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旧贴重放-阿拉斯加游记之三 |
[游记]旧贴重放-阿拉斯加游记之三 |
2007-07-16 |
阿拉斯加游记之三:令人难忘的一天 昨天一连串的小挫折并没有让我们却步,反而让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倍增,古人说百折不挠,我们怎么能几折就挠呢。今天的大致计划是这样安排的:先奔赴安克雷奇以北115英里的小镇Talkeetna,我们将在那里乘飞机从空中鸟瞰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山(Mt. McKinley)和DENALI国家公园。然后再向北狂奔一百多英里到DENALI国家公园的访客中心购买次日游览公园的车票并报名参加由公园组织的爬山活动,活动名额有限(15人),并且只接受现场报名(不接受其他如电话电邮等方式报名)。随后则投宿公园附近我们预定的青年旅馆。 也许是生物钟的原因,早上六点多就醒了,想到我们预定的飞行是十点半起飞,我们必须在十点到达机场签到时,我们便忙活开了。我负责清理行装,检查各种装备(相机,电池,储存卡,胶卷,三角架等),波波则准备早餐。我们这次旅行吸取了上次去佛罗里达的经验,自带了大量的方便面和袋装榨菜,还携带了一个热得快(可以烧热水或煮点东西),这样只要在当地买点波菜和火腿片,就可以解决早餐或晚餐了,比吃麦当劳或肯德鸡舒服多了,而且经济实惠,省下的银子可以吃阿拉斯加大餐了。吃饱喝足后,迎着温暖的阳光踏上了北上的旅程。 Talkeetna小镇离安克雷奇仅一百多英里,正常的话也就是两个小时的车程,但我们怕碰上修路堵车的情况,所以我们七点就上路了。夏季是美国公路系统进行道路维护的黄金季节,在经历了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特别是遭遇冰雪天气时为防止路面结冰而大量使用粗盐化冰,使很多路都变得坑坑洼洼,惨不忍睹,因此夏季正好是保养和维护的大好时机,但对在夏季旅游高峰驾车外出的游客而言,这就是一场灾难。 看来我们今天的运气不错,路途中也碰到路面维护的路段,但数量很少,且能缓慢通过,所以我们开了两个多小时就到达了Talkeetna小镇。 Talkeetna小镇所在的地区很早就有人烟出没,最早的居民是印地安人。直到19世纪末,由于小镇附近发现了金矿,大量淘金者才大量涌入。但小镇的正式建立则是在1919年,当它成为当时准备建设的阿拉斯加大铁路的工程指挥部所在地四年之后。现在的小镇很朴素,但从小镇的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到阿拉斯加山脉的壮丽景色。街道也就一两百米长的样子,多是卖旅游记念品的小店,也有一些提供漂流和登山服务的门点。因为这里是离麦金利山最近的小镇,所以镇上有几家家庭式的小旅馆几乎成了登山爱好者的大本营,我们在街上还看到显然是刚从山上下来的登山客,他们最明显的特徵是背着尺寸巨大的背包,浑身上下除了一双眼睛,其余的地方都被晒得黑黝黝的。 机场距小镇仅一箭之遥,我们到前台报上自己的尊姓大名后,被告之由于第一班预定八点半起飞的飞机因机械故障推迟起飞,导致随后的班次均顺延两个小时,我们的飞机要到十二点半才能起飞。想想两个小时不算长,在小镇上逛逛,吃个饭也就打发了,毕竟还是安全第一么。小镇上有一个DENALI国家公园的访客中心,我们正好可以去问问公园的情况。访客中心很好找,而且人也不多,这个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众多登山客,象我们这样的过路客到是不多。不过当我们问起明天的活动时,管理员很热情的拨通了公园总部的电话,跟那边的同事聊了会,告诉我们还是得亲自报名。管理员得知我们的情况后还建议我们到小镇附近转转,给了我们几张小镇地图。当我们准备离开访客中心时,赫然发现墙上有一个登山的统计布告牌,布告牌上显示截止当天,已经上山的登山者有几百人之多,而报名的人则有上千人。当我们得知要登上麦金利山顶峰需两三个星期后,暗暗吸了一口凉气。我们随即到小镇附近走走,不一会就走到一条小河旁边,河上有座铁桥,阿拉斯加铁路就从桥上经过。走上铁桥,极目远眺,视野骤然开阔起来,三江汇流,很是壮观,加上阿拉斯加山脉那连绵不断的雪山作背景,特别是在阳光照耀下的麦金利山主峰,真是一个谋杀胶片的决好去处。谋杀若干胶片后,我们回到小镇,随便找了家路边小馆,吃了一顿结结实实的午餐,看看时间,离预定的起飞时间不远了,才腆着肚皮回到机场。 Don Sheldon是第一位驾机在麦金利山的冰川上成功降落的飞行员,他就是从Talkeetna机场起飞的。我们到达机场,再次到前台报到,被告之我们的飞机将准点起飞,请我们就在办公室外的阳台上等待通知,不要走远了。我们当然是欣然从命。我们选择的这家公司提供四种类型的飞行服务,我们选择的是最便宜的一种(大多数游客的首选),它的飞行线路在下面的图片中是用蓝色实线显示的。和我们一起等待起飞指令的还有一群登山客,他们可不象我们这么悠闲,他们正认真地检查他们的各种器材,他们乘坐的飞机将在冰川上降落,他们便从那里开始他们征服麦金利山顶峰的征程。不一会,一个头戴棒球帽的小伙子大声宣布乘坐十二点半飞机的乘客跟他走,我们赶紧上前和他打招呼。等其他三人也到齐了,我们一行六人便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的飞机走去。走近飞机,小伙子首先做自我介绍,说我们可以直呼其名:麦克或称他机长。我们五名乘客(两个家庭)也分别由户主作家庭成员介绍。大家寒喧了几句,算是认识了。接下来,麦克向我们详细地讲解了我们即将乘坐的飞机的基本技术参数和各项安全事项,还很认真的演示了几把。接下来我们顺次登机,我和波波坐在后排。大家戴上耳机,系好安全带,麦克发动了飞机,和塔台联系了片刻,便开始在跑道上滑行,不断的加大油门,不一会,伴随着发动机的巨大轰鸣,我们的飞机轻盈的飞离地面,我们的飞行之旅终于开始了。 写了这么多,大家也真给面子,点击数都上了一千。惭愧!但自己越看越觉得没意思,都是流水帐。所以停了个把月,想改改写法,但发现很难,所以还是按老套路,继续写,各位看得不耐烦,就多包涵了。飞机坐完了,精神也跟着高涨,但精神原子弹炸不死人,还是脚踏实地比较靠得住。我们下一站是DENALI国家公园,今天先去报名参加明天的活动,并落实在网上预定的青年旅馆。阿拉斯加地广人稀,所以除了安克雷奇和费尔班克斯等几个主要城市外,在美国其他州很稀松平常的汽车旅馆并不多见,倒是小型家庭式旅店比较多,不仅提供住宿,而且还包早餐,听起来不错吧,但并不便宜,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时节。我们本着经济实惠的原则,选择投宿青年旅馆。青年旅馆和家庭式小旅店的区别主要有两条:一是前者不包早餐,二是前者是大通仓,你没有什么隐私可言。这两者我们都能接受,不就是睡一觉么,那有那么多讲究。离开Talkeetna小镇,麦金利山的倩影在汽车后视镜里慢慢远去,我们拐上通往费尔班克斯的高速公路,向公园北进。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我们预定的青年旅馆,旅馆不大,大约五六栋小木屋,中间的比较大的一栋是大家吃饭做饭活动的地方,还可以打电话(有线),并可以上网。另外还有洗澡的地方(热水!)。旅馆老板确认我们两人的身份后,指着一栋小木屋说就是那栋房子了。我们走进房间,房间不大,但很符合青年旅馆的称号,因为房间的布局很象学生宿舍,有两张双人床和两张单人床,我们选择了一张离门远一点的双人床安顿下来。我们在小旅馆四周转了一圈,把一些重要的地点如饭厅,洗澡间等重要地标都记在心里,以备不时之需。因为是白天,旅馆里没看到什么人,只是有条老狗很不友好的冲我们叫了几嗓子,让我很不痛快,心说你再叫,把你弄到中国去做狗肉火锅!!想起明天公园的事还没有落实,赶紧开上车直奔公园而去。到了公园,到访客接待中心一看,跟网上论坛里驴友说的还真的一样。冲到接待处,跟公园管理员打听明天的情况,那位仁兄看了看他手边的一张废纸状的东西,告诉我们离公园大门较近的那个团还有空位,但我们想参加的那个团(离公园大门较远,来回需四个小时车程)只有一个空位了。我们俩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呈现痛苦万分状,就好像拿了一张只差一个数就可以中上亿美金的彩票。接着便跟他控诉我们一路上本不存在的辛酸苦痛,差点就要当场痛哭留涕了。管理员不动生色地看完我们的即兴表演,给了我一个暗示,我赶紧凑上前,他对我耳语几句,我听后大喜。只在那张登记表上写上波波的名字便走。管理员说了什么,他说你就填上一个名字,我也装着不知道你们是两个人,明天到了集合地,带队的管理员要是问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就说不知道,他或她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我当然不忘在心中祝福这哥们升官发财一路顺风。落实了明天的行程安排,接下来的时间就好打发了。在阿拉斯加旅行,特别是开车,加油的问题不可小视。这里人烟稀少,公路也就那么几条,而且加油站也少的可怜,而且隔得相当远,你可不能等快没油了才开始想着找加油站,那结局将是很悲惨的。所以我们决定先去把油加满,其他的事再议。看了看旅游手册,发现离公园大门不远就有一个加油站,而且那是这附近方圆四十英哩内唯一的加油站,你说我们能不去么?到了加油站,加满了油,发现这附近还有几个餐馆和一些小旅馆。当然我们也发现有一超豪华的度假村坐落在一个山头上,位置那个好呀。想想我们订下的青年旅馆,只好使劲咽了把口水。这时肚子表示饿了,看到旁边有几家餐馆,看了看门脸,选了一家看上去还朴素的推门进去。一看菜单,还真和这朴素的门面对不上号,可真黑呀(其实是贵)。不过想想,人不远万里,到这开店,让你们能吃上热菜热饭,不错了。不过等我们把我们自己那份端到桌上的时候(这里是自助式风格,开票交钱的时候给你一号码,等大喇叭里喊你的号码时,自己到灶上去拿),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愤怒了。太少了。在我们等饭的空档里,我们到餐馆对面的一家提供漂流服务的小公司看了看,买了两张票,不便宜。但想着没玩过这玩艺,算是开个荤吧。吃完了饭,怀着悲愤的心情开始准备生平第一次漂流。 走进漂流公司(忘记公司名号,只好用这个怪名字,那有什么漂流公司呀)大门,人还挺多。我们订的那个点的其他人也都到了。接下来公司的人就跟我们讲安全注意事项,然后填表,签生死协议,表示你知道这项活动有风险,万一出事,两不相欠。美国这里做生意,最怕吃官司。特别是人命官司,一旦出事,人一告你,动辄成百上千万,你这生意是别想做了,可能还得背一屁股债。所以商家出于保护自己,不得已也来这一招。不过他们对安全其实挺重视的,主要是从设备上保证安全生产,以防为主,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看看伊拉克的美国兵身上的装备你就明白了。填完表,然后就是换上防水防寒的特制服装。因为阿拉斯加的河水全部来至冰川融雪,冰冷刺骨,万一你在漂流过程中掉水里了,有了这身特制的服装,还能抵挡一阵,等人来救你和把你拉上船,否则没多久你就被冻僵了,不把你淹死你也残废了。另外这套服装还有一定的漂浮能力,一时半会沉不下去,这也增大了你的存活机率。想到这些,我们穿地格外认真。换了衣服和鞋,教练S便带领我们向河边走去。我的衣服穿的太紧,象个气泡鱼,把领口拉开,好不容易把气挤了一些出来才看着自然点。到了河边,看到了我们的皮艇,再看看湍急的河水,不由得紧张起来。我们船上包括教练一共七个人。教练是个女的,来自哪个州忘记了,反正不是阿拉斯加本地人士,下文我就简称她为S吧。另外除了我和波波外,还有一家老美(妈妈带两个女儿)和一个芬兰女孩。上船时,S让我们自由选择坐在船头或是船尾,那一家老美的两个小丫头毫不犹豫地选了船头,那位置比较有挑战性,被河水兜头痛浇的可能性较大。我和波波本着小心驶得万年船的一贯作风,选择了船尾,那芬兰小女孩没什么选择,也坐在船尾。漂流开始了,船上S是领导,任务是掌舵和行船,还要给我们说说话打个气什么的,属于一专多能。其他人的任务很简单,紧紧抓住身旁的绳索,享受漂流的乐趣吧。河水在峡谷中穿过,泛着雪山融水所特有的暗绿色。有时水流得很慢,这是S就要使劲划船,有时水流湍急,特别是在河道拐弯或是河床有落差的时候,只见浪头从四面八方向我们涌来,这是S所要作得就是找准方向,让船从浪中突出,安全渡过,很有点惊险刺激。一开始我们都不说话,不管水流急缓,浪大浪小,双手一直紧紧抓住绳索,生怕掉进水中,后来就慢慢放松了一些,只有等巨浪向我们打来时才抓牢绳索。S边划船边和我们大家聊天,大家也慢慢的熟络起来。有惊无险的漂了一阵后,本来阳光明媚的天气突变,疾风裹这豆大的雨点向我们打来,我们还好,只是可怜了S,不过就在这时,我们看见了彩虹,就在我们身边,仿佛离我们近在咫尺,而且是两条平行的彩虹,大家兴奋极了,暂时将寒冷和疲劳抛在脑后。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漂流,我们终于到达了终点,大家被雨浇浪打,再加上冷风一吹,被冻得够呛,但情绪还是不错的。连滚带爬的上岸,坐进来接我们的大巴里,好像死里逃生得样子,现在想起来好笑得很。回到公司,换过衣服,便匆匆赶回我们的旅馆。回到旅馆,首先冲到厨房兼饭厅。这里设施很全,锅碗飘盆连带微波炉媒气炉应有尽有,只看你会不会做。我们煮了锅面条,放了点火腿肉和菠菜,晚餐就成了。做饭的同时,顺便将数码相机里的照片上传到我们的笔记本电脑里,好给明天留足弹药。餐厅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不同年龄,不同肤色,操各国风味的英文的驴友正口沫横飞地侃大山,可能将来世界大同之日的景象也不过如此,只是大家都讲英文让我略觉遗憾。我们匆匆吃完饭,洗了热水澡,就早早歇了,明天还有更坚据的任务等着我们呢。 |
原始链接:http://www.bo-jing.com/viewtopic.php?t=325&sid=1e7524ffef31c7a9cc0b1e4af36253b9 |
转自:2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