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徒步穿越稻城游记  亚丁神山央迈勇 泸沽湖徒步穿越稻城,起点在泸沽湖附近的永宁乡温泉,终点在稻城县境内的亚丁景区,全程大约300多公里,要走7-8天。亚丁景区内成品字形排列着三座雪山,是藏民心中非常崇敬的三座神山。上个世纪初,生于瑞士的美国人洛克博士,受聘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冒着生命危险从木里出发,4次走进亚丁进行科学考察,对三座神山的壮美赞叹不已。受到他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文章的启示,英国人希尔顿写成了《消失的地平线》,书中描写的香格里拉自此成为令世人向往的胜境。我们走的这条徒步线路基本上和洛克当年的路线一致,沿途森林草甸,牧场沼泽,干热峡谷,雪山溪流,地貌植被丰富多彩,可以算是一条经典徒步线路。从90年代初就有人追寻着洛克当年的脚步,走向亚丁,所以到现在,这条线路已经比较成熟,马帮向导都比较容易找到,网上邀人同行也比较容易,我在网上和别人约好6月13日在泸沽湖会合,同走洛克之路。 我们6月13日一早从丽江出发去泸沽湖,在泸沽湖停留1天,15日中午从温泉出发,22日中午走到亚丁洛绒牛场,共走7天。之后又在亚丁停留2天,徒步卡斯地狱谷。24日傍晚到达稻城,在稻城休整了2天,27日一早离开稻城。总计14天。 泸沽湖  泸沽湖全景 6月13日:一早从丽江出发乘长安小面包车去泸沽湖,我单程60元/人,红艳往返100元/人。很不幸的赶上泸沽湖票价翻倍的第一天,门票80元/人。网上功课没做,其实可以坐班车到宁蒗,然后搭货车逃票。天气非常好,在半山第一眼看到泸沽湖就被她征服了,绸缎般质感的湖面呈现出一片湛蓝,那蓝是流动的,深浅不一。怪不得有人说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泸沽湖不算非常大,环湖一周大概50几公里。到大落水村和徒步同伴约好的旅店,得知他们四个一早去徒步环湖去了。安顿好后,我们沿 湖岸溜达,看到有一家点新到的自行车出租,于是决定明天沿湖骑车,老板人不错,还答应借给红艳一条骑车短裤,这样屁股就不会磨痛。之后搭车去里格岛,5元/人,想下湖游泳,走到岛的尽头,刚跳下去,没想到大雨滂沱,雨水与湖水碰撞交融,气势恢宏,但我们也给冻得够呛,雨一停,就跑回里格村乘车回大落水了,10元/人,晚上雨还在下,晚饭吃火锅暖和了一下。 6月14日:9点多出发,连人带车先搭了一段去永宁的汽车,在环湖和去永宁的路口下车,5元/人。云南这边的路是碎石盘山路,很不好骑,经过尼塞村时,巧遇徒步的同伴,他们环湖反方向走到尼塞,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如果都是这种路,我们肯定无法环湖,又因为是新车,调试的不是很好,在这样颠簸的路上骑,小毛病不断。快到大嘴村时进入四川,变成了土路,之后还有一段笔直的柏油路,过了左所镇,拐进末代王妃所居住的村落,过草海桥,经过几个纯朴的村庄,又回到泸沽湖边,基本上都是在乡村土路上骑行,让我们觉得泸沽湖真得很适合骑车游玩。下午3点多回到大落水。因为说要下午赶到永宁那边去找向导马帮,所以我们骑得很快,这是觉得很累。等他们洗完澡,6点左右,我们包车去温泉附近找向导马帮,还算顺利,找到向导,谈好向导费每天40元/天,马也是每匹40元/天。住在向导家里,一个地道的摩梭人之家,一家人母亲,妹妹和她的女儿,还有三兄弟,无父无夫,舅舅承担父亲的职责,女性很受尊重。 徒步穿越:  嘎洛垭口 6月15日:早上另外三位男士和向导一起去永宁采购路上用的物资,我去温泉洗澡。下午1点半,和红艳拥抱告别,在细雨中踏上征程。下午的路途并不艰苦,以起伏的山地和松林为主,很快就进入四川木里县境内,此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木里县境内行走。过了利加咀村,5点多我们在一片缓坡扎营,生火做饭,第一天食物充足,有绿叶蔬菜和西瓜。头一天上路带着新鲜感入梦。 6月16日:今天是第二天,早晨6点多起来,收拾停当,吃过早饭,8点多上路,一路上雨还是时下时停,上午穿过蒙古族乡屋角,据说是元朝蒙古人征服天下时驻守在这里的军队的后裔。仍然以起伏的山地和松林为主,但被开垦的山地明显增多,水土流失严重,很多路非常泥泞。午饭时在附近的山沟小解了一下,竟然带出三条蚂蟥,幸好发现的早,未被咬,还未走到蚂蟥谷,蚂蟥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看来这几天下雨蚂蟥都被唤醒了。上路后不久,开始上山,山很陡,我们爬升了大概800米。之后进入蚂蟥谷,一路上成片的蚂蟥如招魂帆似的在路两侧的草石上扭动,让人很紧张,我们也不由得加快脚步,下午4点多,通常应该扎营休息,因为蚂蟥的原因,我们只好继续前进,又开始爬一座大山,山很陡,我们爬升了1000米左右,爬山过程中仍然到处是蚂蟥,真是防不胜防,有两个人被咬了,伤口血不易止。走过一群在山颠吃草的牦牛,6点多,在达克谷多垭口下扎营,这里海拔在4000米左右,我们都觉得筋疲力尽,大雾弥漫,有点冷,晚饭后烤了一阵火,带着余温钻进睡袋睡觉了。 6月17日:今天是第三天,仍然是8点多上路,冒雨翻过达克谷多垭口,一路上茂密的高山杜鹃林让人印象深刻,如果再早些来,估计是杜鹃盛开了。上午一直行走在高海拔的灌木和草甸之间,雨时停时下,云雾时起时落,午饭在一个高山海子边吃的,我觉得有些恶心头痛,没有力气,午饭基本没吃。下午开始下降,走过松林灌木,进入一片湿地。当我们走过一片开满紫红色小花的山坡后,进入山谷中的大片牧场,牛羊成群,此时我觉得力气一下子回来了,又可以健步如飞了。之后又开始爬山,随着高度的上升,高大挺拔的杉树林逐渐变成了灌木和草甸,向导选择在一个风口扎营,本来这里有一个牛棚,但已经有人住了,我们只有躲在灌木丛中支帐了,我又觉得恶心头痛,呕吐了一阵,感觉好了些。晚饭此时只有洋葱土豆了配咸肉,强忍着吃了些,大家都早早睡了。 6月18日:今天是第四天,早上起来,喝了第一包麦片,又吐了,强忍着喝了第二包,还好没吐。有一匹骡子跑远了,马夫到9点多才把它找回来,启程后很快翻过雀儿山垭口,接着一路在高大挺拔的杉树林中下降,午饭在一片草地上吃的,土豆也吃完了,菜就只剩下洋葱,我还是基本没吃,躺在一旁休息。下午5点多,到达群山中的一个小小的藏族村寨,邛引村。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户藏家,买了一头羊加上住宿,一共200元。我感觉一切恢复正常,力气又回来了,我跑来跑去的给大家烤羊肉。这下我确信自己确实是高原反应,虽然从来没有过,可这次从泸沽湖骑车环湖开始的连续几天的高强度运动让我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羊肉大部分是煮食的,煮熟后的肉我们又吃了一天。晚上在灶火旁睡了个好觉。 6月19日:今天是第五天,一早起来,收拾停当,向村子背后的邛引山垭口进发,从杉树林到高山杜鹃林路越来越陡,早上11点左右翻过垭口,此后的时间里,开始了一泻千里的下山,落差也达到了差不多2000米。中间经过当年的木里林场,着实让人心痛。当走到卢杜村时植被开始变得越来越稀疏,开始显现出干热河谷的荒凉景色。6点多我们抵水洛河边,在一个残垣断壁的土碉附近扎营,远远的看到河谷里被淘金的工程队挖得满目疮痍。晚饭羊肉和洋葱都吃完了,不到收获季节,连土豆也买不到,我们在卢杜村补充了一些米。这里荒凉干燥,取水很不方便,骡马也不容易找到草吃,但是第一次一夜无雨,第一次感到风是干燥凉爽的,很快入眠。 6月20日:今天是第六天,今天一天沿水洛河逆流而上,穿越干热河谷。因为产沙金,水洛河谷从未太平,一路上有看到一些残垣断壁的土碉和被淘金者挖出的处处伤疤。在烈日下走在荒凉空旷的河谷陡坡上,不同的矿物质使土地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转弯处在大风中回首河谷,气势磅礴。不时地经过一股股清泉滋养的藏族村庄,让人叹服上苍的恩惠,在这样的不毛之地,竟然创造出一股股荒漠甘泉,也因此形成一片片荒漠绿洲。午饭在东拉村小学门前吃的,在小商店里买了方便面,啤酒和饼干。平时看也不看一眼的饼干,这是成了抢手货。太阳下走了半天的干热河谷,大家都很疲惫,垃圾扔了一地,现在回想起来,很惭愧。傍晚我们通过水洛金矿的旧址,在白水河边扎营,河水从雪山奔腾而来,河水清澈甘甜,冰冷刺骨,涛声震天。路上又买了些咸肉,晚上只有咸肉就饭吃了。河边空间有限,没扎帐,在大树下睡了一夜,半夜下雨,象向导马夫他们那样,用塑料布盖在身上顶过去了。 6月21日:今天是第七天,过河上山不久,就远远的看到神山夏洛多吉的一点点山峰,我们已在神山的背后,但我们又走了一天才走到她的脚下。我们走过嘎洛村,吃过午饭,开始向嘎洛垭口进发,一路在杉树林里穿行,当垭口在望的时候,有一匹小马实在走不动了,只好把它托管给当地村民,下午4点左右,我们登上了4200米左右的嘎洛垭口,夏洛多吉完整地展现在眼前,十分兴奋。继续沿着峭壁前行,云雾一眨眼弥漫上来,天开始下雨。我们要赶到嘎洛垭口下的牛棚过夜,加快脚步,战线拉得很长,大家冒雨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泥泞中跋涉,我的鞋里全是水,有一次鞋都被沾掉了,傍晚7点左右,大家陆续到达牛棚,一个个都很狼狈。当晚一共10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牛棚里熬了一夜。 6月22日:今天是第八天,最后一天了,早上大家吃了点咸肉粥,又有一匹骡子跑远了,马夫把它找回来后,我们开始向4800米的夏洛多吉垭口进发,我们在乱石滩上艰难前行,翻过垭口,一路下山,当我穿过一大片低矮灌木后,洛绒牛场已经远远的映入眼帘,四周守护着三座神山。下午1点多,终于站在洛绒牛场的草地上,突然从急行军变成了缓步前进,觉得时间都停止了,思想和身体一起放松,有点梦游的感觉。不知红艳是否已经到了,一路上没有手机信号,在洛绒牛场也是一样,我们都很担心对方的情况。当我们走到洛绒牛场住宿吃饭的地方,看到红艳跑出来迎接我们,我都有点不敢相信。午餐极其丰盛,虽然很贵,红艳还给我们带了水果蔬菜卤肉上来,真是太幸福了。午饭后向导和马帮就离开了景区,还有5天的回程路等着他们。 亚丁景区  亚丁牛奶海 6月22日:本应休整一天,但亚丁景区内,管理处垄断经营,物价奇高,帐篷通铺50元/人,不允许个人支帐,一个菜几十块,我们想雇一匹马帮我们驮行李去卡斯地狱谷,开价都很高,一天动辄要几百块。还有人追着我们要我们买门票。大家不胜其烦,一气之下冒雨背包启程,我和红艳换了包,红艳撤回稻城去了。我们大家走到下午5点左右,包太重了,体力不支,又有三个人退出了。只剩下我和大少继续前行,大少这是第二次来亚丁,当我走到五色海下面的时候,我爬上一道山梁,去看五色海,他继续前行,约好在前面的垭口会合。没成想分开后,山上山下就已看不清,而且风雨时大时小,呼喊声也听不到,我在垭口往返几次,也寻他不找,眼看天就黑下来了,心中焦急万分,真是早把疲劳抛之脑后,在5000米的垭口跑上跑下。最后我都绝望了,天已擦黑,都准备下撤了,突然听到了大少的喊声,真是如释重负,见面后天已黑透了,摸索着找了一片干一点的草地扎了营。随便吃了几口饼干蛋糕。一夜风雨,帐篷漏雨,睡袋都湿了一半,蜷缩着熬到天亮。 6月23日:早晨钻出帐篷,冷的直抖,看到山坡上覆盖着一层雪,太阳出来了,稍微暖和了一些,阳光为神山央迈勇度了一层金边,十分壮观。走到地狱河边,却怎么也找不到下到地狱谷的路,结果我们趟过地狱河,在一块巨大的绝壁上耗费了一个早晨,才发现一条小路在上面,而我们只顾朝下找。回到原地,重新出发,下午1点多下到地狱谷底,过了一对老夫妇搭的棚屋小店,沿路又走了一阵,又在一个岔路口耽搁了1个小时,最终确定了路线,继续前行,过了很长一段“尸林“,一种生长在松树上的藤萝树挂,随风飘扬。之后进入一线天峡谷,地狱河涛声震天。穿过八座小桥,在其中一座,我们遇到一只岩羊,非常矫健,瞬间即逝,我们在下午7点左右走出地狱谷,来到卡斯村,在村里碰到,小学老师扒初的女儿,投宿在扒初家。 6月24日:卡斯村与外界几乎不通车,幸好现在在修路,所以有卡车进进出出,我们从10点多等到12点才等到车,30元/人把我们带到日瓦乡,开始我们躺在车厢里,后来实在是太颠簸了,我们和驾驶员及他爸爸4个人挤在驾驶舱里,几乎是一动也不能动。下午4点左右到了日瓦乡,手机终于有了信号,给红艳打了个电话,她们急得都快去报警了。长安面包车去稻城要我们200元包车,我们又爬上一辆卡车,15元/人,下午7点钟左右到达稻城。有一种重返文明社会的感觉,虽然稻城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县城。晚上去泡了如不查卡温泉,5元/人,离上一次洗澡已有10天。 稻城 6月25~26日:在稻城休整,稻城天气很有意思,上午阳光普照,下午雷雨阵阵。第一天洗洗衣服,到青杨林里走了走。第二天去了雄登寺,下午又坐着奔波寺的拖拉机去小镇桑堆一趟,因为包车司机开价都太高了。 回首徒步路,除了对一路上秀美雄奇的风景记忆犹新外,也深深被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折服,虽然环境非常艰苦,远离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一切,但他们是平静而快乐的。更敬佩我们的向导和马夫,他们对于出行就如去走访亲友一般轻松,衣着用品没有任何特殊,就如日常在家一样。他们除了翻山越岭还要为我们生火做饭,取水背包,赶马找马,打包行李,捆上马背,不怎么用帐篷,经常就是铺着马背上的毡垫席地和衣而卧,在下雨天也能生起火来。在群山峻岭,深山老林之中,从未迷失过方向,轻车熟路的把我们安全带到目的地。没有他们,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无法想象的。 骡马的故事 我们对骡马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是一些骡马的故事,骡马怕落单,一匹骡马掉队了,它会紧跑几步赶上,有一匹骡马走不动了,它会哀鸣向同伴求助;骡马也想家,回程他们5天就能回到家,不用人赶,它们总是跑在前面;骡子和马要搭配而行,否则骡子不走路。这一路骡马非常辛苦,但草场很少,草很短,它们经常吃不饱。当地人是离不开骡马的,他们非常爱惜自己的骡马,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