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蒗县考察团赴四川省凉山、乐山考察报告

[游记]宁蒗县考察团赴四川省凉山、乐山考察报告

2008-05-22    hexun.com

宁蒗县考察团赴四川省凉山、乐山考察报告 [原创 2007-10-13 14:01:10]

他山之石可攻玉

——宁蒗县考察团赴四川省凉山、乐山考察报告

吉克木呷

2007年9月30日到10月5日,县长杨光银率由县文体广新闻出版局、县土地储备中心、县林业局等部门组成的考察团一行,先后来到四川省凉山州、乐山市进行考察。此次考察的主要内容为城市规划建设、民族文化开发工作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目的是通过此次考察,借鉴各地方先进经验,以进一步推动宁蒗经济社会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在6天时间里,先后考察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昭觉县、美姑县、甘洛县、喜德县、冕宁县以及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感受颇多、收获很大,触动很深。

市政建设和土地开发

一、西昌——市政建设先找准城市定位

我们首先考察的目的地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西昌市。西昌,坐落在宽广的安宁河谷,依偎着30平方公里的邛海。全市幅员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群山巍峨,林海浩荡,河谷绮丽,农田肥美,泸山听松,邛海观月,再加上彝族火把节风情,旅游资源堪称得天独厚。

据西昌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几年前,这些宝贵资源还锁在深闺。那时对外地人来讲,西昌只不过是成都到昆明的列车窗外一晃而过的小站。游客偶然下车转转,天上电线凌乱,地下灰尘蔽足,建筑杂乱且矮旧,邛海水体污染也令人揪心。

近年来,特别是四川省冬季旅游运动会在西昌成功举办以来,西昌采取措施通过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力推进旅游资源所有权、开发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离,把资源拿到市场上,按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景区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旅游发展新机制。至此,西昌城市面貌也迅速改观,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如今,西昌拥有两个国家4A级景区邛海—泸山、螺髻山,一个3A级景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6条精品旅游线,已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和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枢纽,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消夏避暑胜地、四川第一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西昌为什么近年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除了机遇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西昌找准了城市定位。走在西昌大街小巷,你会看到许多一句醒目的宣传口号: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这就是西昌的城市定位。定位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和特色。西昌不像丽江一样有那么多现成的文化遗产,也不像香格里拉一样以优美绝伦的自然风光著世。文化旅游、自然景观都不是西昌旅游的强项。旅游度假,才是西昌的实际。因为,西昌具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这就决定西昌的城市定位就是旅游度假城市。因此,西昌根据实际提出了自己的城市地位——旅游度假,并浓缩成西昌城市宣传口号: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西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都围绕这一定位落实,并把改善城市环境作为西昌建设旅游度假的重点。西昌宜游宜居的魅力,令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青睐。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便是该市房地产飞速发展。据了解,目前,西昌市区土地拍卖价格上涨到每亩360万元,仍显供不应求,市内已很难买得到商品房现房;该市的一半购房者来自外地,外地购房者中30%来自成都和重庆。

宁蒗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县城定位为泸沽湖旅游后勤基地。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县城建设均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离我们的初衷还很远,今后我们要在对外宣传、城市主题策划等方面加大力度。西昌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参考。

二、昭觉——市政建设要打造民族牌

昭觉县位于自治州中部,幅员面积2699平方公里,人口23.5万,其中彝族人口22.86万,占97,是自治州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昭觉交通方便,是凉山州东部的交通枢纽。昭觉县城区卫生在几年前可以说脏、乱、差都存在,街面狭窄,街灯昏暗,垃圾成堆,牛羊猪等牲畜随意在城内走动,根本不像个县城。昭觉县几届县委、县政府都很重视城市建设,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通过大力建设和整治,昭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街道明显变宽,街灯明亮,街道两旁新建的建筑规范美观,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为了不让牲畜影响城市形象,在县城周边修起了供牲畜行走的道路。去年以来,昭觉响亮地喊出了创建州级卫生城市,昭觉人上下齐心,人人出力,卫生意识深入人心,爱护公共卫生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昭觉在城市方面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打造了民族牌。昭觉是彝族什扎、依诺、所地、阿都四大方言的荟萃中心,拥有底蕴极其深厚的彝文化,昭觉县抓住这个优势,把城市变成民族文化的有机载体,把民族文化变成城市发展的无形延续。走在昭觉县城,你会看到以彝族崇尚的红黄黑为主色、自然生灵和几何图案为造型装饰建筑的昭觉街头,彝乡风情浓郁;无论大街小巷还是各单位内部,规范醒目的彝汉双语用字更是有别于全国其它彝族县市;各中小学校内传出的琅琅彝语读书声,是这美丽独特的民族画卷最美妙的配音,把昭觉原汁原味、醇香浓厚的彝族文化彰显得淋漓尽致,映衬得魅力四射。在这里,彝族建筑和彝族语言文字交相辉映,巧妙完美的结合,让见者无不陶醉于昭觉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所展现的彝乡神韵。

在打造民族牌这方面,昭觉县围绕打造昭觉城市品牌这一决策部署,通过挖掘历史积淀的各种文化,将历史与文化融为一体,以大手笔打造出一片文化绿洲,使昭觉无论是在旅游文化、民族文化、文物保护,还是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筹谋与规划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的拓展和实质性的成果。

在这方面,宁蒗县曾借五十周年县庆这一东风,大大改善了县城居住环境,大部份建筑物也进行了民族化改造。县城民族化氛围比以往浓厚,民族特色粗具规模。但是这一工作没形成人们自觉行为,因此出现了虎头蛇尾之嫌疑。如何使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城市形成城市设计和建设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以及规模化,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工作之一。

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

三、 美姑——民族文化开发要全民参与

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的美姑县,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县,16.8万人口中,其中彝族占98,被誉为毕摩之乡。彝族文化的核心是毕摩文化,美姑县又是凉山彝族保留毕摩文化最完整的地方,颂经文、做法事以及成系统的全套祭祀仪式,都是许多彝族地区难以领略到的。全县有九大家支学派上百个姓氏作毕,大小毕摩8000多人,民间散存的毕摩经书330种11万卷左右,以毕摩人数最多,毕摩经典最丰富,毕摩水平最高,仪式生活最为频繁而著称。

美姑县在毕摩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美姑县在保护开发毕摩文化方面,通过建立研究机构,走出专家领先、政府支持、民众参与的保护路子。 因为,文化的保护,往往从学术研究与学术保护开始。1996年9月正式成立中国美姑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毕摩文化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研究毕摩文献等资料,向社会传达彝族古老文化的声音,为保护彝族优秀文化遗产做出贡献。多年来,美姑县积极与国内外学者与相关机构合作,致力于通过学术研究,大力宣传毕摩文化,加强对毕摩文化的学术保护,征集毕摩经书,加强学术研究。

遗产申报是保护文化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随着毕摩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工作的深入,毕摩文化的保护工作被提上了政府工作的日程。2003年11月,四川省档案局领导专程来美姑视察毕摩文献抢救工作,认为毕摩文献具有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价值,要求加强保护工作。2004年1月,四川省档案局将凉山彝族毕摩文献申报工作列入向国家申报《中国文献遗产名录》首选项目,责成州、县档案部门加强基础工作。4月,美姑县组成专家组赴丽江等地就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做了实地考察。同年,将毕摩文献作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上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办公室,目前,正待评审。同时,投资一亿四千多万元的彝族毕摩文化博览园于2004年在美姑动工修建。被誉为百年彝学盛会的第四届国际彝学学术研讨会、诗意美姑国际笔会和第二届彝族毕摩文化节于去年8月在美姑县城举行。仅国际彝学会就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114名专家学者参加,共收到论文102篇。同时,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中国彝族毕摩经诵传统》在北京展示,引起强烈反响。

宁蒗县也是一个以彝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彝族自治县。宁蒗县的十一五规划也明确地提出,除了把开发以摩梭文化为主的泸沽湖旅游事业以外,还把保护和开发彝族毕摩文化作为宁蒗县未来五年旅游兴县的主要战略目标,并逐年逐步付诸实施。在这点方面,美姑县与宁蒗县有一些相似之处。而美姑毕摩文化的知名度却声及海内外,使我们望尘莫及。考察团一致认为,要做好彝族毕摩文化的保护工作,首先要从传承人保护做起,其次要从仪式保护上做文章,最后要在加强宣传上下功夫。总而言之,走政府主导、学术为先、民众参与、传承文明的路子,是美姑县在毕摩文化保护中的基本体会和经验。

四、喜德——民族文化从母语开始

今年十一月份,喜德县将举行首届母语文化节。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次把母语文化当作一个节日来过。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喜德是彝族北部方言标准话的所在地,相当于北京方言是全国普通话的标准一样。

喜德县在母语文化建设工作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那就是民族文化从母语抓起、母语文化从小抓起的发展路子。位于喜德县东北方向的贺波洛乡中心小学校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双语教育模式的试点单位。什么是双语模式?双语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从小学到大学以彝语和汉语同时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凉山,它被称作一类模式,并与其它常规教学模式一并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传承和开发彝族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从小受到母语文化耳濡目染的学生遍及凉山各地,为当地彝族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说毕摩是古代彝族文化的传承者,那么他们就是现代彝族文化的继承者和挖掘者。这不仅有益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使之成为人们自发的行为,还将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宁蒗县重视母语文化的发展也是这几年的事。喜德县以及凉山其它县在母语文化工作方面曾为我们提供思路。去年,宁蒗县县庆五十周年前夕,曾组团到过这些地方考察过,并受到启发,回来后对县城的建筑装饰进行民族化改造,对部门单位和经营户牌匾采用双语对照。这不是小事情。就这么一点变化,就体现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除此之外,近年来宁蒗县在母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这几年潜移默化的渲染和传输,宁蒗县在母语文化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共识,出现了一种欣欣向上的文化氛围。但从总体上来看,没能形成规模、没能形成气候。

喜德县通过这样一种与教学挂钩的方式,把母语文化发展和淋漓尽致。这在全凉山州,甚至全国都是小有名气的。民族文化,从母语开始;母语文化,从小孩抓起。这是喜德县民族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借鉴和吸取的经验。

转自:http://jkmg1983.blog.hexun.com/13730297_d.html9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