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之行 从洛杉矶出发,仅一小时的航程着实的短,相比那跨越太平洋的距离。 于是,来不及弥补前夜睡眠的缺失,便要那样陡然振奋地沐浴,那一缕的雾都阳光。 所有的想象是阳光普照的温暖,走出SFO的那一刻,吹面寒风抖降了所有想象武装的暖温。 今年的雾区较之往年也宽泛了许多,弥漫的雾气好似初至此处的我那一头的雾水,许久不散。 好在,驱车将至San Carlos的某处,仿若破了广织的雾网,来不及添生无餍的好奇,只是知道那是一种瑰丽荣华的色彩和一种突如其来的温柔的暖。 Castilleja·百年 不醒目的标幅,足够醒目的字。"WOMEN LEARNING,WOMEN LEADING",女子中学的显著标志。 忽略这样的标志,这便只是一所不错的私立学校,一样绿茵的草坪、破土直指苍天的加州红木、或是那正在修葺的体育场馆。 很难想象,当初面试,看了墙上满是女生的合照之后才恍然这是一所女子中学的Joseph老师,在此一教,便已是11年。 特别刻印于他和他妻子对于教育工作的热情,如同他们对待可爱如洋娃娃般的小Elias,细致、耐心、以及发自内心的喜爱。 很快的,这所学校即将迎来她的百年。 并不清楚,从这里曾走出多少女政客、女商人或是所谓的女成功人士。 或者成功本身并非这里的初衷,但她们中的多数人学会展露自信的微笑,有如加州上空那洋暖的阳光。  Church gathering·冻人 恰逢一年一度的church gathering,朋友中有人信仰基督,我便也跟着去了。 山上的环境,高了的是海拔,低了的是温度。 我便是那样竖着汗毛,抖着身子,裹卷着单薄的外衣,抗争着尚未倒回的时差,听完了牧师对《圣经》中那个"得人如得鱼"的故事的讲解。 休息的间歇,手捧热水泡开的似高乐高状冲剂,热传取暖。 分组讨论,议题是"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加入教会"。 "寻求情感上的寄托,心灵上的归属"是我听到的最正规的回答,标准有如教科书的陈述。 "被关爱自己的人拉着,不好意思不来"是我听到的最实在的回答。 并非不敬,对于任何一种信仰,我们要有起码的尊重。只是那是我思维因肢体冰冻而迟钝时,最真实的一种反应。 勾头缩颈的傻样——“我冻死了!”  Stanford·足迹 Stanford的校园很大,大到得用very huge来代替big,加以描述。听一位在此生活了6年的朋友说,这里原本是Leland&Jane Stanford的庄园。 我特别喜欢的,是那条长满棕榈的主干道,谈不上山林野趣,却着实给人一种牵襟扯裾的生命力。 徜徉其中,竟能那样安静的去思考,去感受,去等待生命的迸发。 7,在西方人眼中是一个完满的数字,于是很多人选择了那一天结婚。 我很是满足地在Memorial court处的南瓜马车前拍了照,留了影,尽管觉得自己已经不再相信童话般的爱情故事。 那样执著的要来这里看看,或者不过因为去年此时的那一句"Stanford是值得你留下生命中一些足迹的地方。" 我这,算不算留下了生命中的一些足迹了呢?应该也算吧,尽管是那样淡、那样浅。 于是,在那个我最爱的数字所拼凑的日子里--美国时间2007年7月7日,一个人来,看晚霞浮动;一个人走,看朝阳初生。  PS: 更多照片:见http://lillyguan.blog.163.com/album PS之PS:下一站:科罗拉多大峡谷、拉斯维加斯——一个历经千百劫、一个置身万丈尘,聆听那深沉与浮躁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