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北京城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的格外的妖娆,走在什刹海看着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既惶惑但也不乏有一点点的默契。 高达26度的天气让生活在皇城根脚下的人们体会到了春天已经悄然而至。沿着碧波粼粼的什刹海走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也是北京城里60余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府邸——恭王府。 总面积为一百多亩相当于一个中山公园的恭王府如今开放的却只有占地9亩的恭王府后花园。这虽是很无奈的事,但也给人以渐入佳境的情趣和寻古探幽的神秘感。沿着青苔斑斓的石板路能看到右边是王府住宅里的最后一处建筑——后罩楼。两层,长约160多米50多间房。上下各开一排窗户。下层是长方形,上层是形式各异没有一扇窗户相同的什锦窗。传说墙是被修成1米多厚的空心墙。和珅把金银财宝,珍珠玉器藏在其中。在嘉庆四年共查抄出了9亿多俩白银。是当年大清朝国库10余年的收入。“和珅跌道,嘉庆吃饱”的说法也使这间后罩楼更增加了些那时的回忆。 对面是恭亲王奕 进了西洋门有一块自然风化线条流畅高5米的太湖石——独乐峰。是和珅时已有还是奕3次罢了恭亲王的官。是使得他无施展之地,只得独乐于此园中?还是在讽刺那位统治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老佛爷。这 需要人们去慢慢琢磨。 独乐峰后面是一座用青石围成的形似蝙蝠的凹形水池,现称为蝠池,取“福”的谐音。池边种着许多榆钱树。夏秋季节,清风不起,微波不泛。满树的榆钱落入蝠池之中。天上之钱尽撒池中。有了这个聚宝盆普天下还有什么得不到呢?由此可见和珅的贪婪。往右走能看见一古亭“流杯亭”亭内地面上有约10公分宽的流水渠道。似“亭”似“寿”的字形也只能让人们去慢慢琢磨。曲水流觞 举觞称贺。可谓独具匠心。旁边是一块菜地总共一亩三分大,取中国俗语人有“一亩三分地”的意思,是仿皇上“亲耕”的地方。 菜园往前是一个装饰性极强的建筑——垂花门。它的各个突出部位几乎都有十分讲究的装饰。进门为荷花院。红花绿草,蝶舞蝉鸣。电视剧《还珠格格》中著名是一场戏“香妃引蝶”就是在此拍摄的。奕 院子北边就是恭王府花园三绝之一的大戏楼,大戏楼在清代称为大戏房。这座建于恭亲王奕685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三卷勾裢搭全封闭式结构。戏楼内四壁与顶皆彩绘缠枝藤萝与盛开的紫花连成一体。使人有在藤萝架下看戏的感觉。原来,当时连慈禧太后看戏都是坐在院子里。恭亲王担心逾制获罪,便在屋顶画慢藤萝,意为这是藤萝架而非大堂,正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在往后便是花园中路的最后一个建筑“蝠厅”外型形似蝙蝠而得名。全楼建筑均以竹子彩画而成。具导游讲原先“蝠厅”为竹子所制。因年代久远而损坏严重,在重修时考虑到经费问题,但又要保持原貌,就采用就这个折衷的办法。虽然有些不伦不类,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只能凭着想象去体会原来的样子了。 蝠厅前便是园中的最高点——邀月台。上下“邀月台”是有讲究的。俩侧的上山路都是没有台阶的斜廊,传说古时候人们把台阶看做是坎坷,那么和珅希望自己的一生没有那么多的坎坷,一生仕途顺利。所以修建了这条“升官发财路”那么在下山的时候呢就要走“邀月台”前面的假山“滴翠岩”俗称“踩龙背”才不会坏了运气。因为在假山尽头的石壁里各放有一口带孔的水缸,夏秋俩季蓄水于缸内,石壁间便生出青苔,石黄苔绿,苍翠欲滴。故名“滴翠岩” “滴翠岩”下就是恭王府的镇园之宝藏身之处——秘云洞。洞内是康熙亲笔提写的“福”字碑,这个福少写了一笔,寓意福不求全,是康熙为祖母孝庄皇太后“请福续寿”写的。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喻“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之意。此福暗含“多子 多才 多田 多寿 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康熙一生罕有题字,今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就3个。此“福”在乾隆后期流失,那么嘉庆在抄和珅家时曾找到此“福”吗?如果找到为何没有将其请回紫禁城呢?相传秘云洞内福字碑正好镶嵌在太湖石天然形成的寿字一点上,成为了寿中有福。拆碑必将寿字拦腰折断,称为“折寿”而整个寿字又构成了“滴翠岩”基石。拆碑,假山必会损毁,由于假山山形被垒成二龙戏珠中的龙首,拆碑就是拆龙头。更戏剧性的是,福字碑朝向正好与风水中的龙脉相合,拆碑更会断龙脉。故而,要以毁龙头,段龙脉,损福折寿的代价才能取回。龙为天子,我想没有任何一位天子会做这样的事。 秘云洞前就是恭亲王奕 在花园的西路以池水为主,引自什刹海的活水,在清朝没有几个王爷能在自家院中敢引入活水。方塘中间建有前后檐精美的敞厅,称湖心亭。又叫观鱼台。方塘西倚密林,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真可谓是仙境。走过方塘是一座两层木结构海棠式方亭,底层木柱12根,八角形,上层为莲花形平顶。据导游讲此亭从外形上看类似于慈禧垂廉听政时带的帽子是恭亲王奕25米长的城墙,上有雉堞,墙上劈有劵门。门上石额刻“榆关”二字。故奕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在见证了中国200多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之后。昔日的繁华已逝,盛景不再。今天的人们,只能从它那深远大气的府邸和秀美怡静的花园中寻找历史曾走过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