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淡水小镇恬淡如水 |
[游记]淡水小镇恬淡如水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淡水小镇 恬淡如水】 淡水夕阳 淡水,是一个山水秀丽充满历史的小镇。它沿淡水河而建,素有“台湾威尼斯”之美称。淡水河可说是台北市的“母亲河”,它不仅是台北早期市街的生命“脐带”,而且是往后整个台北市发展的动脉。 时至今日,漫步淡水河边,只见轮渡往来频繁,老街古旧依然。静静流淌的河水,仿佛在诉说着小镇的悠悠往事。淡水,保存了过去的建筑,也留住了纯朴。17世纪时,先民逐渐移入开垦,并历经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国占领统治,留下不少中西并陈的人文史迹;尽管人事更迭,而不变的是山与海,繁忙的渡码头、摇曳的船只、绚烂的夕阳,更是淡水数百年来不变的印记。 台湾友人说,不管你是什么时间、什么心情来到淡水,她都能让你走上千遍也不厌倦。 徒步赏淡水 淡水河发源于大霸尖山东侧,刊称台湾第三大河。它全长159公里,北经淡水市入海,是全台湾唯一一段具有航运价值的水道。从前许多往来福建与台湾北部的帆船,都从这里进去,盛极一时。当时,河上水光潋滟、渔帆片片,帆樯林立的河面,构成台湾著名的景观“淡水风帆”。台北市曾依此水运而繁荣,淡水也成为著名的对外商港,并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历史上许多侵略者都占领过该城,并建造不少风格各异,带有西洋格调的建筑物。至今仍为淡水建筑物的特点。可惜,后来随着河道的淤浅、基隆港开航等诸多原因,淡水渐渐风光不再,“淡水风帆”成为历史的记忆,留下的是那历次侵略者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代崇祯二年(1629年)西班牙入侵台湾后在这里所建的“圣多明哥城”因台湾人多把西方人叫做红毛,于是这个“圣多明哥城”就被叫做“红毛城”。 拜访淡水,步行是不错的赏玩方式。尽管新式楼房林立,但位于淡水捷运站西侧的中正路、重建街、清水街等老街一带,犹可见古式的杂货铺、米店、布店、竹编渔具店、针线铺;更显其古朴风味。窄巷聚成的老市场里一片扰攘,摊摊卖蔬菜果肉、传统糕饼、面摊小吃的小贩延伸数条街巷,小吃店里还烧着古式的大灶,三级古迹龙山寺则被重重包夹在市场中间。据说,该寺是由渡海来台的泉州客家人筹建,寺内挂有光绪皇帝御赐“慈航普渡”匾额。 以福佑宫码头为起点,沿中正路往山丘地带延伸的密集巷街,为乾隆已降渡海汉人的聚集区。窄窄的重建街、清水街阶道两旁,至今犹留有不少砖造老店铺。而座落期间的数座老庙宇,更反映出本地的开发史:最古老的福佑宫相传始建于18世纪清雍正年间;昔称妈祖宫,建筑采自清朝中叶典型的二殿二廊式,19世纪,文昌祠、龙山寺、兴建宫等纷纷落成;20世纪初,聚集部落中则出现了规模突出的祖师庙。今日漫步在坡道间,造访一座座长年烟薰的老庙,踏过石阶上的斑斑苔藓,先民的生活点滴犹跃然眼前。 老街添新意 淡水历史悠久,也发展出多款多样的饮食风貌。到淡水,绝对有吃的好理由,这里的特色小吃让人目不暇接,炸的、卤的、炒的、冰的、热的、样样都是独特的美味,淡水鱼丸、鱼酥、铁蛋、阿给等最受人喜爱。昔日讨海的淡水人总把吃不完的鱼加工,做成鱼丸、鱼酥以便保存,中正路两旁林立着许多鱼丸、鱼酥店,其中不乏历史悠久的老店,如德裕鱼丸、可口鱼丸、味香鱼丸、许义鱼酥等,各家做工略有不同,但新鲜则是共同特色,鱼丸口感实在、鱼酥咸腥酥脆。中正路沪尾文物馆对面有条小巷直通渡船头,有名的渡船头鱼丸(可口鱼丸)、肉包店和阿婆铁蛋就在巷子的右侧,这里的鱼丸是以上等鲨鱼和鱼浆掺少许太白粉和水做成,入口坚实又脆,肉包也以古法制成,不掺一点酵粉,相当可口。耐人寻味的“铁蛋”则是卤蛋反覆卤制,最后蛋白缩成薄薄的黑色韧皮,气味香醇,但想要咬动它,还真得费把劲才行。阿婆铁蛋已有30多年历史,是淡水小镇最知名的小吃之一,口感独特,令人回味。
|
转自:http://yj790203.blog.163.com/blog/static/313920032007516258344733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