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行走在纽约

[游记]行走在纽约

2008-04-10    iau.cn

Re:新人新贡献-[游记]-行走在纽约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这无风无雨,不断向下探去的深隧地道。听到自己孤单的脚步声,回荡在寂寞的空气中。
------几米

纽约地下铁
这个几乎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的地下世界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脏乱,它只是比较破旧,出口和入口若不注意,几乎很不容易被发现,上下的台阶没有自动扶梯,因为年久失修楼梯已经是破旧不堪,内部的站台也远没有北京上海地铁那么堂皇,里面的灯光有点黯淡,除了几个长凳提供休息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陈设。通道上下好几层,得小心留意站台的号码标志才不至于搭错车。

从第一次走下地铁开始,除了徒步行走,地铁就是我们这几天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天早晨一出发,就是寻找最近的地铁站,前往目的地。在夜深的时候,参观完当天列表名单上的建筑后,也总是拖着疲惫的步伐,搭乘地铁回到住宿的地方。在车厢里随处可见的一副招贴画上,曼哈顿就象是一条巨大的鲸鱼,街道,楼房,地铁都成了鲸鱼的肠胃。我想,如果是我一个人,在这条鲸鱼的胃里,一贯没有方向感的我,一定会迷路的。

在纽约的地下铁里,望着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群,我常常会想,如果把这个城市从上到下画一个纵向的剖面,上至几百米的高楼大厦,下达交错纵横,星罗密布的地下世界,透视其中,一定是副极其壮观的场面。继尔再接着胡思乱想,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就象一只只忙碌的工峰,而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里又会有多少故事呢? 常常就这样,在飞速行驶的车厢里,我的眼神就迷茫在明明灭灭的灯光里了。

走出地铁站,抬眼一看,竟是SPRING街。心里一动,竟然想到那首了,“擦肩而过,目光交错,我依然还在追赶开往春天的地铁”…….
这时候天空飘起了小雪,在路灯灯光的反射下,雪花漫天飞舞,反射出晶莹剔透的光,看得我不禁立在那里呆住了。愣了好一会儿,才开始打开地图找寻回旅店的路。

旅店离地铁站并不太远,这家我们第一个入住的叫做GERSHWIN的旅店是家HOSTEL,虽然和HOTEL只差了一个字母,实质可是有天壤之别,因为这次旅行还带着设计HOSTEL的任务,我们选择的住宿地点也自然是这样的地方。旅店因为地处黄金地段,价格自然不菲,我们7人包了一间10个床位的房间,每人每晚也要$50,还要SHARE一个很小的卫生间。相对来说,在欧洲分布了很多这样的国际青年旅社,条件据说都相当不错,可北美相对就少很多,条件也比较差。
旅店内部的走廊墙上贴满了旧时的黑白海报,房间门上也贴着类似的海报,弥漫着一种怪异的气氛,当时我暗想这些招贴如果贴在同性恋酒吧里可能更合适。房间里的颜色更是一种发了霉一般畸形的暗红,使本来狭小的房间显得更加拥挤,上下铺的床位象沙丁鱼一样塞满了房间,人几乎要侧过身才能勉强通过。
等回到房间放下背包,给他打完电话,已经很累了。

JAN 24

记忆中那天很冷,也许是夜里刚下过雪的缘故。路上的行人擦肩而过匆匆疾行,我更是用围巾帽子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尽管如此,风吹在脸上还是难以忍受的寒冷。
当天的计划主要都是纽约的星级酒店和艺术博物馆,大多集中在曼哈顿的中城(Midtown)。

第一个目的地是刚重新装修没多久的哈德森(Hudson Hotel) 酒店,这家酒店和纽约的哈德森河一样享负盛名,因为事先已经联系好,酒店的公关小姐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据说这家酒店的原址在19世纪时是一个女子寄宿学校,后来才被改建为酒店,因了这个缘故,客房面积都比较小。大堂内部的整体设计风格很古典,颇有19世纪欧洲上流社交场所的风韵,豪华却不失典雅。墙角柱头每每都用一个小天使作为装饰,不管走在任何一个角落,天使都在凝视着你,眷顾着你。
酒店内部的Cafe吧是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巧妙利用视觉的倒错,把地面设计成天花格子,而天花部份却被漆成了地毯的图案。到了客房部,房间虽然小,因为大量采用了布幔薄纱一类的软性材料,却也十分的温馨安逸。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有的室内陈设,一桌一椅,一花一画,都是被视作艺术品陈列的,也就是说,没有经过设计师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挪动位置,拍照更是别想了。随后我们又被带到一间Penthouse,就是连着屋顶花园的套房,经常有些名流会在这里举办招待酒会之类的活动,而一晚上的租金就是5000美金,实在令人咋舌。

接着又参观了另外两家和Hudson同属一流酒店的Paramount(派拉蒙酒店)和Royalton,虽然在挡次不差上下,但设计上则略逊一筹,除了派拉蒙酒店的大堂设计颇有立体主义艺术风范,其他部份的设计则大多走的是标准化的路子。

下午走马观花地去了几家Museum,大致是手工艺品,比如陶器,琉璃艺术等,但看过除了当时的啧啧惊叹后并没有在脑子里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候艺术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没错,可人食五谷杂粮,满汉全席突然来一顿还有点受不了,吃多了甚至会有点撑,搞不好还闹肚子,伤了脾胃。所以这样的艺术我一直觉得应该把它当保健品,脑黄金,闲着没事来两粒精神舒畅通体舒泰,谁要给送礼送点脑黄金还特高兴。扯远了。

记得路过一家画廊时,里面灯红酒绿,Faye上前去和他们说我们是来自哪里哪里的学生,能不能进去一睹为快云云,没费什么唇舌,我们就被热情地邀请加入。这象是一个画展的开幕,从来捧场的人的穿戴的皮草珠宝看来,应该是些所谓的有钱贵妇。不大的展厅里挤满了说法语,俄语,和英语的人,我手里端着免费的葡萄酒,穿着旅行的滑雪服混迹于其中,佯作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些被称作所谓抽象派野兽派的大作,有时还会指指点点旁若无人地说着 “Gorgeous,Very Nice” 之类言不由衷的话,我和别人大声的谈论,说笑,在有摄影记者来要求拍照时会摆出夸张的POSE,可是越是这样,越是格外落寞。我从一个遥远的城市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可是心却漂泊在更远的地方,无处停靠。我戴上面具,只是本能的想保护自己,不被更多地伤害。我想和其他人接近,却本能地在内心排斥和疏离他们。

傍晚时分,已经徒步奔袭了一天的我们都很疲惫了。最后一个目的地是古根海姆(Guggenheim)博物馆。想着就要见到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大师莱特(F. L. Wright) 的作品,不由地有点兴奋。因为7点以后可以Donation Fare, 也就是不收门票,随意给点意思意思就当捐献了。我们到得稍早,就在离博物馆不远的一家Cafe歇了歇脚,咖啡店有个象是俄式的名字Sabarsky,有相当不错的热巧克力。
暖身休息后来到古根海姆的脚下,顶礼膜拜了一会儿。这座建于1959年的建筑当时绝对是标新立异之作,和Wright的其他作品风格迥异,当时被看作是NYC的一个巨型怪物。虽然是已经在教科书杂志上看过N次了,亲历的感觉还是那么不同凡响。

一层以上严禁拍照,只能在排队买票的时候抓拍了一张中庭的天窗,似乎注定了这样的建筑只能仰视。圆形主题统一谐调了一切设计元素,螺旋形的参观走廊,圆形的天窗,甚至连楼梯混凝土地面也是圆形的图案。因为有几层在维修我们只参观了三层,尚不能体会那种沿着螺旋形展廊从上盘旋而下浏览展品的乐趣,陈列的展品也只有一些毕加索早期的作品和印象主义画派的作品,有点遗憾。

那天晚上被Faye的两个在纽约的学生带到一条象大排档的街上吃了一顿地道的家庭式的意大利餐,喝了很多红酒。还去了布鲁克林区一家最老的酒吧Sierra Nevada,酒吧内人出奇的多,我们只好端着酒吧自酿的ALES站着聊天。出来时已经很夜了,转车的时候在布鲁克林大桥下站了一会儿,吹着冷风,在曼哈顿浮光掠影的夜色下,隐约听见河面上开始融化的冰层碎裂的声音,那下面,有河水在暗涌。

转自:http://www.iau.cn/ibbs/read.php?tid=104925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