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烟袋斜街 |
[游记]烟袋斜街 |
2007-08-06 265.com |
烟袋斜街 京城中轴线上北端鼓楼西南侧,小小一个胡同口,豁然一个光鲜的牌楼,上书烟袋斜街,沿牌楼而进,两侧小店林立,多为民俗工艺品、挂摆饰物、另类服装、饰物、珠宝文房四宝等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摆卖的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烟斗,文革期间政治宣传画和旧中国烟草美女海报,几乎摊摊有售,上前仔细观赏,原来都是仿制品,但仿的很像。 短短的一条街生意还挺兴旺。再加上这里的建筑风格朴素典雅,街头景观有浓郁的老北京特色,所以老北京人对它的感情特别地深。 我们走到一位藏族同胞的摊前,同行的一位女士被一串串绿松石项链吸引,开价40元,几经讨价还价,最后8元成交,窃喜,以为很会侃价,谁想国人侃价的特长,老外学的更精,眼看着两男一女三个蓝眼睛用20元侃走了三条… 叫叫嚷嚷的是夹杂其中的小吃店、水果铺、烟摊、修自行车的……早听说烟袋斜街是继三里屯后新兴的又一条酒吧街,可小巷里只见到三、五家,是传言不实还是……继续游吧,走马观花弯弯曲曲溜达应不足二三百米,到头了?!心中略感扫兴,谁知向左一拐,这斜街居然斜到了后海银锭桥边,顿时一股热闹景象进入眼底,桥上桥下、湖边湖中(游船)游人熙熙攘攘,男的女的老的少得,蓝眼睛黄头发的,白皮肤黑皮肤的,黄马褂登三轮的(专为游客准备的老北京胡同游)南腔北调指手画脚….. 沿银锭桥前行,左边是湖,右边又是一路的酒吧,好像档次稍高了些?(也许,说不太好)有的名字起得挺有意思,有一个叫朝酒晚舞,音谐的挺好,其中居然还有一家叫佛吧的,想想,想不出坐在里边时啥感觉…… 穿帅府到什刹海,湖边的饭店酒吧商铺显然档次高了一大截,酒吧的风格也不一样了,叫“闹吧”吧,多有歌舞助兴,有一家(没记清名字)楼上楼下,屋里屋外,大家都在唱着扭着…居然感染着路上好大一群人随着音乐唱着扭着跳着尖叫着… 不觉间已转的肚皮叫,找了间叫做茶马古道的云南酒楼,不想进去迎面一位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打扮的小姑娘笑咪咪的问:有定位吗?回答:否,“不好意思,座位已满,可以发一个号等候”“等多久”“最少一个小时以后” 说是烟袋斜街,其实是包括斜街、前后海酒吧区、荷花市场、老北京胡同游、王府游(恭亲王府/原和珅府、涛贝勒府)在内的,这里古典与现代揉和,品幽与喧嚣共存,购物与饮食同在,加上湖光柳色、古槐红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沉积的遗迹,弯弯曲曲的胡同、端端正正的四合院,高大巍峨的王府,确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 为什么叫烟袋斜街呢?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这条街上的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门前竖一个木制大烟袋当幌子。黑色的烟袋杆儿,金色的烟袋锅儿,这样的标志真可谓生动形象至极。在烟袋斜街的东口路北有一家"双盛泰"烟袋铺,门前竖着的木雕大烟袋,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饭碗一般,金黄色的烟袋锅上还系着条红绸穗,十分醒目。这"双盛泰"的大烟袋真称得上是北京同行业中的头号大烟袋了。 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烟袋斜街的名字越叫越响,一直流传到今天。 顺便说一下,银锭桥右转一线没游,一是时间有限,二是感觉那边没什么,可要想品尝大名鼎鼎的烤肉,一定要右转,因为名盖四海天下一绝的烤肉苑坐落在此。 胡同游没去,因为从小就长在胡同里…. 【进入265社区】
我要留言 |
转自:http://my.265.com/archive/216/85006/331811.asp2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