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月坛从破败到新生的故事 |
[游记]北京月坛从破败到新生的故事 |
2008-05-22 sina.com.cn |
月坛菜市是上世纪20年代起逐渐形成的,由几家私营菜行组成。一水儿的灰顶平房,在坛牌楼迤南光恒街两侧南北排开。即现南礼士路北口红绿灯至北京银行与华远大厦之间路口的位置。在这个位置稍南一点儿曾有一个井窝子,这里的甜水除了供菜市用,还供应附近的居民。井窝子迤南街两侧是停车场,即现华远大厦北半部的位置。送菜的各种车辆(没有汽车、拖拉机、农用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和拉车的马牛驴骡都在这儿过夜。虽然从傍晚到深夜人喊马嘶驴叫牛哞哞(骡子只会喷响鼻)吵得住在附近的人家难以入睡,但是谁也没怨言。因为各家菜行的职工住家就在附近(也有住在阜外大街,南、北营房,南、北礼士路和瓜市营房的)。谁都希望来送菜的车多,车多菜就多,第二天早晨卖的就多(只批发不零售),分到职工手里的份儿钱就多一点(那时,菜市每天分发份儿钱)。整个菜市几百名职工、千把多口子家属都指望着这行吃饭呐!我的祖父和父亲就分别在路东的顺兴菜行(俗称东黄记)和路西的同义菜行掌秤。 日本侵略者占了月坛后,把这里当成一处兵营,在大角门外设了岗哨的木阁子、沙包堆、拒马子,把守的特严。老百姓甭说走近了,连看都不敢看。他们还在大慢坡下边路边上修筑了一个洋灰地堡。北边的射击孔对着菜市和阜外大街,西边的射击孔对着大豁口、岔道口,东边的射击孔对着大慢坡、至原南礼士路的方向。他们还在外坛墙东南角修了一个圆形的大碉堡,以监控南至真武庙、西便门,东至护城河,北边顺着南礼士路至阜外大街、北礼士路。整整八年,月坛周边的老百姓可不得安宁了,三天两头地“查户口”,大白天戒严更是常事。 好不容易熬到日本侵略者投了降,人们欢天喜地放鞭炮、游行、看民间花会。欢庆胜利的热乎劲还没过去,一车又一车的国民党中央军又开进了月坛。就在这年的冬天的一个下午,我同几个小伙伴在坛牌楼下边玩弹球。只见几个衣裳破碎、浑身是伤。戴着手铐、蹚着脚镣的人在十几个官兵的押解下从南边走来。这几个人没一个是熊包样儿的。有的笑着朝我们挥手,有的唱着一首挺带劲的歌。解放后上学时,我才知道这首歌叫《国际歌》。后来,我也学会唱了。当时,人们先是惊恐,接着是钦佩,有人高声喊:“好样的!”我们一直看着他们从我们面前昂首挺胸地走过,过了坛牌楼又向西拐去,直到看不见他们的影子。这是我亲眼看到的革命者戴镣长街行。 两年后,北平解放了。不久,驻扎在月坛里的大兵都开拔了,听说是他们接受和平改编去了。欢庆解放的锣鼓响起来,欢乐的歌声唱起来,人们纷纷学起扭秧歌、年轻人学起打腰鼓,小孩们学习打霸王鞭。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68b93010080yr.html3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