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秘鲁高山铁路 旅游攻略

[游记]秘鲁高山铁路 旅游攻略

2008-04-11    blogtt.com

详细内容:
清晨,利马绝大多数人尚在酣睡中,火车站已经是熙熙攘攘了。一早,中央铁路公司的火车开车前,着五彩缤纷的传统服饰的印第安人、绿色戎装的秘鲁军人和来自十来个国家的游客在排队买票。每年坐这趟火车往返于沿海的利马和安第斯深山间的乘客,80年代初就达45万人,其中三分之一是游客。当时票价仅折合6美元。
7点40分,发车铃声中,迟到者急匆匆跳上拥挤不堪的车厢。铃声中,这趟橙色的火车缓缓驶出月台,开始了全世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旅程。

从利马到位于安第斯山深处的终点站万卡约(HUANCAYO),有329.8公里的距离。但是这段路中途有世界最崎岖的山地。在全球标准轨距铁路中,它目前所达到的高度名列第一。在其中的160.9公里路程中,轨道平面的海拔高度从沿海低地攀升到4878.6米。比中国的青藏铁路在青海湖北岸的关角隧道轨道平面高出数百米。通常情况下,这段路要走10小时。但是,利马的现代化城市文明与安第斯山中印加人后裔的传统社会之间的差距,却要以世纪来计算。

列车刚驶过离利马只有40公里的乔西卡镇,地形就变为山地了。牵引6节车厢的机车开始穿行于令人目眩的高山峭壁和深谷之间。以后的数小时内,列车在蜿蜒的里马克河(RIO RIMAC)上往返跨越,壮丽的景观接踵而至,旅客能够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奇观壮景。穿橘黄色工作服的列车员,手托放着快餐和饮料的盘子,一面步履敏捷地保持身体的平衡,一面殷勤地提醒旅客窗外掠过的一个个壮观的景点。内燃机车向蔚蓝的天空吃力地喷发团团黑烟,艰难地在安第斯山的陡坡上爬行。速度的缓慢,令人产生要下车去帮忙推一把的感觉。无独有偶。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线火车,在湟源到海晏翻越日月山的路段,速度也是如此。

19世纪70年代修筑这条铁路时,65个隧道都是手工开凿的。当初人们认为修建这条铁路断无可能,技术手段落后,工程太艰巨。人们低估了美国人亨利·梅格斯的卓越设计才能。他在智利主持修筑了几条铁路后,受秘鲁政府邀请来施展其技艺。秘鲁政府期望修成这条铁路后,把安第斯山分水岭两边分别属于大西洋流域和太平洋流域的国土有机联系起来,并以火车取代牲口,将山中蕴藏的矿物运输到太平洋港口。

1877年,中央铁路才完成一半,梅格斯就去世了。但是他那大胆而富有匠心的设计,提高了施工的可行性,使这条标准轨距的铁路工程得以继续进行。为了能穿山越岭,他设计了多个“之”字形线路来展开距离,以降低坡度和施工难度。这使乘客时而脸向前,时而脸朝后。而火车就在这“之”字中攀升了高度。这条铁路上有梅格斯设计的11个“之”型线路和5个双重“之”字。列车就是这样一会儿被牵引前进,一会儿被顶推前进。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也有如此故事。詹天佑在京张线北京居庸关青龙桥段应用了这一设计方法。

在因费尔尼约(INFERNILLO),列车驶上一座约高出沟底213米的高架桥,接着又连续穿越两个隧道。此时列车员匆匆把各车窗的绿帆布窗帘拉下。走过这趟火车的人都知道,这里是落石区。有时山上掉下石头,砸碎窗玻璃。有了帆布窗帘,玻璃碎片也无法伤人了。怀抱婴儿的母亲都会本能地转过身去,背朝车窗。

不一会,窗帘拉起,窗外的景色从令人心悸变为让人叹为观止。这里神鹰飞翔游弋,山下村庄简直象模型一样。旅客恍然若在高空翱翔。机车不时发出悠扬的汽笛声,在稀薄的高山空气中久久回荡。有些旅客耽心声波会扰动不稳的山石而发生滑坡。这种耽心看来是没有来由的。

沿途的景色大多数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但是山坡上的层层梯田,却是印加人的劳作成果。这片平均海拔为3657米的高原上,只能种植马铃薯。现在全球都有马铃薯,而它的原产地就是秘鲁。印加人种植的这种作物,在西班牙征服后传到欧洲,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马铃薯曾解救过中国清朝和民国时代的灾荒。在海拔非常高的安第斯山区,一般人一动不动尚且难受,更不用说干体力活了。可是印第安人却能在稀薄的空气条件下采矿,种地和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运动。他们习惯和适应高原,心肺功能比常人更强,不会患高原病。中国青藏高原上的各族居民也如此。

再向上爬坡就到了钦昌谷地,隧道多。有路段两公里内有八个隧洞。这里是高寒、干燥而崎岖陡峭的高原最高处。除了零散的采矿人和放牧羊群,羊驼和骆马的牧人,没有其他人定居。高度对于旅客的影响开始充分显示:列车护士拿出氧气袋来给呼吸有困难的人缓解缺氧症状。

在开始爬山的第六个小时,列车穿越安第斯山南美大陆分水岭的1175米大隧道,几分钟后就到了海拔为4780米的加来拉站。这个车站是标准轨距铁路的最高火车站。青藏公里昆仑山口的高度为4762米,比这里的火车站还低18米呢。明晃晃的阳光下,居然有雪花飘舞,间或还有冰雹。高原气候之无常,在安第斯山和青藏高原都一样。高处不胜寒。利马是酷热难当,在这里却是让人冻得发抖。

过了分水岭,基本无需再攀高,列车加速驶往终点站。沿途的风光依然使人赞叹不已。沿曼塔罗河谷(RIO MANTARO),列车穿行在绿色的田野,松林和桉树林间,一路在这条河上跨来跨去。最后抵达万卡约时,暮色已经开始降临到玉米地和小麦田间。

万卡约城有居民33万人左右,以印第安风情的星期日集市而闻名遐尔。一声汽笛长鸣,列车驶入月台,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寒风中光脚的孩子笑嘻嘻地在下车的旅客间穿来穿去,争着要为旅客提行李。

一些头脑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的旅客去排队登记住宿,有经验的常客,则去买古柯叶茶喝上几口,这种茶是印第安人对付高山反应的良方。而更多的旅客则站在原地不动,四面环顾着,好象不敢相信已经完成了在时间和空间上所作的这次不凡的旅行。

转自:http://worldtrip.blogtt.com/itinerary/itine32656.html21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