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青山绿如洗,四面作佳邻潭柘寺游记

[游记]原创青山绿如洗,四面作佳邻潭柘寺游记

2007-07-16    sm618.com

[原创]青山绿如洗,四面作佳邻---潭柘寺游记

早就听说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有一座千年古刹叫潭柘寺。星期日,和妹妹、妹夫全家扶老携幼驱车前往这座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传说的寺院。

从北京城里出来,一路的盘山公路让我们一下子有了“高原反应”,特别是女儿,车开到潭柘寺镇,已是满脸发青,到处找塑料袋准备。。。。。。于是,我们停下车让女儿到路旁呼吸新鲜空气。没料想,这倒让我们赶了一回乡下的“早市”。纯朴的农民,热情的招呼,新鲜的蔬菜,诱人的小吃。。。。。。让我们这些平日里习惯到超市买东西的人一下子兴奋起来,把这几百米的早市逛下来,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提着红的果,绿的菜,黄的瓜,白的杏,女儿和外甥手里也多了一袋一元就一大兜的玉米棒,美滋滋地直往嘴里塞。

车继续向前开了五公里,便到了有“京都皇家第一寺”的美誉的潭柘寺。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据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传说就是由此而来。 这里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八面环山,九峰拥立,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山窝平原。在这个平原上古树参天,佛塔林立,在一片郁绿当中,掩映着寺院红墙,历史悠久的潭柘古刹,就坐落在这秀丽的山林中。站在上潭柘寺的小径前,环顾四周,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青绿,赏心悦目,古寺所在的宝珠峰松柏苍翠,蒿草新绿,难怪乾隆皇帝到了这里也呤出“青山绿如洗,四面作佳邻”的诗句。北京城里已是骄阳似火,而站在这里却微风习习,阵阵清凉。

“潭柘寺”的由来是指庙后有龙潭,庙前有柘树。沿着青石铺就的蜿蜒小径上山,山门外有一座三间四柱木牌坊,额曰"香林净土""翠嶂丹泉"。过牌楼即石桥,这是一座普通但名字却不同凡响的石拱桥──界凡桥。传说桥的南面是凡人世间,走进山门,便是神仙境界了。桥后为山门。门额"敕建岫云禅寺"听说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山门内第一进院落为天王殿,殿中供弥勒佛。背面塑韦驮像,威风凛凛,两侧塑四大天王。穿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了。殿堂高大,富丽堂皇,为全寺建筑之冠。上檐额"清静壮严"为康熙皇帝手书,下檐额"福海珠轮"是乾隆手笔。大雄宝殿大脊两端处碧绿的琉璃鸱吻高2.9米,气势轩昂,是北京市古建筑中最好最大的一对鸱吻。殿中供奉着释伽牟尼像,在其左边为阿难,右边为迦叶。殿内静寂庄重,佛祖手指拈花,俯看着芸芸众生;殿外青烟袅袅,虔诚的信徒们正手握檀香向佛祖叩拜,口中念念有词地祈祷着。

沿着大雄宝殿的侧门拾级而上,便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平地。这里原来是斋堂院和三圣堂,这两个建筑均现在都已拆除,现如今只剩下院中四棵引人注目的大树: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娑罗树被围以石栏,称为佛树,,千年娑罗树开着一串串姜黄色的小花,错枝盘结地枝叶伸向大雄宝殿;两株高大的银杏树被乾隆帝“御封”为“帝王树”和“配王树”,其中东面的“帝王树” ,高30余米,树干直径4米多,7人方可合围。看树前的介绍,说是唐朝贞观年植下的,也有说是植于辽代,但不论何时种植,皆经历了千年的风雨,看尽了世事的沧桑,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僧人晨钟暮鼓,却依然风采依旧,默默地在此守护着,至今仍繁茂葱郁。

在“帝配王树”不远处,与之脉脉相望的两树奇花便是寺中名花“二乔玉兰”,一名木笔,一名辛夷。每年4月上旬开花,白裳紫袂,笑舞春风,香雅宜人。我们来时已经错过了开花的季节,只看到两株相依相偎长着碧绿叶子的玉兰。

银杏树后是一垄开得正艳的芍药。五月下旬的北京,芍药已经花谢,而这里的芍药却开得灿烂,真应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景。芍药园东面是一组庭院式建筑,碧瓦朱栏,修竹挺秀,清泉潺潺,幽雅别致,有方丈院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中有几株高耸入云的古柏,名曰“登天柏”,树干笔直向上,抬眼仍不能看到树端。院内有一小块竹地,种有名贵翠竹,有“金镶玉”和“玉镶金”两种,也称“龙须竹”。

在行宫院的中间就是著名的流杯亭,这是北京四座流杯亭中最著名的一座。这座流杯亭名叫“猗玕亭”,“猗玕”指带水的美妙玉石,而这也正是流杯亭的美妙之处。流杯亭建筑在原无逸殿的遗址上,为方形四角攒尖顶的木结构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亭内用汉白玉石铺地,石面上刻有一条弯曲盘旋的石槽,宽、深各10厘米,其所构成的图案十分奇特,从南向北看像龙头,而从北向南看却又像虎头。水从亭处东侧的一个汉白玉雕的龙头口中流出,沿引水石槽从东侧入亭,几经盘旋之后,从西侧流出。乾隆皇帝在游寺期间,经常与王公大臣们在此饮酒赋诗,特意为流杯亭题诗一首,名为《猗玕亭》:“扫径猗猗有绿筠,花香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禊人。”在这里,乾隆皇帝得到了“曲水流觞”之趣,而今日游玩至此的我也多了一份高风雅俗的情致。

从流杯亭东门出来,过小桥,下青石台阶,便是东观音洞了。这里依山而建,院外清泉潺潺,鸟鸣啾啾,松涛阵阵,院内却是别有洞天。进了院子,正房后面有个小亭子和山连在一起,亭子里有个三丈见宽的小洞,便是观音洞了。洞里供放着几尊观音,据说在这里求子求财求平安非常的灵。我是不信佛的,但看到许多人虔诚地膜拜,在菩萨面前,我也有有一种心灵被净化的感觉,那一刻,私心和杂念和一切欲望也逃得无影无踪,心情平静而安然。

沿途返回银杏树下,已是晌午时分,我们一行人等已是饥渴难耐,想上潭柘寺最高的观音殿和毗卢阁已经是有气而无力了。只能站在远处眺望,想象着那传说中的“石鱼”的模样,听说石鱼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我只能等有机会再来时摸摸它也好沾上一点祥瑞之气。顺着来时的路,在路过天王殿时,看到了寺中的另一宝物:铜锅。据说此锅是当年和尚们炒菜用的。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可以说是北京现在最大的一口锅了。

出了山门,一路飞驰驶向路旁的农家饭馆,在香喷喷的农家饭中结束了今天的潭柘寺之行。

转自:http://bbs.sm618.com/dispbbs.asp?boardID=36&ID=77025&page=149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