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进博物馆——华盛顿特区之旅 |
[游记]走进博物馆——华盛顿特区之旅 |
2007-07-18 icyw.cn |
走进博物馆——华盛顿特区之旅(1) <FONT size=3><br><P>去年秋天的行程了,回来随便写了些感受email给国内的朋友,没想到大家还挺捧场。贴在这里供有兴趣的驴友参考。</P><P>一. 纪念碑 / 纪念堂</P><P>陪老公出差去了弗吉尼亚的Herndon市,待了4个礼拜<WBR>。巴掌大的地儿,实在没什么可逛的。不过这里离首都华盛顿特区<WBR>(Washington D.C.)很近,开车不到半小时。每逢周末我俩就早早起来一路杀向D.C.,因为对D.C.的交通状况早有耳闻,进城晚了就找不到停车位了。<BR><BR>作为首都,华盛顿特区除了有白宫,国会大厦,五角大楼及各政府机构<WBR>,还以拥有众多的国家博物馆,纪念堂而闻名。而且<WBR>,这里所有的博物馆,纪念堂一律免费,开支全部由政府承担<WBR>。由此我不仅对这个国家雄厚的财力颇为感慨,更是不得不佩服其政府<WBR>在国民文化知识的普及和艺术修养的塑造方面的高瞻远瞩。 <BR><BR>华盛顿特区的城市规划非常整齐。据说当初的设计师是法国人<WBR>,他以故乡巴黎为样板设计了华盛顿特区。虽然美国建国历史不长<WBR>,但自1801年政府从临时首都费城迁至华盛顿,这里就一直作为美<WBR>国的首都。市区内很多建筑都是以白色大理石或花岗岩石材筑成<WBR>,大多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且多为古希腊,罗马或其它传统欧式建筑<WBR>,就更显得古典。<BR><BR>我们的第一站林肯纪念堂便是一坐白色大理石建筑,建筑结构模仿古希<WBR>腊的雅典卫城,一圈36跟石柱代表林肯去世时美国所有的36个州<WBR>。纪念堂坐落在Potomic河畔,与对岸的阿灵顿国家公墓遥遥相<WBR>望。拾阶而上,抬头便望见纪念堂内高大的林肯坐像。步入纪念堂<WBR>,里面空空旷旷,除了坐像外唯一的雕琢就只有刻在四周墙壁上林肯那<WBR>著名的格底斯堡演说词(Gettysburg Address) 和他第二次就任总统时的演说词了。说来惭愧,Gettysburg Address是当年我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全文背诵过的<WBR>,可现如今也就记得那句:"...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了。坐像背后的正上方镌刻着一段话<WBR>,它是美国人对林肯为国家所做出的最大贡献--拯救了联邦<WBR>(避免南北分裂)--的肯定和赞颂。 <BR><BR>走出林肯纪念堂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放眼望去,面前是人工挖就的长长的<WBR>长方形水池(Reflecting Pool),眺望水池对面是二战纪念碑,再往远处看去便是高高耸立<WBR>的以古埃及方尖碑为造型的华盛顿纪念碑,它是华盛顿特区最高的建筑<WBR>。特区其它建筑都有限高规定,因此不论你从那个方向开车进入D.C., 远远地总能望见有如一把利剑插入云霄的华盛顿纪念碑<WBR>。由此可见作为开国元勋,华盛顿在美国人心目中的位置<WBR>。据说美国独立后曾有人建议华盛顿象拿破仑那样称王做皇帝<WBR>,但华盛顿却坚持要成立共和国。 <BR><BR>Reflecting Pool的左手就是著名的越战纪念碑,右手是朝战纪念碑<WBR>。越战纪念碑由3部分组成,越南妇女雕像,著名的3位士兵雕像和纪<WBR>念墙。纪念墙的设计者是时年21岁的耶鲁大学华裔女生林璎<WBR>(建筑学家林徽因的侄女)。1980年美国政府面向全国征集越战纪<WBR>念碑的设计方案,林璎的作品以其朴素庄重毫无修饰的特点脱影而出<WBR>,一举中标。纪念墙成敞开的"V"字形,由两面黑色大理石墙组成<WBR>,静卧在林间草地上。石墙上面刻满了越战中阵亡和失踪的5万多名美<WBR>军士兵的名字。当你走进那黑色的石墙时,觉得黑黑的墙体向你压过来<WBR>,心会不由得缩紧......想到那些曾经年轻,鲜活的生命因残酷<WBR>的战争而化作了一个个抽象的字母被嵌进了冰冷的石头<WBR>,一丝悲伤袭上心头。忽见几张带有照片的小纸片立在碑前<WBR>,俯身看去,其中一张上面写到:"40年前的今天<WBR>(1966年9月30日),XXX于越南XXX战役中牺牲"<WBR>。照片上是一张阳光般灿烂的笑脸,真是年轻啊!想来纸片是亲人或战<WBR>友献上的。身边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双手轻扶石碑<WBR>,在一行行名字中寻找。老公轻声说,一定是在找家人的名字<WBR>。我的眼眶忽然酸酸的,视线一下模糊了。忙转过身向旁边的草坪望去<WBR>,但见几只小松鼠欢快地抖动着大尾巴在草地上觅食<WBR>。忽然觉得生命是那么的美丽,和平是那么的可贵,以前从未这么深刻<WBR>地感受过。 <BR><BR>与越战纪念碑一池比碧水相隔的是朝战纪念碑,由一组正在行进中的士<WBR>兵塑像和一幕黑色大理石墙组成。与越战纪念碑不同的是石墙上没有阵<WBR>亡将士名单,取而代之的是人物头像浮雕。这坐纪念碑直至1995年<WBR>才落成。朝鲜战争曾被美国人称为"被遗忘的战争"<WBR>。一是因为朝鲜战争爆发于二战结束不久,相比之下二战更令人难忘<WBR>。还有一个原因是美,韩及联合国军并未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WBR>,而是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击退至38线以南<WBR>,被迫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因而,朝鲜战争在事实上只是停战状态<WBR>,并没有正式结束。近年来朝鲜半岛的局势使人们再次瞩目这场硝烟散<WBR>尽50年的战争,战争中双方的损失也从新公布(远高于停战后公布的<WBR>数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伤亡被俘77万人,朝鲜人民军26万<WBR>,美军和联合国军共计148万。战争的惨烈可见一斑<WBR>。我想无论站在何种政治立场,从哪个角度看待这场战争<WBR>,都不能否认它给双方的带来的巨大损失。正如纪念碑上刻的铭文所说<WBR>的那样:Freedom is not free. <BR><BR>沿Reflecting Pool走到底便是二战纪念碑,于2004年落成<WBR>,为纪念在二战中服役的1600万美军士兵。建筑中央是一个圆形水<WBR>池和一组喷泉,周围环绕着一圈石碑,每个石碑上刻着一个州或美国海<WBR>外领土的名字,代表全国上下协力作战。南北各一个花岗岩拱门<WBR>,上面分别刻着"Atlantic"和"Pacific"<WBR>,代表二战中的欧洲/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拱门内是3只衔着花环<WBR>的雄鹰。西面入口旁的石碑上特别镌刻着女性在战争中对国家所做的贡<WBR>献。 <BR><BR>虽然这些战争都早已离我们远去,但这一坐坐静静矗立在那里的战争纪<WBR>念碑给和平年代的人们带来的是不平静的思绪,是不会被忘却的纪念。</P><P><IMG height=1200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704/JESSICAUON03152927734.jpg" width=1600><BR>(二战纪念碑(部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博物馆——华盛顿特区之旅(1) |
转自:http://www.icyw.cn/bbs/archiver/?tid-95522.html3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