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潭柘寺的游记 |
[游记]潭柘寺的游记 |
2007-07-16 blogchina.com |
潭柘寺的游记 周末,北京又是漫天风沙。隔壁开始装修,恼人的吵。躲在家里避风也不是勇敢者的游戏,索性杀出去吧! 1、路上的情况和首钢 按照去年买的一本北京旅游指南,寻找去潭柘寺的路。旅游册上说,距离阜城门41公里,沿着108国道即到。看着很容易的事啊! 出门,沿南四环向西狂奔,道路两边的风沙漫天,听着蒙古草原的歌曲,心情却爽朗很多,心中期待着西山那边有明媚的山水和清新的空气。 上次去潭柘寺是大约20多年前,妈妈单位组织春游,一大帮人乘大客车去的。寺庙的印象已模糊不清,只记得好象在院子中有一张很多人的合影。 潭柘寺距离今天有1700年了,一直号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可见它的古老与名声。花时间朝拜它一下,也是应该的吧? 从南四环的西端科丰桥向北开,按照图册上介绍在定慧桥上阜石路。路过沙窝桥时看见京原路(108国道)的标志,心里嘀咕着,是否这样直接向西更近一些。但是车子已经径直向北开了。想想,按照地图走,应该也是没错儿的吧? 走上阜石路,发现路窄,红灯也多,旁边有些新楼盘,但感觉道路治理和小区绿化都有待改进。发现了北方工业大学、锦绣大地,觉得很高兴。突然,左边前方有两幢巨大的圆塔,旁边烟囱林立,哦,这就应该是著名的首钢了吧?在北京长大,却第一次看见首钢的真正模样。首钢篮球馆修建得非常现代、崭新。 顺着山边的公路绕着,过了苹果园。要不是风沙大,能见度太低,应该早就看见开到西山余脉的脚下了。 终于开到地图上说的双峪路环岛了,往左一拐,发现大街宽敞,旁边的楼房气派、漂亮。原来是开到门头沟的城区了。门头沟城区仿佛在一个盆地里面,西面、北面都是山脉。大街的中间有绿化带,绿化带中间是白色球型的大灯,估计夜晚会非常美丽。 2、山路和潭柘寺镇 然后径直驶上一条山路,指示牌显示距离潭柘寺还有15公里。 路面看上去很新、干净、非常平坦,右侧的山上露出整齐的墨绿色石碑林,万佛陵园。心想,占地很多,真没什么用啊!道路的急转弯很多,曲折、蜿蜒。路两边的树梢上是新绿。山风很大。开到山腰时,往东北方向望去,城市在一片灰蒙蒙的沙雾中,想象要是放晴了,风景一定很美。这时脑子中突然冒出上中学读席慕容的诗:“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只要有过那样的(一棵开花的树)……” 终于,离开山路,进入一条笔直、宽阔的大街上,到了“潭柘寺镇”。大街上十分空旷,也许是中午时分吧!往来车辆很少。路的右侧站着一排手里拿香的中青年妇女,大约间隔每20米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束香冲着汽车摇晃。她们都身穿大红色运动服,非常抢眼。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京西深山中的这座名刹。 3、朝拜和敬香的人们 一到门口的停车场,还没有下车,就走过来一位满手拿香的大嫂。她面色黑红,有些微胖,衣服也很齐整。她热情地介绍:请一束香吧!很便宜,比上面便宜多了。我微笑摇头,她紧追不舍,走出去20多米才停步。 从停车场到寺院正门,有一段山路,斜铺的石板,不规整。路边有许多卖山货的老乡。地上铺着各种豆类、山楂干、杏干、海棠干、野葡萄干和不知名的果子。还有甘蔗、桃木、手串和一些小的工艺品、纪念品。琳琅满目的样子。 碰上一队游人下山,大部分是中老年游客,手里拿着、拎着一些袋子,收获颇丰的样子。人们都兴致勃勃,似乎忘记了沙尘暴的存在,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进入寺门后,我发现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一把或多把香。大雄宝殿和其他的几个大殿前边都禁止燃香,大概是怕风大危险。在最后一级的毗卢阁前是可以燃放的,那里烟雾缭绕,站满善男信女。香炉旁边与一个红色铁丝网,上面挂满写着名字的木头牌。 发现一些衣着时髦的年轻女孩很虔诚地跪在蒲团前,小伙子几乎没有。这用精神分析法又可以大作一番解释了吧! 在东观音洞里,发现观音像的旁边摆满芭比娃娃,很是有趣。旁边白纸上还写着:“求子”两个字。 一个小庙中有十二生肖和守护神的关系,一些时尚男女很用心地寻找自己的守护神,俯身便拜。 4、庭院中的古树 走进最后一进院落,一下子被四棵高耸、伟岸、端庄的大树所震撼。它们庞大的身躯在阳光下舒展着,新长出的嫩叶葱绿、娇嫩,我不停地赞叹、拍照,似乎不能用语言来形容那时的感受。 看看标签,有两棵是娑罗树,释迦牟尼就是在这种树下顿悟的,所以在佛教中有着不可言说的巨大地位。我看到的这棵据说是华北地区最为古老的一棵了。 离大殿最近的那两株是帝王树和配王树,都是银杏,也叫公孙树。中国古代高僧管它叫菩提树。我想起《红楼梦》中引用的那个典故:“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可惜我太孤陋,今天方知菩提树就是银杏啊! 帝王树种植于唐朝贞观年间,据今天已经1000多年了。站在它的下面,会发古人之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把月改为树即可。这株树还会一直久远地存活下去,而现在树下的活动的所有人转眼就会成前尘往事了。 发呆之后,就猜想秋天时,这株银杏换上华美的金色袍子,到时一定要再来观赏它独绝的风姿。 2006年4月24日伦敦雾 |
转自:http://londonfogliz.blogchina.com/blog/4939577.html4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