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丽江束河古镇小攻略 |
[游记]云南丽江束河古镇小攻略 |
2008-03-12 66wz.com |
从丽江古城到云南束河古镇有两条路,一条是柏油路,从雪山中路向玉龙雪山方向前行,经丽江官房大酒店到一转盘前左拐,前行百十米后右拐,拐上龙泉路便可到达束河。这是近路。另一条路是土路,同样沿雪山中路向云杉坪方向一直前行,在一个行道树长得很茂密的路口左拐,走完这条像绿色屏障一样的幽静之路,束河古镇的屋檐瓦楞便突然出现在了眼前。这是远路。 春天到了,青龙河两岸新柳吐绿,如浩渺烟波,随风飘摇,青龙桥掩映在一片绿色的柳林中,束河人把它叫做“烟柳平桥”;古时束河四方街赶晚集,摆摊的点着烛火,赶集的点着火把,如点点萤火在青龙河畔晃动,束河人称之为“夜市萤火”;村头有座龙泉寺,又称龙门寺,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整个丽江坝,月圆之夜登临观望别有韵味,束河人称之为“龙门望月”;村边有一九鼎龙潭,潭水长年不断,清澈透亮,远处的玉龙雪山倒映潭中,束河人称之为“雪山倒映”;九鼎龙潭边有一块残碑,用石头敲击发出清脆的响声,据说敲碑可以让美好愿望得以实现,束河人称之为“断碑敲音”;九鼎龙潭中有本土鱼种,体态修长,游姿舒畅,村里人从不吃这种鱼,每晚散步到潭边给鱼喂食,鱼儿抢食溅起的水声,和村里人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束河人称之为“鱼水亲人”;紧邻村子的西边,是像一幅巨绸从玉龙雪山飘逸而下的绵延群山,每到秋天的时候,山上的树叶一片火红,束河人称之为“西山红叶”;村后山上有座石莲寺,寺里曾有夜读的学生,琅琅书声在寺中回荡,束河人称之为“石莲夜读”。把琅琅读书声作为束河最美的景至列八“束河八景”之中大加赞美,这是束河人对文化最虔诚、最敬重的体现,也是束河文化意蕴深远的根基。 一对纳西老姐妹,手挽着手,慢慢走上青龙桥,边走边亲热地交谈着旁人不知道的话题。老人的身后是一群游客,正对着古镇、小桥、流水、垂柳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当然,游客的镜头也对准了这一对纳西老姐妹的背影。这对纳西老人全然不顾身后响成一片的快门声,只顾边走边谈,并在相机快门的欢送声中,慢慢走过青龙桥,走向古镇小巷深处,然后松开紧握了半天的手,走向各自的家门,走进各自的老宅。 两位纳西老人或许已经习惯了每日慕名而至的游人。正如她们还是儿童的时候习惯了每日而至的成群结队的马帮,因而不管身后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还是一身旅者装束的外省人,在他们看来都是青龙桥下涓涓而来哗哗而去的河水,只有她们自己才是这里永恒的主人,只有他们自己才和古镇一起承受喜怒哀乐。于是,无论有多少游客涌进这个小镇,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以自然的、田园牧歌般的方式生活着。 束河人不会对束河以外的事大惊小怪。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有自己的自豪。近百年以前,束河与世界就已经交换了视野。远一些说,有美国人文学者如洛克和俄国人顾彼得等,在束河一带一呆就是数十年。二战时期,束河人又跟驻扎在附近的盟军飞行员相处甚欢,常在一块儿踢足球、打篮球。 束河人是见过世面的,装束奇异的国内游客甚至引不起当地孩子的好奇。几百年前,束河就是商贾云集的茶马古镇,每天进出束河的人员和马帮成百上千,今天区区几百人和几辆客车,束河人根本不放在眼里;束河人也不会对相机之类的东西感到惊奇。早在100多年前,束河人的祖先赶着马帮到了印度加尔各答、孟买等地,换上长衫马褂,照上一张相片带回来。不信可以走进束河的青龙河对岸的王凤立老医生家,他会拿出一张他曾祖父王文典1913年在印度拍的照片给你看,那个时候中国绝大多数地方还不知道什么叫照相呢。 于是,在束河到处可以看到蹲在门前石坎上聊天的老人,看到在菜园里种菜的妇女,看到在田里耕地的男人,这是一幅纯净的田园诗画。但让人感到奇特的是,这一幅幅原本很乡野的诗画,却常常在游人的包围中,而且常常引来一阵又一阵的相机快门声。慕名而来的游客几乎把束河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拍了下来,倘若把所有到束河的人拍的胶片连在一起,可以形成一部关于束河这个茶马古镇的电影纪录片。 当初丽江古城游人如织而束河却无人问津的时候,束河人不着急,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束河人说,古城还是一片沼泽的时候,束河已是丽江纳西族先民的经济中心了。今天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束河,似乎也没有对束河人产生任何冲击,在游人的相机镜头前,束河人像是一群才艺出众的演员,在上演着一部让游客企盼许久的大片。甚至束河的小孩,也是这部大片中“演技”非凡的演员:在束河的四方街边,一座老店的窗口上,坐着一个小孩,当四五支镜头同时对准他的时候,这小孩不是跳下窗口逃走,不是对着镜头做鬼脸,也不是被吓哭了,而是继续若无其事地望着四方街中大雨溅起的漂亮水花,一副“天底下唯我独存、过路人皆是四方街上水花”般的神态。这是自然的束河,是真实的束河。 |
转自:http://blog.66wz.com/user3/shuhetrip915/196378.html30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