精心建造的。由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纯木结构的建筑在北方历经一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是非常少见的。戏楼内厅堂很高大,但音响效果非常好,处在大堂最边远的角落,戏台上的唱词也听得清清楚楚,导游介绍说,这是因为在戏台的底层呈喇叭形状的摆放着9口大水缸,唱戏的声音就是通过水缸的回响而传送出去,不论你在戏台的任何方向都能真切的听到原汁原味的唱腔了!因为我买的是普通票,无缘进到戏楼里一睹究竟,所以也只能听导游说说了。 转出戏楼就是长廊,这个长廊只能并排走两人,取“瘦”意“寿”因,长廊“瘦长”,即为“长寿”,百年之后的颐和园长廊就是模仿这座廊建造的。 |
原始链接:http://fishsea001.spaces.live.com/blog/cns!9770ccf3cdd5371f!257.entry |
转自:3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