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泸沽湖见闻 |
[游记]泸沽湖见闻 |
2007-07-16 hamayuan.net |
[原创]泸沽湖见闻 泸沽湖____一个神密而又充满好奇的名字,我已向往很久,此次有幸目睹她的”真面目”,让我心中的许多”为什么”都在我的眼中统统化解,让女儿国的神密完全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真正觉得她的伟大及神密。 我们一行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出发,行车270多公里,行程了8个小时,于下午5点到达了女儿国——泸沽湖。泸沽湖位于川滇交界处,湖面海拨2690米,水域面积58.8平方公里,最大水深93米,平均水深40余米,这里四面环山,湖光山色秀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刚进入泸沽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1.5万多平方公里的草海,当地居住人——摩梭人,从资料上看,摩梭人有8万多人,但如今居住在泸沽湖的人不足8千人,由于受内地汉人文化的影响,用一位老奶奶的话说就是受内地“西化”的影响,有文化的摩梭人都离开了她们的故乡,在外蒙生,留下来的摩梭人多半是没有读过书,或者是长期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一种自娱自乐的自闲的生活,没有别的什么想法,感觉到这样的生活还很充分,这样也为摩梭人能够保持自己特有的风俗,保证这个民族延续下去,提供了条件。 由于初次到泸沽湖,周边不是很熟悉,我们早早地听从导游的指示在家等待8点钟的“甲搓体”煹火晚会,据说在“甲搓体”晚会上除了对歌之外,还有一项泸沽湖人特有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小阿哥(阿妹)向自己心目中的人传递信息的抠手心的活动,也就是决定“走婚”的前奏。出发前我们在居住地练习了很多的民(情)歌,也学了一首“泸沽湖情歌”想在比歌中给摩梭阿哥阿妹留下美好的印象,时间快到了,我们一行去的阿哥们那更是“蠢蠢欲动”想到摩梭人中去看看摩梭姑娘真正的美,也想真正目睹一次摩梭人真正意义上的“走婚”。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园坝,摩梭阿哥阿妹都早已到了,他们个个都穿着鲜艳的摩梭服装,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我们也随着导游鱼贯而入的来到了园子里等待着晚会的开始,比歌开始,我们拿出了全身的解数还是不如摩梭人的歌喉,几下就败下阵来,我们发现唱歌不行,我们就改跳交谊舞,那知道摩梭人同我们一样跳起了交谊舞,摩梭小伙、姑娘们还跑来请我方阿妹(阿哥)跳舞,让我大吃一惊,看来前面阿奶说的“西化”了,那真是句句是真言哦。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多小时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至于是否有阿哥阿妹抠手心的事当晚不得而知,只想等待明早有谁能带给我们好消息……..。我们一行带着余兴,留开了舞池。晚上的气温真的是很低很低,走出园坝,一股寒意向我们袭来,敢快回旅店去,等待着明天的来临 由于我们是从四川过去的,四川的泸沽湖开发还保留着那里的原始的民风民俗,居住的房屋也很原始,回到旅店,屋里没有热水,上“W、C”还要去比较远的地方,那真是出门一日难哦,好在我是山里长大的,对于这些我早已习惯,所以事先做好了准备,也就没有什么事可以难住我了。 由于兴奋,第二天,天刚亮就听到隔壁的男生讲着昨天抠阿妹手心的话题,所以我早早地起床,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出去看日出,我们同去的男生那真是兴高彩列,其中一个告诉我们,在跳舞中他斗胆抠了一个阿妹的手心,阿妹也回了他,只是后来舞跳完了,阿妹也不见了,原来一打听,他抠阿妹的手心出手错了,所以留下一点点遗憾…….我们听着这个男生的讲解,开心的说笑着,一会儿就来到了湖边,太阳在山那边一点一点跳出山崖,真是美极了,高原的气候,早晚很凉,太阳出来后,还有一丝丝寒冷,但很快我们就感觉到了迎着太阳一方的很热很热,背着太阳一方又很冷很冷,所以我们前后左右转着晒,也觉得别有一番味道。今天的日程是划船到云南去,泸沽湖三分之二的水域属于四川,剩下的才属于云南,但由于云南开发泸沽湖很早,宣传泸沽湖也很全面,所以很多游客都以为泸沽湖是云南的,其实不是那样的。 我们八人一组,分乘小木船(以前是猪槽船),为我们划船的姑娘今年30岁,叫“拉姆”人非常的漂亮,是俩个孩子的母亲。在泸沽湖,这里是一个以母系为主的地方,家里年长的女性权力最大,男子不掌握权力,也就成天无所事事,妇女既要外出劳作,又要操持家务,虽然有掌握粮食和贵重物品的权力,但那种辛苦,叫我,我是一定会“交权”的。在船上我们一边帮“拉姆”划船,一边同她聊起了当地人的“走婚”。 在当地,大多数摩梭人还保留着远古时代的“走婚”习俗,我们汉人理解的“走婚”片面地从字面上理解摩梭人的“走婚”以为是今天走一个,明天又走一个,没有约束,没有规矩,其实摩梭人的这一习俗是有严格的划分的,她的“走婚”内容就如同我们汉人得办结婚证一样,有一种自然的约定(汉人是法律的约定,在那里<婚姻法>无法适用),几百年来摩梭人就是靠这种习俗的约定,按照自然的规律生生息息地生活下去,并且也遵守着优胜劣汰的生物链繁延,从拉姆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在泸沽湖从来没有弱智的人,这也许就是这个民族能够延续下去的根本所在。“拉姆”还告诉我们,摩梭人有了孩子之后,婚俗(走婚)相对固定,只是她们的习惯是孩子在母亲家生活,孩子由舅舅抚养,父亲早出晚归到女方家里。待孩子满月母亲方要把孩子他爸请回家里给孩子做满月酒,并且也告诉其他的人,这就是孩子的父亲,同时孩子的母亲家族都知道了他们的关系,所以孩子们成年后不能在家族中发展后代,这也就是潜移默化使这个民族能够得以延续下去的真正原因。从拉姆口中我们知道了如何分清孩子父亲是谁和家族延续的根本所在。这样我们一边同拉姆的闲聊,一边欣赏湖边美景,一会儿的工夫,我们就到了云南的泸沽湖,靠岸后,拉姆同她的伙伴走了,我们也敢紧去看看云南那边的美景,此时正是太阳高照,我们一同去的男生更是忙着去看看摩梭人的"花楼",有几个汉人阿哥还去体会了摩梭人走“花楼”的游戏,汉人阿哥走“花楼”后,只总结出了化了不少的“银子”其它没有什么感觉,云南岸边看完后,我们原船划回了四川,上岸后我们居住的那家摩梭人为我们准备了当地的“膘肉、咣当酒”,据说当地的“膘肉”是这个季节摩梭人将猪杀后剃去精肉和骨头,再把猪缝合起来放上一年以上(有的会放上7、8年,那里独特的气候,能使猪肉不会变味),那样的肉拿出来招待朋友,那更是不摆了。另外“咣当酒”是当地的杂酒,据说喝多了就如同醉酒一样,走路咣当不定,所以称“咣当酒”。 要说泸沽湖的美景一天就可以说完,但是要了解摩梭的人的民风民俗几天几夜都讲不完,第三天早晨,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摩梭人,告别了泸沽湖。当初升的太阳悄然跃上山崖的时候,一眼看到,我们刚到那天为我们跳舞的那住美丽的“娜芝”姑娘,她穿着鲜艳的摩梭服装,正要去出海,但更象是在为我们送别,我们车上的男生一下欢呼起来,他们叫着“娜芝、娜芝”娜芝也羞涩地向我们挥挥手向我们作别,那一刻我也激动了,“娜芝”的美,如同泸沽湖几百年来不变的湖水,生生息息地养育着那里美丽的姑娘们…….车子载着我们走远了,泸沽湖也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大家一下安静了下来,一点声音都没有,突然一曲《泸沽湖情歌》传入了我们的耳里,不 |
转自:http://www.hamayuan.net/ShowPost.asp?ThreadID=85112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