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秋到泸沽湖 |
[游记]秋到泸沽湖 |
2007-07-16 voc.com.cn |
秋到泸沽湖 四川凉山,名不见经传,却有两处名闻遐迩的名胜。凉山最著名的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凉山最迷人的是风情万千的泸沽湖。泸沽湖美,美在风光。海拔2700米的高山湖泊,冬不枯,夏不盈,天永远湛蓝湛蓝,水永远湛蓝湛蓝。湖不是小得局促,也不是大得茫然。一串深入水中的青葱小岛,给并不单调的湖光山色又平添几分韵致。正如一位曾迷恋此地的外国人所言:“这是一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 泸沽湖美,美在风情。一波三折之后,在暮霭初临之际,我们终于望见了泸沽湖。此时此刻的湖是神女的明眸,安详而神秘。湖上的独木舟——猪槽船收网上岸,木罗子房上飘出了缕缕炊烟。湖边旷野上,隐隐约约传来清新而悠扬的歌声,是野味十足的金嗓子。山间湖上悄无声息,仿佛一切有灵无灵,都在倾听村姑的歌唱。这极富穿透力的歌声一直滋润到你的心里头。 “啊好哥,好阿哥,月亮还在西山头,你何须慌慌地走。火塘是这样温暖——玛达咪,我是这样的温柔——玛达咪;人海茫茫难相爱,相爱就该到永远……”(花楼恋歌)。 民歌永远只能在旷野里听,旷野里才能唱出最动人的歌。 沪沽湖美,美在人情。当我们路过一个村落的时候,一位中年汉子跟司机打招呼,我们问,“他说什么?”“他说到家里坐坐。”“你认识他?” “不,这是沪沽湖的习俗,外乡人就是客人。他们喜欢外乡人到他们家做客。”沪沽湖四周住着纳日(摩梭人)、藏、彝等多个民族,像他们那样和睦相处,又各自保持着自己的风俗习惯,真是极难得的事情。纳日人是个温和的民族,纳日人中间几乎没有刑事案件。他们信奉达巴教和喇嘛教,两教在这里也能和平相处。几十年来,纳日人虽然远远谈不上富足,可也过着宁和幸福的生活。享受着这里清新的空气,享受着《花楼恋歌》,享受着夜晚的篝火和欢快的甲搓舞,享受着自由而坚贞的爱情。 远道来的客人看沪沽湖是蔚蓝色的。沪沽湖是爱之湖。纳日人色彩浪漫的阿肖走婚,构成了沪沽湖风情最绚丽的一笔。阿肖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双方各居母家。走婚双方互称阿肖。每当夜幕降临,男阿肖或步行或骑马到女阿肖家投宿,次日清晨就回到自己的母亲家。阿肖双方均不是对方的家庭成员,永远是客人。男阿肖没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孩子由母亲的兄弟(也就是舅舅)来抚养。因此孩子和舅舅的关系,比起和生父来要亲密百倍。纳日的男人们,一般都以舅舅的身份参与社会及家庭的活动。“阿肖”关系的建立是比较自由的,男的可以选择女阿肖,女的也可以选择男阿肖。女方的意愿受到绝对尊重。男女双方可以在劳动中,在转山转海节(一种宗教仪式),在歌舞活动中确定阿肖关系。阿肖关系是绝对以感情为基础的,一旦感情破裂,男方对女方说一声:“我以后不来了”,或女方对男方说:“你不要来了”,就解除了阿肖关系。沪沽湖畔,从来不知何为“情杀”,双方的意愿都充分被尊重。听人们说,纳日人的阿肖关系,有好了几十年的,还像初恋一样情深意切。我们外乡人,就唯有羡慕了。 蓝色的泸沽湖走近一看,却是金黄色的。秋天的泸沽湖大片大片的玉米丰收了,纳日人没日没夜地劳作着,赶在这两三天里,收了庄稼,备足了饲料,准备过一个安闲而富足的冬天。1981年过后,这里的生活在开始改善了,尤其1985年以来,日子越过越好了,推广了良种,搞了地膜玉米,亩产达千斤。纳日人从来也没收过这么多的粮食,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腾出来囤玉米,纯朴而本份的纳日人面对空前丰收的景象不知所措了,甚至跑到喇嘛那里,哭着叩头,问不知这玉米能不能吃?说起当初那一段儿,纳日人自己也觉得好笑呢,现在他们的眼界见识也不同以往了。他们在亮海(泸沽湖深水区)养了鱼,在草海(泸沽湖的苇草区)放养了古巴牛蛙。牛蛙成为纳日人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他们还从山上采集松茸出口日本,卖的价钱挺不错。去年这里人均粮食790斤,人均纯收入480元,人均饲养大牲畜3.8头(只),全镇向市场供应10吨古巴牛蛙,增收30万元。金色的泸沽湖是丰收的泸沽湖。金色的秋天来到泸沽湖,给纳日人带来了充裕的生活,你不但可以在田野上,在校舍里,在驮着玉米秆的建昌马背上,在纳日人的笑里看到丰收和秋天来了;就是在建筑工地上,在农家旅舍里,你同样可以看到,丰收的秋天来了。不久,将有一条新公路通向泸沽湖,到那时,从西昌到泸沽湖,就不必像我们一样绕到云南宁蒗了。到那时,泸沽湖镇的旅游事业,将有个蓬勃的发展。在镇里的扶持下,湖边现在已有了13家有接待能力的旅游专业户。木罗子的门已经打开了,欢迎远方的客人们来分享他们纯朴生活的快乐。 拉散娜姆家有好几间客房,看样子接待一二十个客人没什么问题。她们的房子整洁漂亮,正房四壁由原木垒成,就是所说的“木罗子”。房顶为人字形坡。房子木质木色的前壁,满是宗教色彩浓郁、图案艳丽的绘画。正房对面是神秘的花楼,是女阿肖接待男朋友的地方。左右是经堂。拉散娜姆家的正房里,上下火铺都有佛龛,描金绘彩,艳丽古拙。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间正房里,没有猪膘肉了。猪膘肉是整头猪剔除全身骨骼后,用盐、花椒等腌制,缝成琵琶形,可放数年不腐,是纳日人爱吃的美味。过去纳日人富不富,是看猪膘肉有多少,拴马桩有多少。拉散娜姆家的房子挺好,而且是旅游专业户,姊妹三人穿得漂漂亮亮,健康而快乐,生活得挺不错。 我们在泸沽湖镇暂住的那个夜晚,灯光是那样昏暗,星星是那么的明亮。十点钟停电,全镇漆黑一片,只有录像厅还光影闪烁。正在放映一部香港故事片。录像厅自备的发电机轰轰作响,人声、笑声,阵阵传来。随着旅游开发,现代文明一阵紧过一阵地敲击着这个古老文化的窗口。泸沽湖在变,它正在不可逆转地走向现代,它必将享受现代文明的福祉,是否也将承受它的痼疾呢?这支不知从 |
转自:http://blog.voc.com.cn/sp1/zhaoyongqi/161706328160.shtml2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