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南长滩 前言 在未到南长滩之前,南长滩对我来讲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南长滩早已植根于在心中,陌生是未曾全身心的融入。 自04年耳闻宁夏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则报道,称在黄河黑山峡深处长期与世隔绝的南长滩村,发现了西夏党项人拓跋氏的后裔后。就开始关注这个地方,在地图上无数次凝视那个在黄河之南群山环抱的南长滩,搜集有关她的资料,询问中卫的朋友,心里想象那儿一定是当代为数不多的世外桃源,那儿的人一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过着”采菊东篱“闲适的田园生活,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进了磨房以后,才知道那么多的驴子都已探访过我心中的桃花源,从驴子的叙述中,又在脑海中增加了那儿有美丽的梨花,那儿民风朴实,那儿与世隔绝,那儿还有壮观的黒山峡等元素,更增加了我对南长滩的向往,心情迫切之至,难以言表。去年秋天,借一次下乡的机会,在我的坚持下,短暂造访了南长滩。由于时间仓促,还要赶渡黄河,只能坐车观花,绕南长滩一周。当时感觉南长滩周围郁郁葱葱,果实累累,一片丰收景象,作为沙漠中的绿洲确实难得,因没有进入村中,没能体会那儿深厚的人文底蕴。 对于看到的南长滩村,我也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我知道当今不再会有与世无争的桃花源,现代文明的物质流、信息流、文化流早已汇入其间,但我心里依然希望她就是那个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短暂的造访激发了更大的好奇,特别希望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再能前往,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一)出行 按照出行的时间,众驴子全副武装汇聚到了民生花园门口,整装待发。每次出发都是那么匆匆忙忙,组织者要安排车辆、收取费用、通知驴子、装备物资装车等等,把个小娇妹子等组织者忙得不亦乐乎。俺也不敢懈怠,毕竟俺还是个小组长嘛,弄个官不容易,一定得好好履行职责,遂拿起名单开始点名,逐一认识了我的组员,哇,我组美女真多哦,心情豁然开朗,但也顿觉担子很重。一阵忙乎、一阵等待,三辆大客车&一辆越野车载着近百头驴子和近百颗期待的心出发了。 这次去的路线是:民生花园——西夏广场——三关口——内蒙左旗嘉尔嘎勒赛汉镇——中卫镇罗镇——沙坡头风景区——一碗泉——南长滩山路——黄河渡口——南长滩村,经过银川市区道路、沿山公路、银巴公路、沙漠战备公路、201省道、南长滩山路等路段,除了在银川和中卫的部分路段外,一路荒凉、一路焦黄、一路风沙。与外面荒凉的景色相比,车内倒是其乐融融,其实自打车一开,俺的小组领导权就自动为阳光青年海洋所掌控,因为海洋是户外和游戏高手啊。在认真学习了南长滩出行公约后,为玩游戏方便,俺们又来了第二次介绍,有个妹妹被问三次都说自己是“美男子”,男驴愕然,跃跃欲试,有俺们帅吗?细细追问原来是叫敏南子,稍不注意就听成美男子,一阵大笑。海洋出的ABB游戏最逗乐,先让每个驴子必须说一个ABB格式的词,如海蓝蓝、黑乎乎等,于是大家费劲心计,逐个想出了绿油油、黄灿灿、色迷迷、香喷喷、粉嘟嘟、红彤彤、黑乎乎等,此时形势突变,每个驴子必须都要站在走道弯腰撅腚,手拍屁股,高呼:我的屁股ABB,于是乎,在半推半就之间,在女驴的羞涩和男驴的豪气之间,大家的屁股变的五彩缤纷,各具特色。俺用的是香喷喷,自感有些吹牛,没有在哪抹香水习惯啊。塞上飞蝗的色迷迷被众驴一致评价为最有创意奖,但最昂贵的莫过于绿叶的金灿灿。 行至沙坡头,看到了即使是世界上也独一无二的治沙工程,几十年来,为了阻止沙漠的蔓延和包兰铁路的畅通,科技人员摸索出“麦草方格沙障”,即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米×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柠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这种做法赢得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赞誉。这一段的景观也别具特色,公路铁路并行,一边是无垠的大漠黄沙,一边是玉带般碧蓝的大河,夹杂着一条条绿色长龙,还有九曲黄河形成的一个圜岛,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能形成这样美景色,确实要感谢几十年治沙人辛勤努力和大自然的造化。在银川往往体会不到母亲河黄河的伟大,但看到这儿的黄河确给人更多的震撼,正是这条穿行于沙海,百折不挠东流而去的生命河给了我们无穷的生机和力量。 过一碗泉后,车队进入了南长滩山路(自己命名,从地图上分析,这一段路的大部分应该在甘肃境内),也进入最荒凉的一段路线。这里荒凉干旱让人汗颜,干燥的黄土寸草不生,看不到有生命的迹象。加上漫天飘舞的黄沙,让人感觉饥渴难耐而焦虑异常。山崖下裸露出一层层的黑色岩石,羊卓问我是不是煤炭,咋一看还真是像,其实只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黑石头。因为车辆底盘较低,麻烦也接踵而至,大家不时需要下石搬石垫路,不过这种情况对驴子来讲司空见惯,大家互相协作,配合司机师傅摆脱了障碍。 车队的荒凉中蹒跚,荒凉让大家的心情也慌起来,四周都是群山,不知道、也看不到路在何方,此时的南长滩似乎真成了一个梦想。驴子们不时地询问海洋还有多远,海洋的回答是快了,就到了。其实也确实离渡口不远了,是车开的太慢。俺上次坐的是越野车,风雷电掣,没有有多远啊。转过一道山梁,美丽的黄河和黑山峡尽现眼前。 黄河自兰州以下至宁夏的中卫县之间属于险峻的峡谷区, 黑山峡是这一段“鬼门三峡”之一,“鬼门三峡”包括“乌金峡”、“红山峡”、“黑山峡”三个峡谷,因峡深水急而闻名。黑山峡连接甘肃、宁夏二省,起于甘肃靖远县大庙村,迄于宁夏中卫县小湾村,全长七 十一公里。站在古渡码头远望峡口,峡谷以西似乎越来越窄,深不可测。河水湍急,但还保持碧蓝的色调,一座摇摇晃晃的吊桥横亘峡口,昭示此处是一个交通要冲。渡口靠一艘铁质渡船借用缆绳和水流的力量摆渡,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船工要做的只是松紧缆绳、靠近码头、做好支护,虽然环保绿色,但速度却很慢。 在车里快被憋疯的驴子们冲了出来,涌到了河岸,纷纷拍照留影嬉水 ,观赏美丽的黑山峡风景。组织者不敢懈怠,招呼大家照顾好孩子,商量着过河的事宜。除了我们的队伍外,还有一些零星自驾游客也在等待之中。因为车辆较多,驴子们先行过河,滞留在对岸等待车过。突然,对岸的山谷一阵阵轰鸣,一辆接一辆的摩托车飞驰而至,潇洒地径直开上渡船开下渡船,比俺们背包携幼一副难民状气派多了。仔细一看,原来是王凯滨率领的拉风堂的摩驴们也来赶场了。 渡河很慢,渡车更慢,小车都过去了,北岸的三辆大客车却还在那儿静静地等待,还是因为底盘的问题。南岸的驴子们却已耐不住性子了,强烈要求徒步4公里前往南长滩,因为人多,等候在岸边也不是完全之策,考虑后面路段不是很险,只好允许大部分驴子先行一步。河虽然不够很宽,但与对面还是难以联系,手机信号也不足,也不知道大客车能否过河。俺又再渡到对面,看到漫步者正在和师傅们商量,船工也找出几大块木板支在船头,几经努力,第一辆大客车顺利上船。在船上遇见了拉风堂收尾的王凯宾,告诉我有近40位摩友来南长滩拉风,十点才从银川出发(我们八点半出发),沿途还观赏了一些景点,看来四轮的还不如两轮的好使啊。来回一折腾,靠步行追不上俺的组员了,王凯滨带上俺直奔南长滩(第一部分完,转第六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