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随我穿过利马(1) |
[游记]随我穿过利马(1) |
2008-06-27 sina.com.cn |
文图/张小路 让一个未经规划行程的城市来到面前,就是利马。行前我对它一无所知,虽说从决定到启程之间也有几天,但我没做任何攻略研究。不是有意追求意外之喜,只是懒。广告说:懒惰懒到家,需要理由吗? 正是利马的冬季。友人说整个冬季利马都阴云笼罩。天空一成不变的漫漫苍白下,好像打翻了一大锅杂拌粥,摊开了利马的连绵房宇和街道,从奇耸的安第斯山的脚下,蔓延到灰蓝色的太平洋岸边。 请想象你不停点击zoom 在利马我找不到一个主调、一个概括词语来形容它的性格。比如北京和罗马是大气磅礴,巴黎优雅性感,纽约是巨大魔兽,阿姆斯特丹从容淡定,这些虽然都过分简单化,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笼统。两次离开利马前往机场的路上,我都企图找出这么个概括来,然而遗憾,没有,有就是杂拌粥,色块斑驳但是杂乱无序。了解利马看来需要更多来访,问题是人生这么忙,值得吗? 利马的建城史,谁有兴趣可以查资料,但简介一下有助于理解它的现状。西班牙侵略者击垮印加王之后立刻建立了秘鲁都城利马,很长时间里,西班牙宫廷规定它是南美洲唯一的太平洋贸易港口,这是为了保障西班牙人的垄断贸易地位。安第斯山上采出的大量银子,就从利马源源不绝运往西班牙。它是殖民地政治中心和物流中心,几百年来培育的欧洲文化氛围可想而知。绅士贵妇和来往官员们呆在利马,商人和士兵们则在安第斯山里窜来窜去,驱赶奴役着土著人民。秘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利马,另一部分是剩下所有其他地方。前一部份是精英,后一部份是土包子。即使现在,也就是几个旅游业搞的比较红火的省城变的时髦些了,大多数地方依然如故。所以说秘鲁是美洲土著文化作为曾经的主体文明保留最多的国家,这个,近年来倒成了秘鲁做旅游业招徕的一块牌子。 然而利马最近三四十年变化较大。土著人下山,进城来谋生,他们渐渐取得了不可被城里人漠视的地位,就比如大批外地人在北京当民工或做小生意或开地下赌局,虽然被歧视但是不能被漠视。好的方面是,土著人下山给利马的欧洲文化氛围注入了另外的文化因素。换个说法:在一个本来是美洲土著人的国家,西班牙人建立了自己独享的一块地盘,现在,土著人正侵入这地盘。有点意思吧? 毕竟利马不是土著人的利马。利马有个“印加市场”,售卖据称的民族品,实则和库斯科卖的东西大相径庭,那些精致性感的帽子、披肩、裙子和互相搭配,大多是利马的设计师的作品,土著文化的粗野在他们手里浓缩为一点精血,甚或更少,可能只空留名义。这就是文化之间征服、穿透、点染,互为异质并开绽出符合需要的花朵。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db3c51010009ya.html2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