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加拿大游记(四) |
[游记]加拿大游记(四) |
2008-06-27 sina.com.cn |
作者:蓝旭 中央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文章链接:http://lancelot999.spaces.live.com/ 7月6日 星期四 麦肯锡艺术博物馆(Mackenzie Art 讲解员是位热心的老太太,对艺术有发自肺腑的热情,她的讲解决不是敷衍了事的背词介绍,是诚心实意喜欢这些东西而且试图让你受感染。上了楼,便迫不及待地带我们看第一个展品。是个装置作品——报纸粘贴的灯塔。塔高及顶,塔内的灯光,从镂空的塔身射出来。老太太解释道,这是知识和信息,帮助人们在被摧毁的世界里看到光明。她说,这个作品是不漂亮的,然而是有思想的。当然,现代艺术都想靠着视觉的刺激,让思想刺激你。在所有今天看的东西里,这也确实是一件最有分量的作品,却终觉单纯. 展览中专有一个主题,名“达芬奇的阴影”(Da Vinci’s 不是说他们专画美好生活。现代艺术厅的各种装置作品,也有涉及灾难的,但总觉得那是利加纳人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需要推己及人地关心一下整个世界。这些作品的作者,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有一个装置作品,是四周围得紧密的木栅栏,你只能从栅栏窄窄的缝隙,看到里面离着你还有一段距离的难民营。——你在这里作为一个观众,切身地感受到利加纳人的眼光和视角了:得费劲目力,才能对苦难有所了解。他们的震撼是这样的震撼——世上还有这样的生活!他们的痛苦是这样的痛苦——而我们竟无能为力! 善良、单纯、天真的利加纳人,愿他们永远过着阳光般的生活,永远保持这样的同情心。而我仍然庆幸自己是个中国人——要搞定的事情比他们多得多,难得多,人生也许因此沉重却也更有味道。穷而后工,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这样,对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来说,也是这样的。没有人愿意“穷”,更没有人、没有一个民族愿意为了成为诗人、成为艺术大国而受“穷”,可是你看到这种童心未泯的作品,是不免会心一笑的。它是真诚的,但谈不上震撼。你的笑里有欣赏,也有自己的骄傲。不是为自己的苦难骄傲,而是为自己扛得起苦难骄傲。 了解一个地方的艺术,确实帮助人们了解当地人心。利加纳的艺术,可以叫做“治世之音安以乐”。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310c5010005h1.html3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