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心情游记]2007行走丽江--11月15日,束河古镇 |
[游记][心情游记]2007行走丽江--11月15日,束河古镇 |
2007-12-06 tianya.cn |
打开窗,才知道外面正在下雨,冷风携着雨点想往房间里钻,但被我善意的拒绝了。往雪山的方向望去,只能见到被一大团云块包围的雪山,只有山脚下的一些墨绿色才透露出山的所在,估计那里正在下着不小的雨或雪,看来我们昨天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虽说时间多得很,但总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酒店里,在丽江还怕找不到消遣的地方?在吃早餐时商量了接下来该去什么地方,市区附近有个世界遗产公园和黑龙潭公园,但想来都是新建筑,似乎不必要在上面浪费时间和体力,后来决定把明天的行程提前,先去逛逛束河古镇。 这时雨基本停了,但风吹到身上还是有点凉,出了酒店门口,发现停车场上停了部广州本田2.0的出租车,这也实在是太高档了吧?问问价钱却又不贵,到束河古镇只要15元/单程,那可是有5公里的路程啊,算起来还可以接受的,反正俺农民还没坐过这么高档的的士,这车我们租了! 在车上问开车的师傅为何用这么高档的轿车当出租车,这司机也挺能吹,他说全丽江就只有他这一台广州本田的士,上路营运还不够一个月呢,真的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平时总是接受包车的,今天下雨才出来接散客,我们能够坐上,也是总缘分,呵呵。 5公里的路程十来分钟便到了,其实束河古镇也是旧地重游了,但到了面前却有点不认得啦,主要是大门的装潢变化太大了。2005年时这里才刚开发成为旅游景点,那时也是旅行社临时赠送的,主要目的是推介新景点,那时的大门其实只是一排小平房,但现在却修了个大的牌楼,很有点气势。 跨过牌楼就进入古镇了,不知是否之前下雨还是时间太早的缘故,游人很少,与丽江古城喧闹的人流相比,这里简直说得是门可罗雀了,不过这样正合我们的心意,可以静静的发现这里的美。 束河古称“十和”,是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现在镇上还有当年最大的马帮之一的首领王氏的祖屋供游人免费参观,论规模这里比丽江古城是小了很多,但论风景的秀美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镇有左右两条主要街道,路面全部用麻石铺成,两边都栽了柳树,路面宽可走马,注意,这不是形容词,真的是宽可走马,因为在我们的前面就有几匹载着游人的马儿在走着,还有马车停在路边等候客人的光顾,马铃声不停当当当……的传来,不知当年驼着普洱茶的马帮走的可就是这条路呢? 街道两边无可避免也是商店,但有部分还没有开门营业,且顾客也不多,街道虽宽但不长,不久便转入了四方街,当然面积没有丽江古城的四方街大,不过这里的四方街两边却离水更近,“街”的两边都是小河道,河道上也有制式古雅的木桥横卧其上,离四方街不远的地方有个小水池,但蓄的是活水,池底长满了水草,三三两两的游鱼在其间悠然的嬉耍着,似乎尘世间的烦恼与其没有半点儿的关系。 都说江南的园林之美冠绝天下,但我总嫌江南的园林人工气太重,怎么及得上这里真正与大自然融于一体的纯朴呢?这里的山,这里的水都是活的!而且在江南的园林中生活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这里却是平民百姓的家园,可以说,这里是对“小桥流水人家”的最好诠释。 转过这个小水池不久便到了这里最有名的地方—青龙桥(?)了。青龙桥其实是连接新旧村落的枢纽,在青龙桥的另一面是相对破旧和古老的村庄,上面提到的王氏祖屋便是在旧村落里面,在旧村庄一边的桥头有几个纳西族装扮的老婆婆在摆卖一些土特产。 这时我注意到,05年时桥头的两棵小柳树已经长得很高了,长长的柳枝随风摇曳,不知它们是否还记得我曾来过? 进入旧村落往丁字路的右边而走,不过几米距离就见到几畦菜地,上面的蔬菜在雨后都精神奕奕的迎风而立,菜地的路边有一口三眼井,其实三眼井也是丽江的一个独特风景,三眼井每个井口的高度都依次下降,第一眼取的水是饮用水,第二眼取的水是洗菜水,第三眼取的水是洗衣水,由于水往低流,所以不用担心饮用水会受到污染,你是否惊叹于丽江古民们对于环保的超前意识?菜地旁边的几间小饭店,为吸引顾客,都不约而同的以新鲜作为招牌,强调饭店的青菜都是即摘即炒,看起来真的很吸引,可惜还没有到吃饭的时候。 不可不说的是,这里除了石桥和木桥外,竟然还有一道铁索桥,这铁索桥就在九鼎龙潭不远处的河道上,桥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有意思的是对于此桥的介绍,大意是说此桥是情侣们留影最多的地方,不过在我们逗留的十多分钟时间里,却看不到有一对情侣在此留影。 不知丽江的彭氏姜糖是否真的历史悠久?反正在丽江古城和束河古镇都见到不少标榜自己正宗的商店,但在束河古镇却见到了姜糖制造的过程。以前吃兰州拉面时佩服那些厨师的手劲,能把面团拉成那么幼小的面条,想不到姜糖也是拉的,但又不同于兰州拉面的做法,拉姜糖时要借助一条固定在墙上的铁钩子来发力,估计是糖的粘性比面条强难于用力的缘故吧。 这时太阳也会偶然跑出来露个面,接近中午游人明显增多了,不知不觉我们在此已逛了两个多小时,为了避开汹涌而至的人群,我们决定撤退,临走前用这里的美景填满有了饿意的肚皮,还有日渐虚空的脑袋。
|
转自: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travel/1/139900.shtml3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