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普罗民遮城赤嵌楼 |
[游记]普罗民遮城赤嵌楼 |
2008-05-22 mblogger.cn |
普罗民遮城·赤嵌楼 台南最吸引人的,除了小吃,就是古迹。财旺学弟研习历史多年,又有丰富的导游经验,这一趟算是为我讲解得栩栩如生。但古迹每年都在修葺,很多遗址都消失或被推翻了,财旺每次提起都很愤怒,在他身上我看到对保留历史记忆的坚持和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一趟,我习得很多。 赤嵌楼300多年来,历经明郑、清朝,以至日据时期的变迁,活生生就是1部台湾史的缩影,也是17世纪以来台南历史变迁的最好见证。而其建筑从荷兰式的城堡,迭经历代的改变,一跃而为中国建筑的轮廓。 先来一段官方的介绍好了。赤嵌楼位置所在,最初即荷兰人建造的普罗民遮城旧址。公元1652年,早期移民台湾的汉人,因不满荷人剥削式的统治,在郭怀一的率领下起义叛变。来年荷军平定民变后,为免再度发生暴动,遂在台江内海东岸兴建普罗民遮城做为防御,和位于西岸的热兰遮城遥遥相对,形成犄角之势。 郑成功征台之初,首先即攻下普罗民遮城,改置承天府。后来郑经即位,废承天府,城楼改充火药、军械库之用,直到清咸丰年间,赤嵌楼都做为军火库用途。清初台江尚未淤塞前,浪涛可直达城楼下,登高远眺夕阳,别有一番风味,故赤嵌夕照曾为当时台湾八景之一。而今赤嵌楼周边尽是热闹的街坊,距海岸线更有一段距离,沧海变迁,真令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力量。 清同治初年,赤嵌楼首次出现中式建筑。民众建大士殿于城基中央,据说用以镇压红毛番(荷兰人)留下的邪气。中法战争期间,巡抚刘铭传恐旁生事端,下令拆除荷式城堡,大士殿受到波及亦被拆毁。光绪12年,知县沈受谦为提倡文教,陆续在当地建造蓬壶书院、五子祠(祀朱熹、程颐、程颢、张载、周敦颐五位宋儒)、文昌阁,此外,沈葆桢于光绪元年奏准兴建的海神庙,亦于此时此地完成。来年,顺应百姓要求,又于文昌阁西侧重建大士殿。至此,赤嵌楼集庙、殿、祠、阁、院五种中国传统建筑于一地,可谓盛况空前。 日本据台后,改赤嵌楼为陆军卫戍医院。而后,蓬壶书院因地震倾毁,仅余门厅;五子祠也毁于台风。1935年,大士殿又被日人拆除。此时的赤嵌楼仅剩文昌阁、海神庙和蓬壶书院门厅,已与目前景观相去不远。光复后,赤嵌楼的用途再次变更,成为台南市历史文物馆。民国54年,市政府重修赤嵌楼,主要工程是将木造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另外将主要入口由西向改为今日所见的南向。
|
转自:http://philosophy.mblogger.cn/platotang/posts/13744.aspx3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