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台北盆地的发展与台北府城的兴没

[游记]台北盆地的发展与台北府城的兴没

2008-05-22    yahoo.com

檢舉

台北盆地的發展與台北府城的興沒

分類:城市歷史與理論

2007/03/28 10:48

(圖片來源:李常生攝影)

台北盆地的發展與台北府城的興沒

李常生 台北中和 3/28/2007

01 史前時代

大台北地區目前已發現的史前遺址,總計有80餘處。歸納起來大致可以歸納為五個文化期(如圖01):(1)大坌坑文化:7000年前生活在淡水河口,後沿河流入台北盆地散佈,到達今天的北投、芝山岩和圓山附近,此時居民以漁獵為生,也有初級的農耕。(2)圓山文化:約4000多年前居住於圓山、芝山岩、關渡等地,形成聚落。漁獵、農耕並重,已經有優越的工藝水準,也有繁複的社會組織。(3)芝山岩文化:約3000到2000多年前,生活在芝山岩一帶,濃漁獵並重,已知栽種稻米。(4)植物園文化:約3000到2000年前,分怖在今植物園一帶及樹林、新莊等地,以農業生活為主。(5)十三行文化:約2000多年前,生活在現今八里、關渡與淡水馬偕護校附近,以農漁獵為生,且發展出較大的聚落。由出土的文物,可見他們可能與大陸沿海已有貿易接觸,並且受到漢文化的影響,他門既是後來台北盆地的「凱達格蘭」人的祖先。一直到300多年前,台北盆地都是屬於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此時墾殖聚落已有30多處,後來漢人來墾荒時即成為他們移民開墾與建立聚落的地點。

圖01 台北地區史前遺址分怖圖(參考資料來源:台北古城深度旅遊,遠流出版社(台北),2002.07.15,P18)

02 西荷占領時期

十七世紀,荷蘭人在1624年(明天啟四年)於台南築熱遮蘭城(Zeelandia,即今日的安平古堡)和普羅民遮城(Provincia,即今日的赤崁樓)。接近此一時期,西班牙人於1632年登陸台灣北部,先在基隆築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後在淡水建聖多明哥城(San Domingo,即今淡水紅毛城)。1642年,荷蘭人北上打敗西班牙人,並在台灣北部拓墾土地。1661年鄭成功率明師趕走荷蘭人,也結束了台北地區約30年的西荷統治時代。1954年荷蘭人測繪台北盆地的局部如圖02。

圖02:1954年荷蘭人測繪台北盆地的局部(圖片來源:台北古城深度旅遊,遠流出版社(台北),2002.07.15,P17)

03 清人入墾時代

明鄭在台期間,主要開發的是台南附近地區,北部地區僅作為流放罪人之區。1684年台灣納入清代的版圖,一直到清康熙40年(1701),因為天災的關係,才有墾戶有組織的拓墾台北地區。依最早的拓墾記錄是1709年,墾戶陳賴章開發「大佳臘地方」(今台北市中正區一帶)的一份墾荒告示。漳州人、泉州人以及少數的粵東客家人,參與了台北地區的開發,雖然時時有族群械鬥情事發生,到乾隆其間,已在艋舺(萬華)、大龍峒(大同)、八芝蘭(士林)、錫口(松山)、規尾(景美)、新莊、板橋等地形成聚落。由於米、茶、樟腦的輸出,使許多人成了富商與富農。也由於運輸的便利及採購的方便,逐漸在大的、臨水邊的聚落形成街市。1860年淡水、基隆的開港,進一步刺激了台北商業的發展。台北淡水河流域港口於清代時期的變化圖如圖03。

圖03:台北淡水河流域港口於清代時期的變化圖(參考資料來源:王思迅編輯,古地圖台北散步,果實出版(台北),2004.10(初版),P9)

转自:http://tw.myblog.yahoo.com/amyeddie43415444-amyeddie38013044/article?mid=1404719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