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基隆市-背包攻略

[游记]基隆市-背包攻略

2007-07-18    backpackers.com.tw

[編輯段落]

關於基隆市

[編輯段落]

基隆舊稱

基隆舊名叫做「雞籠」,從前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生活空間,後來漢人把「格蘭」音譯為「雞籠」。直到西元1875年(清光緒元年),取「基地昌隆」之意,才改名為基隆,沿用至今。

[編輯段落]

土地面積

原為132.4373平方公里,後因填海造陸,增添新生地0.3216平方公里,現在總面積共有132.7589平方公里。

[編輯段落]

行政區

基隆市政府正式成立於民國34年11月11日,並為臺灣省的省轄市。民國35年劃分為中正、信義、仁愛、安樂、中山等五個行政區,民國36年把本來隸屬於台北縣的七堵鄉,劃歸於基隆市管轄,成為七堵區,民國38年又將七堵區分治為七堵、暖暖二區。

故基隆市的行政區,現在共有七區:即為為中正區、仁愛區、信義區、中山區、安樂區、七堵區及暖暖區;一四四里、二八二六鄰、一o二六五一戶。

[編輯段落]

地理位置

基隆市位於台灣島的東北端
北面濱臨東海,東、西、南三面環山。為一天然海港,港灣深入市區,水面寬闊,境內山陵環繞,平地較少,海岬兩側有基隆嶼、和平島為屏障,形勢險要自然天成,集商港、軍港、漁港於一身,為全台北門之鎖鑰。 境界極東為棉花嶼,極北是彭佳嶼,極南至臺北縣平溪鄉,極西到汐止鎮。一般而言,基隆的範圍,僅指基隆市區而已,但是實際上,除市區外,還包括和平島、中山仔嶼、桶盤嶼、基隆嶼、彭佳嶼、棉花嶼、及花瓶嶼等七個附屬島嶼。

基隆市的形狀很像一片秋海棠葉,又像圓形,平時聯絡容易,戰時攻守兼備,形勢險要。基隆河流穿本市中部,為本市開發較早的精華區,市街通路及住宅分佈於青山綠水之間,景色秀麗。

青山綠水,景色秀麗的基隆地形以丘陵為主體。西北部屬於大屯火山群支系山丘,東南部為雪山山脈的延伸山丘。三面環山「東為深澳山、月眉山;南為姜子寮山;西為五指山、大武崙山;中為獅球嶺、紅淡山;北為外木山、內木山」。

河流穿流各山嶺間,以獅球嶺和紅淡山為分水嶺。北麓屬於基隆港水系:有田寮河、旭川河;南麓屬於基隆河水系:有暖暖溪、大武崙溪、草濫溪、瑪陵坑溪、友蚋溪等。基隆河發源於台北縣平溪鄉石底村的西邊附近,經暖暖與暖暖溪匯合,在八堵和大武崙溪交匯,經六堵與瑪陵坑溪匯合,在關渡注入淡水河,是淡水河的支流。

[編輯段落]

總人口數

民國85年3月31日,基隆市總人口數為370000人。 平均每平方公里約2746人。 就八十三年底基隆市各區人口分布狀況而言,以安樂區最多為65294人,其次分別為中正區、仁愛區、七堵區、中山區、信義區、暖暖區。

基隆市由於受丘陵地形和溼潤氣候等自然環境限制,使得人口成長相當緩慢。自民國54年底的278320人至民國83年底的364520人,近三十年間僅增加86200人。

是人力資源的指標,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人口結構一般分為「0-14」歲幼年人口」、「15-64歲勞動人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八十三年底基隆市幼年人口佔總人口數的22.9 ,較70年的30.4減少7.5, 有逐年降低的趨勢;勞動人口佔總人口的69.3 ,比70年的65.2 ,增加4.1,呈現逐年上升之勢;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數的7,8,較70年的4.4高出3.4,顯示已逐漸有進入高齡化社會的現象。

[編輯段落]

市徽

藍色缺口圓環代表基隆自然環境港埠。黃綠色山形,象徵基隆係一綿延丘陵地。貨櫃船形「基隆」兩字,象徵基隆主要港市人文環境。又象徵著隨著航運演進,基隆必然會發展成台灣省最大貨櫃吞吐港。

[編輯段落]

市花

屬於干屈葉科紫屬,落葉喬木,幹及枝光滑,浴名百日紅,即指花期甚長之意。花於夏季綻開,桃、熱紫及白色等皆有,幹及枝成自然彎曲,狀態伸展,樹容極特殊。

[編輯段落]

市樹

屬金縷梅科楓樹屬之落葉大喬木,葉互生,三至七個掌狀淺裂,雌雄異花,頭狀花序。楓香極為高大,生長速度快、樹呈自然形態之圓錐三角形,饒富觀賞。

[編輯段落]

氣候

很潮濕.但和以前比起來下雨的日子少多了.去玩一定要記得帶傘.最好不要是摺疊傘><

[編輯段落]

觀光

[編輯段落]

地方主要民俗活動

農曆七月:
中元普渡為基隆主要地方民俗活動盛事(亦稱 "鬼節"), 宴請好兄弟

老大公廟開鬼門(七月初一,子時)
中元祭- 姓氏輪流辦(放水燈, 七月十四)
老大公廟關鬼門(七月卅)

[編輯段落]

古蹟

二沙灣砲台
大武崙砲台
獅球嶺砲台
白米甕砲台
槓子寮砲台
清鐵路隧道
海門天險
民族英雄墓
槓子寮砲台
獅球嶺砲台
仙洞白米甕
大武崙砲台

[編輯段落]

觀海聽濤

和平島公園
水產試驗所
正濱魚市場
八斗子漁港
八斗子公園
碧砂觀光港
外木山海濱
潮境公園區
海洋科學博物館
凱達格蘭番子澳
小艇碼頭遊基隆
藍色公路國際線

*私房景點推薦 By 小U平浪橋&八斗子望幽谷 (http://tw.pg.photos.yahoo.com/ph/changhsinyu/album?.dir=a0b7&.src=ph&store=&prodid=&.done=http;a//tw.photos.yahoo.com/ph//my_photos) 搭基隆市103號八斗子公車 即可到

[編輯段落]

郊外踏青

中正公園

基隆中正公園在基隆港東側山丘上,依山建築,草木扶疏。中正公園的正門位於基隆市信二路上,可開車至基隆市區信二路立體停車場.下停車場後正對面即是中正公園正門口,拾階而上,或由側邊的斜坡步行而上。如果坐火車至基隆火車站下車後,往基隆市政府大樓方向走,然後續行信二路5分鐘,可於左手邊看到大門入口.
公園本身共分成三層,第一層有涼亭、棋藝中心以及運動休閒設施,假日常吸引大批人潮來此遊玩。第二層則為"主普壇"的所在地。每年基隆中元普渡的祭典就是在這裡舉行的,屆時人山人海,場面十分壯觀。公園的最高點,有一座白色的觀音大佛像,22.5公斤高的觀音塑像內分五層,可登上鳥瞰基隆全景,是基隆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在佛像的兩側,有兩頭巨大的金獅坐鎮,十分祥和莊嚴。而在佛像周圍也立了十八座羅漢的雕像,每尊表情、動作都不一樣,十分生動,相當有趣。
中正公園的廣場前可以俯瞰整個港口以及市街景象,視野非常的開闊,尤其黃昏之後,由這裡觀看基隆夜景,別具特色。由中正公園前行約 0.8公里,在右側梅園內,置有從白米甕砲台移來、1887年英國製8吋鋼砲不妨順道參觀一番。

情人湖畔

位於大武崙砲台下方的情人湖原名五義碑.是基隆地區一處風景宜人的休閒景點.山區林相完整.環境清幽.走在還湖步道涼風徐徐吹來.暑意全消.這裡除了風景優美外.另設有烤肉區.烤肉區的設施齊全.
交通指引:
(1)北二高(北上)下基金交流道(又稱大武崙交流道)左轉往萬里方向行駛.右轉基金一路208巷即可到達.沿途皆有指標.
(2)中一高(北上)下八堵交流道續行金山萬里方向,右轉基金一路208巷即可到達.沿途皆有指標.

紅淡山登山步道

搭火車在三坑站下車,車站出來往南榮路方向走,右轉走南榮路(往八堵方向),步行約12-15分鐘可以到寶明寺在南榮路上的牌樓 。
牌樓旁邊就是基隆市環保局的車輛保養場。463巷口有基隆客的運站牌,站名是「寶明寺」。 (基隆-板橋線、樟樹灣-國家新城線、瑞芳-八堵-基隆線)
登山口就是南榮路463巷,對面是基隆市綜合批發市場,463巷進去就是登山起點,一路往「寶明寺」方向走。走到底的時候,有一廣場,附近有抽水馬達的設施,左手邊有個像城牆一樣的山門,從這邊進去就是往寶明寺、也是往紅淡山。
而正前方階梯附近有許多登山條,階梯上去走右邊就是泥土路,這是經佛光洞(蝙蝠洞)上紅淡山,若要走寶明寺路線的話,就從寶明寺像城牆一樣的那個門口進去 。 過山門後,會經過廟前面。面對廟,繼續走往左手邊,可以看到有涼亭,順著水泥步道,就通往紅淡山。上山指標明顯。
三坑車站 → 12分 → 463巷口 →15 分 → 城牆山門 → 20分 → 扶輪社觀景台。

泰安瀑布

走台五線(縱貫路),至七堵時,循泰安瀑布指標,右轉入泰安路,過鐵道涵洞,沿著泰安路上山,約三公里,抵泰安瀑布。

瑪陵山區

友蚋溪谷

礦業史館

姜子寮山登山步道

登姜子寮山,有幾條路線 (1)自基隆泰安瀑布起登,循稜線越姜子山,攻往姜子寮山,路線較遙遠; (2)亦可從汐止出發,走汐平公路,轉姜子寮產業道路,自蕭家、林家入口起登,或由福興宮附近起登。 (3)最險峻的路線則是自汐平公路最高點的盤石嶺附近起登,距離雖較短,但部份路段陡度達70度,又有崩塌處,最少人走,自去年起才陸續見英勇的登山團體打(砍)通這條山徑。

姜子寮山步道的入口在基隆市七堵區泰安路底。走台五線(縱貫路),至七堵時,循泰安瀑布指標,右轉入泰安路,過鐵道涵洞,沿著泰安路上山,約三公里,抵泰安瀑布。暫停車,爬上去觀賞瀑布,往返不過十分鐘,然後續前行,約又四、五公里,至路盡頭,有小型停車場,即是姜子寮山登山口。此處有一觀景台,面向七堵、八堵的基隆河谷方向,視野展望相當良好。天氣好時,還可以看到台北101大樓.

[編輯段落]

夜市

基隆廟口

转自:http://www.backpackers.com.tw/guide/index.php/%0E5%09F%0BA%0E9%09A%086%0E5%0B8%08225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