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格博往事 都说认识一个人需要缘分,然后才能同船渡共枕眠,云南之行却让我意识到,欣赏到一种美景,同样需要缘分。就如梅里雪山。 花了整整五个小时徒步完明永冰川(4月8日),再坐车前往飞来寺,一边翌日一早可以欣赏到梅里雪山之日照金山奇景时,已是下午六点半,尽管相距当地的入夜时分还差一个半小时,但下过雨的天气阴沉沉的,看不到丝毫转晴的迹象。更要命的是,大雨过后,浓而轻柔的雾气开始弥漫开来,遮住了山,遮住了村庄,也遮住了只能容纳两辆车同时来往的滇藏公路,只剩两条白色带子(公路两边被刷成了白色)在雾气里延伸着。 说起滇藏公路,如今回想起来,我仍后怕不已。公路修建在半山腰--云南的公路大都修建在海拔达数千米的山峰上,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人力的伟大--一侧便是相距数十米甚至数百米高的山谷或澜沧江;转弯处极多,几十秒钟就有一处。尤其从飞来寺前往香格里拉的最初那一段,差不多平均五秒就有,开车的人绷紧了神经不说,坐车的人似乎更苦,心脏随着车身的颠簸一跳一跳的。所以,从那里旅游回来的人都说,“滇藏滇藏,就是颠掉了你的心脏!”看来一点不假。 在去飞来寺的路上,司机马师傅却开得极快,就像在平地一般。我们起初以为,由于午餐时我们并没有去他和导游阿凡提带我们去吃饭的餐馆用餐,所以他不高兴了,才如此作弄我们。直到后来到了香格里拉,闲谈时他才告诉我们,那是为了赶在天黑时到达飞来寺(从明永到飞来寺有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于是加快了车速。 但我们却不知情。坐在车里,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树木以及浓雾里深不可测的悬崖,我们心惊肉跳着,唯恐马师傅一个失手,坐满十二个人的面包车便会坠入深渊之中--每次坐长途汽车,我都害怕得心跳加速,只因为数年前遭遇的一次车祸让我成了惊弓之鸟,“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吧。好不容易捱到前方的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灯火,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稳稳地放下来:飞来寺到了! 打开车门时,才知道飞来寺的温度已是相当的低,大约在零度左右(云南昼夜的温差超过10度)。尽管在外套外面又加了一件防雨衣,却仍然阻挡不了丝丝寒气的入侵。说话间,嘴边便立时出现了白色的雾气。 飞来寺位于滇藏公路沿线,距德钦县城约10公里,最初建于明万历42年(公元1614年)。因为飞来寺与梅里雪山面对面,无遮无挡,是绝佳的观景台,所以游人来赏梅里雪山,多在飞来寺一带寻客栈住下来。 梅里雪山传说是藏传佛教尼玛派的分支枷居巴的保护神,又称雪山太子,被当地藏民视为“神山”。它位于德钦县东北约10公里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1930年代,就有美国学者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 我们并没有如预期入住“梅里往事”客栈,因为即使在淡季,这里的标间也得160元一间,这样的价格让能省则省的我们望而却步了。不过,来梅里雪山之前就在网上查到,“梅里往事”每晚九点定时播放影碟《卡瓦格博》,于是,晚餐就决定在这里吃了。 菜是平常菜,大江南北随处可吃到的那种;饭也像我们到过的云南其他城市一样难吃得很,涩涩如陈米。但好在早已习惯了,也就丝毫无碍于我们围坐一起,兴奋地聊着天,一边等待影碟的上映。 《卡瓦格博》终于在一拨又一拨游客前来后开始播放了,主要讲述16年前的那场震惊中外的山难:1991年1月3日,几经当地藏民阻挠后才得以攀登雪山的中日登山队,却在冲刺卡瓦格博峰时遭遇雪崩,17名中日队员一夜间魂归天国。据说,就在登山队攀登期间,当地藏民不停地焚香祷告,企盼神山“发怒”,赶走登山队。此次山难震惊中外,成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此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组织的登山活动,无一例外遭到藏民的激烈对抗。 1996年11月,在中国政府设定的五年期限的最后一年,中日登山队再次联手攀登卡瓦格博峰,但最终仍以失败而告终。据说,在向峰顶发起冲击的前一天,东京、北京、昆明三地的气象局发出的天气预报均显示,有一大片浓云正向梅里雪山一带移动,翌日天气将异常恶劣。于是,登山队不得不眼含热泪放弃了登顶计划,并在下山后来到埋葬17名中日登山队员的空冢前(当时还没有找到他们的尸体)痛哭了一场。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第二天的天气却忽然晴朗起来,就连平时最难见到的峰顶也清晰可见了。 后来,当地政府下令禁止攀登梅里雪山。也因此,直到今天,梅里雪山仍是一座处女山,而每年都有无数的各地藏民翻山越岭,前来虔诚祭拜。 看完影碟,我们对于这座充满传奇的神山的真面貌,更加的期盼起来。期盼之余却是更大的担心:还没有到梅里雪山之前,就听人说起过梅里雪山并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一年365天只有不足百天现身于世人前,即是说,只有有缘人才得一见其真容。 翌日早上六点整,我们就被闹钟给惊醒了。尽管空气冰冷得让我们如同身处冰窖一般,但为了一睹美丽的梅里雪山,甚至能有幸运女神眷顾一般拍到梅里雪山与日月争辉的照片,我们仍浑身瑟瑟地起床了。 出了门,却发现外面安静得一片死寂,没有行人,也没有车辆经过。再往远处看去,八座白色的神塔矗立在冰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的醒目;对面,梅里雪山完全笼罩在浓雾以及如棉絮般轻柔地飘在半山腰的白云里;雪山山脚下的村庄,则显得安静而宁谧,似乎仍然沉浸在梦乡里。 不久后,终于听到了各个客栈传来了开门的吱呀身,随后,游客和当地人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客栈对面的那片空地上,燃起了篝火。而对面,梅里雪山似乎仍未睡醒,依旧躲在浓浓的雾气和白云后面。 等女友姗姗到来时,她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一般,走近我,小心地说,“看,有日本人呢,看来我们看不到雪山了。” 原来,按照游客的笑谈,由于梅里雪山是神山、圣山,每有日本游客前往,她就会躲在云雾后面不肯出来。所以,日本游客十次有九次是看不到雪山真容的。如此说来,岂不糟糕? 眼前所见的情形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当几位日本游客兴致勃勃地高谈阔论之时,笼罩在雪山身上的白云未见散去,而由山谷升起的浓雾却迅速地蔓延开来,不足五分钟就将本来清晰可见的山脚下的村庄以及飞来寺附近的山脉给笼罩住了。 如此又等了两个时辰,日本游客早已不耐,坐车离开了。就在我们也返身准备坐车返回香格里拉,只能带着此行最大的遗憾离开之际,一位团友突然大叫起来,“快看,梅里雪山!” 我们全身的血液一下子涌动起来,而后激动不已地转过身,顺着这位团友手指的方向看去--依据当地的习俗,神山是不能用手指的,只能五指并拢,然后朝所看的方向摊开,就像在晚会上请某人登台演唱一样。但这位团友因为太过兴奋,早已忘记了导游的告诫--白云缭绕里,一小截雪山露出头来,似乎在打探这个世界一般。然后,她一点点地撩开覆盖在身上的白云,露出了一小片身段。 仅仅是这一点点雪山,却已经让我们惊叹不已了:透过云层,梅里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银子般闪闪发光。那种美,该用甚么语言来形容呢?神圣?纯洁?抑或是巍峨壮丽?也许都不够好。 也许是太过羞涩,不久后,梅里雪山又躲回了云层后面。而此时,已经超过了我们坐车返回香格里拉的原定时间。 在导游的催促声中,我们只有依依不舍地作别。一起包车旅游、来自马来西亚的刘老先生说,走吧,总得留点遗憾,就当是给下次再来梅里雪山留个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