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去云南采访时,听说在滇川交界的泸沽湖畔,有一个神奇的“女儿国”。于是,在完成了原定的采访任务以后,我搭上一辆开往泸沽湖的汽车,开始了泸沽湖之行。 那天是晴天,火红的太阳挂在空中,山川大地被烤得炙热。通往泸沽湖的路也实在难走,它蜿蜒曲折,穿行在层峦叠嶂和茂密的山林中;它又陡又窄,临窗望去,那路好像是挂在山壁上的一条细链子。晴天的公路,灰尘满天,汽车过后留下的空中尘道,又长又宽,久久不散。灰尘钻进车里,积了厚厚的一层,黑头发也变成了泥土色。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汽车驶进了云南北端的宁蒗县,这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泸沽湖就在这个县与四川省的交界线上。吃过中饭,汽车再次发动时,导游告诉我们:摩梭是纳西族古老的族称,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丽江、泸沽湖、金沙江沿岸等地方。后来,在丽江的纳西族自称“纳西”,而在泸沽湖的纳西族一直称“摩梭”。 导游是个很会说笑话的人,一路歌声、一路笑话,既调动了我们的情绪,又消除了一路上的疲劳。导游说,摩梭人有一种婚俗,叫走婚。就是妇女结婚不离开娘家,而是男方去女家,不过只是晚上才去,白天还回自己的家,这就是走婚。走婚的双方都叫“阿夏”,是朋友、伴侣的意思。头一回听说这件事的我,就像听《天方夜谭》一样。心想,也许这就是“女儿国”的起因吧。 “快看,那就是泸沽湖!”车中不知哪位喊了一声,大家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湖水瓦蓝瓦蓝的,仿佛晶莹的碧玉;岸边停泊着细长的,用独木挖成的木舟;湖畔错落着一些圆木搭成的木楞房;湖的四周山峦上,覆盖着翠绿的丛林和艳丽的杜鹃花。泸沽湖就在这群山绿树环抱之中,象一个婴儿静静地躺在母亲的怀里。 关于这湖,在下车后,我从当地的一位摩梭人那里,听到了一段动人的传说。泸沽湖原名叫“谢纳米”,是母海的意思。那山叫狮子山,也叫女儿山。山上住着女神干木,她很漂亮,骑着一头牝鹿,她主宰着人口的繁衍、五谷的生长和牲畜的增减,是摩梭人最高的保护神。每年7月25日这一天,摩梭人都着盛装到狮子山祭祀女神,祭祀时要先围着泸沽湖走一圈,叫做转海。这一天是摩梭人最热闹最兴奋的一天。兴奋之余,我们几个人找了一条小船开始划水,那船夫很幽默,笑着对几位女同胞说,晚上留心点,有人来走婚。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台湾画家、学者李霖灿先生说:泸沽湖不能画出来,因为水太蓝了,画出来像是假的;作家白桦说:泸沽湖的水直接可以吸进笔中写诗,但诗又无法穷尽她的意味;有一个电影导演说:泸沽湖无法用镜头展现,因为镜头展现的只能是门外的事,唯有音乐,才是情感的东西,才是有韵味的。 在泸沽湖的一天一夜里,时时处处都有吸引人的情况,比如有篝火晚会,又唱歌又跳舞。更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摩梭母系大家庭里,尽管人口很多,却十分和睦。一位中年摩梭人告诉我:摩梭人不打架,也不吵嘴。当地有一首民歌是这样唱的:不是一个根,不是一条心;妈妈的话好听,别人的话不可信;兄弟姐妹在一起,是摩梭人的老规矩,大家抱成一个团,生活才有幸福。摩梭人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长大的。 摩梭人习惯于依山傍水居住,村落星罗棋布,木楞房鳞次栉比,彼此相邻,鸡犬之声相闻,互相往来随意。在摩梭人生活的地方,治安状况也出奇的好,偷窃之类的事,闻所未闻,真是一个世外桃源。 离开泸沽湖的时候,我再次眺望了秀丽的女神山,勤劳聪慧的女神山是那样安详,自然、和谐,仿佛在为摩梭人祈祷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