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基隆市 |
[游记]基隆市 |
2008-05-22 baidu.com |
【臺灣文化館】 清朝的基隆移民,大多来自福建的漳州、泉州,漳州和泉州人常因为农田的地界、灌溉渠道发生冲突,咸丰元年八月,又因为小事引发了大规模的漳泉械斗,双方死亡百余人,经过地方仕绅出面平息,收集遗骸合葬,创建了老大公墓,也就是现在的老大公庙。咸丰四年,漳泉的仕绅为了彻底革除两方械斗的陋习,并且超渡抵抗荷兰、西班牙侵略的烈士,以及在械斗、渡海和瘟疫中死亡的先民孤魂,沿袭中元风俗,选定农历七月举行普渡醮祭,以姓氏宗亲区分,轮流主持普渡事宜。 这项举办了一百四十多年的中元祭活动,从农历七月一日开龛门开始,接下来的程序包括开灯、树灯篙、迎斗灯等,七月十四日晚间的游行之后,便举行八斗子望海巷的放水灯仪式,接着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位于基隆中正公园主普坛普施孤魂的日子,除了举行祈安法会之外,还会请来道士跳钟馗,希望流浪在外的老大公们能够安分守己。经过一个月的仪式和活动,基隆中元祭在关龛门的典礼中落幕,就在这样一姓传过一姓、一代传过一代的传承中,中元祭成为基隆每年最大的盛事,在主办单位的努力之下,这项活动也从过去的民间祭典,逐渐转变为国际性的活动,让这个充满神秘的鬼节增添了几许嘉年华的活泼气氛。一系列的仪式持续将近一个月,退出了热闹又不失庄严的普渡节庆。 中元祭放水灯仪式的地点八斗子,是基隆最东边的岬角,背山面海,为一天然条件良好的渔港,每到黄昏时刻,渔船排列在港边,在夕阳倒映的衬托下,景致迷人,这就是基隆昔日着名的新八景之一-「八斗夕照」。走进八斗子,您除了看得到现代化的渔港之外,你还可以见到海底化石的遗迹和咾咕石砌成的古厝,素朴的渔村风貌让人印象深刻,而全台湾第二大的土地公庙-福清宫,里面安座着经过清朝皇帝加官进爵的土地公,更是当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八斗子因为深澳山脉直逼海岸,内陆山区蕴藏煤矿丰富,曾经是风光一时的重要煤矿产地,台湾的第一口官方煤矿-清国井,就在八斗子。这座直立式矿坑,极盛时期曾经日产两百吨煤矿,后因中法战争后毁矿,从此埋没在荒烟蔓草间,直到最近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才得以重现部分原貌。 |
转自:http://hi.baidu.com/%B6%CC%BF%E3%C4%D0/blog/item/8d995408ecf576960b7b82eb.html1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