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潭柘寺游记 |
[游记]潭柘寺游记 |
2007-07-16 alibaba.com |
金秋十月去了趟位于北京西郊的潭柘寺。 潭柘寺建于307年,号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去潭柘寺的人主要是去烧香许愿或者还愿。听我们的司机讲,逢年过节,比如初一十五的时候香火最旺,京津沪等地的香客最多,中央大员也有去的。大员们一去,唯一的一条路就封了,闲杂人等禁止通行。 其实他们心里怕着呐,司机说。 因为我们去的时候什么节日都不算,寺里没有人头涌动的现象,但是香火依旧很旺,每个香炉前都有人排队。香火的生意很好,从几块到几百块的都有,但是卖纪念品的店里生意清淡,尽管有售货员吆喝,光顾的人还是很少。 寺里的许多草木都有文化含义。比方说,有一个柏树和一棵柿子树长得很近,被绑在了一起,取谐音叫“百事(柏柿)如意”。树前立的牌子说,摸了以后会百事如意,尤其是对于夫妻。摸的时候要用双手。 柏树皮呈鱼鳞状,许多地方都掉了。一个小伙子看着排队摸树的人和脱落的柏树皮,对同伴夸张地说,哇赛,把树皮都摸没了! 寺里的两棵大银杏树也非常值得一看,树龄逾百,几个人抱不过来。 看着虔诚地烧香磕头的人们,一个问题冒出来:国内的庙宇那么多,烧香的人又那么多,去这些庙宇烧香的目的应该不一样吧?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不一样。 基督教里无非是基督加上他那12个徒弟,以及以后追加的一些圣人,一班人祈祷到最后还得求基督保佑。DEAR LORD! DEAR CHRIST, BLESS ME! 佛教和道教就不同了,菩萨神仙一大群,一般人都是有事了才想起来烧香,临时抱佛脚,一个庙里的神仙不可能什么都管, 什么都灵验吧? 朋友想了想说,潭柘寺的官运应该比较灵。 我点头,有道理,潭柘寺之所以被奉为京城第一寺就是因为康熙皇帝给他题了字,清朝历代皇帝都对它很重视。大员们来这里是有道理的。 不过寺里的财神也很多,有笑眯眯的大肚子米勒佛,有冷脸的管帐先生韦陀,有红脸关公,有纣王的叔叔比干,好像还有赵公明。这些出身不同、职业背景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都被世人奉为财神爷,充分反应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实用入世精神。对这几位财神进行一下分析或许可以反应出人们对钱财的复杂态度。 弥勒佛和韦陀是一对很有意思的搭档。有搞管理咨询的如此诠释他们的关系说,当初寺庙的香火不旺,如来佛就派他们二人去庙里帮忙。弥勒佛笑眯眯的,符合人们常说的和气生财,就做了庙里的公关经理或者销售经理,在门口招徕香客;韦陀铁面无私,财务管理上是个好手,不会让香火钱流失,就站在弥勒佛后面做了财务总监。另类的解释也可以是,商家在门口笑眯眯地把你请进来,想出去就不那么容易了,韦钟拿着大刀在那里守着呢。 比干据说心有七窍,心眼绝对多,应征了民间所说的“无奸不商”。赖昌星也说过,作生意必须想的脑子都要坏掉了才能发财。这是中国人对钱财和生意人的另外一种态度。 中国文化中有文圣人和武圣人一说,文圣人是山东曲阜人孔子,武圣人是山西晋南人关羽关云长。据统计,全世界的关公庙远远超过孔子庙,如果把店铺里摆的关公像也算进去,数目就更可观了,有可能是世界上供奉最多的塑像。 关公是一个一生在刀头上舔血过日子的赳赳武夫,死后却被人当成财神爷供奉。原因很简单。在民间,关公被奉为忠义诚信的化身。尽管人们说“无奸不商,” 但是真正靠作生意养家糊口的人心里明白,靠欺诈活的了一时,活不了一世,好的商誉还的从诚信中来。 赵公明是个有意思的人物,他下辖四路财神,他是总财神,CFO,另外四个是财务经理。最早拜赵公明的人看来管理理念很强,属于高级管理人才。 从文物上来说,潭柘寺里可说的东西不多,许多是“新文物”。观音庙里的两边墙上画着人下地狱后的种种现象,开膛破肚剜眼割舌,怎么恐怖怎么画。不过对于无神论者来讲,这些没有什么意义,人死如灯灭,这辈子花花世界过得舒服那才是追求,那才是本事。 不少道观里也有这种图画和教义。撇开迷信不讲,这些东西对于民风教化还是有好处的。我们的一些精英们只看到了西方发达的经济,对经济背后的道德力量却视而不见。这样的经济发展如同在崎岖山路上蒙着眼睛奔跑的野牛,跑的越快越可能掉到山谷里粉身碎骨。 寺庙里有个黑黝黝的大石鱼,据说是陨石做的。传说(和我们历史上的许多东西一样,传说的出处不知道,反正是传说)鱼身上的不同部分对应着不同的地区,以前哪个地方粮食歉收了或者闹天灾了,一摸那个地方就没事了。现在的新传说是,鱼身上的不同地方对应着人身体的不同部位,哪里不舒服一摸就没事了,极其灵验。 不过这鱼不是谁都能摸的,石鱼前面有告示:摸石鱼必须至少进奉五元以上的功德钱。 想一下,挂得起号吃不起药的老百姓还是摸一下石鱼合适。不过门票不便宜,那些舍不得买门票的人估计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省钱的药方。 忘了说了,潭柘寺的门票通票40,包含三个单独买票的景点:两个观音洞和一个塔林,这三个景点一个门票3元,单买门票是35元。 潭柘寺除了树和庙外,还有一个龙潭,需要爬山30多分钟才能到。不过龙潭已经枯干,只有一个灰秃秃的水泥龙蹲在池子里。龙潭不远处有一股水从山上流下来,有当地人守着,接一小瓶水一元,一大瓶水两元。 作者:烤米粒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
转自:http://club.china.alibaba.com/forum/thread/view/28_21145551_.html5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