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秘鲁游记-多出来的浮生半日 |
[游记]秘鲁游记-多出来的浮生半日 |
2007-07-24 cts2008.com |
库斯科(CUZCO)――多出来的浮生半日 本来这天的安排是乘坐一等旅游观光车沿安第斯山一路南上,去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的。谁知临行前票务中心才通知我们车票已售磬。我们只好继续“滞留”在库斯科。其实库斯科附近还有相当多的印加遗迹值得一看的,如当年为实验海拔对作物的影响而修建的下沉式圆梯田,至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晒盐场,殖民风格浓郁的教堂等。不过,最感兴趣的是印加博物馆,所以打算先去那里看看。穿马路的时候,一位的哥向我挥挥手:“SACSAYHUAMAN去不去?5块钱。” 说起来好笑,自打到了库斯科以后就一直被人招呼着问去不去看SACSAYHUAMAN,音同英语“性感女人(SEXY WOMAN)”。一开始搞得我特郁闷,难道我看上去就是个好色之徒?后来才了解,此SACSAYHUAMAN非彼SEXY WOMEN,它是库斯科城郊的一个印加防御城堡遗址。SACSAYHUAMAN在印加语中是“满足地猎鹰”的意思,是库斯科附近颇具代表性的印加景点之一。“好啊,去!”反正时间大把。 SACSAYHUAMAN在库斯科城北约2公里的的小山上。印加时期,它是美洲豹形状的库斯科城的豹头部分。古堡于1400年动工,历时108年完成。城堡从上到下有3层围墙,每层墙高18米,最外一道墙长约540米。城堡呈锯齿状,共21个棱堡,代表美洲豹的牙齿。整座城堡均用巨石砌成,震人心魂地雄伟壮观。巨石都在一人高以上,最重的有30吨!石块之间衔接严密,不用任何泥土或石灰粘连,缝隙间却连最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真不知道印加人是如何将这些巨石运上山,并排列得如此天衣无缝的。古堡方圆4平方公里左右,包括3个巨型石塔。遗憾的是,西班牙殖民者拆走了大部分石头,用以建造自己的房子去了。实际上,今天我们所能看见的不过是它原有的20而已,而那3个石塔也只留下了一个酷似露天角斗场的遗址罢了。 回到市中心,我们再次向印加博物馆进发。没走两步,就看见前面停着一辆全部由木头打造的仿古观光车,司机和导游也穿着充满古意的制服,可爱极了。这趟车的线路几乎把库斯科市的景点都走到了,价钱也很公道,实在找不出不上车的理由。于是博物馆计划二度搁浅。 穿行在库斯科的长街窄巷里,感受到历史夹杂着厚重的呼吸扑面而来。这城市是秘鲁历史的见证,它经历了殖民者的洗劫和破坏、1650年和1950年两次大地震,但城内依然保存着印加时期一些街道、宫殿、庙宇和房屋。出于宗教和政治目的,西班牙殖民者将大多数教堂建造在原有的印加神庙的地基上:他们拆掉了印加神庙的上半部分,将之换成了教堂的尖顶。被留下来的大多是墙壁和地基,现在这些统称印加墙,是库斯科的骄傲。和费心打造王城每一寸土地的印加人不同,西班牙殖民者对于这里的建筑显然没怎么上心,因此库斯科的很多建筑都是奇妙得由上下两种遽然不同得风格拼接而成-----衔接缜密的下半截儿和乱石堆砌的上半截儿。圣弗朗西斯大教堂就是这类建筑的代表。它依山而起,有着高达两层楼的印加地基,在如同激光切割出来的石基上,是西班牙人造的,杂乱无章的墙面,引得无数游客在此感叹印加文化的没落。 接下来的时间几乎都泡在了印加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馆藏丰富,有库斯科地区多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展品和一些生活劳作场景的模型。馆中最匪夷所思的是一组头骨,古印第安人竟在初生儿的头骨上打不同形状的洞,以区分彼此的身份地位!真不知道是该赞叹他们外科技术高超还是该佩服他们能想出这么离谱的主意。 傍晚随便在广场上找了家餐馆吃饭。坐定才发现这家餐馆奢侈地拥有一整面完整的印加墙!喜得我们菜也顾不上点,也不怕丢脸,站在墙前摆各种姿势留念。 在一家叫INCA WALL的自助餐厅看传统歌舞,舞蹈怎么样不知道,乐队很有水准 小巷 SACSAYHUAMAN,INCA语巨大的意思,是CUZCO外的一个INCA防御工事,目前的规模只是原来的20 放学了 怀旧旅游车 CUZCO当地妇女 西班牙人占领CUZCO后,将原来的INCA建筑全部拆了改建自己的房子和教堂,图中这个就是建立在INCA地基上的西班牙教堂,明显可以看出INCA的石基工整漂亮,而西班牙人的则只是胡乱堆砌 同理,被改建的民居,现为一5星宾馆 |
转自:http://www.cts2008.com/Art/2006-3-18/172650.html2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