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徒步穿越泸沽湖

[游记]徒步穿越泸沽湖

2007-07-16    517zyr.com

三、冒雨前行(10月8日:利加嘴----达克谷多,徒步8小时)

早上8点多起床,苏朗准备马匹,带干粮,大米,锅,腊肉,青菜,毛毡等,惟独没有带药品。我一个人外出,不方便带帐篷,帐篷几个人合带方便,一个人太重,而苏朗也不带帐篷,说路上野营时,到下一站买塑料布就可以了,用塑料布做简易帐篷。

苏朗在16年前走过这条路的一部分,只到过水落,所以他可能带我4天时间,到水落后,他会把我委托给下一个朋友带我走。16年前走过的路,在如此大山树林之间,他还能记得吗?苏朗还毫不掩饰地告诉我,这条路他和村长还走迷过一次,整整走了一天,结果又回到原地。啊,亲爱的苏朗,但愿咱们能顺利走下去。

苏朗兄妹11人,好在有个妹妹,要不他家就要绝户了,所以苏朗对他妹妹的儿女特别亲,小侄女才7岁,还没上学,长得很漂亮,只是在深山里被穷所遮掩了,我送她一只梳子(在宁蒗买得,专门送沿途小孩的),她一言不发,很怯生地进了里屋,不一会,蓬乱的头发扎成了小辫,出来了,见我要给他们照相,马上又进去换了件运动衣,尽管运动衣破皱,但比身上穿的那件破旧衣服好多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

我还送了另外两个小孩,一只自动铅笔,一只口哨,小弟弟拿着口哨留着鼻涕使劲吹,吓得鸡乱飞。临别时,由于在这里住宿和吃饭,留下30元钱,家人推辞,但作为行者这是规矩,要留给人家的。

品初告诉我一路的向导费和注意事项,我和苏朗上路了,家里的好骡子好马要下地干活,他带了头很瘦小的骡子帮我们托运装备。

中午到了一河边,遇到另一个20岁左右的男子,苏朗认识他,这个人是去瓦厂拉东西的,可以同行,山里没有路,全凭感觉随便走,只要大方向不错就好。我们在玉米地里穿过,路过一条渠,渠中央有个小房子,里面发出奇怪的声音,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水磨,用水力磨粮食作物。

下午2点到达大名鼎鼎的屋脚乡,其实只是十几间木头房子而已,很是破蔽,人烟稀少。在这里我们犹豫了,是住下来,还是继续走,因为下午2点是个不前不后是时间,停下来不走,时间可惜了,要走,离下一站达克谷多又很远,最后决定继续前进。

离开屋脚,天下起了大雨,走进了茂密的树林里,我穿起了雨衣,骡子背上也披了层防雨毡,冒雨前进,深一脚浅一脚在林子里蜿蜒前行。

我一直在想,金刚他们现在到了哪里?加紧速度是否可以追上他们?也可能我们走的根本不是同一条路,泸沽湖----稻城的山路很多,这山插下,那村绕下,或干脆走向导自己熟识的路线,这里是不可能有两条完全重合的路线的。他们毕竟5个人,一路有说有笑,有着城市驴子共同语言,玩笑趣话,下雨天相互搀扶鼓励,晚上一块吃喝,谈天论地,而我呢,一个人,和向导默默前行,举目张望,是阴森的树林和那满是青苔的地癣,偶尔间听到两声骡鸣而已。

天已经黑了,还没到达目的地,雨还在猛下,抽打在身上,由于出汗内衣已经湿透了,本来苏朗走得就快,雨中我又大便了一次,浪费了不少时间,与苏朗距离更远了,我沿着山路追,几逢转弯处,依稀瞥见骡子的影子在晃动,就紧跟过去。

晚上6点,终于到达了一个黝黑的寨子,所谓黝黑,是因为寨子都是木头的,遇雨浇过,黑乎乎的。找到了一户人家,我们进去了,苏朗和主人交谈,说明来意,主人叫罗明成,彝族人,屋里生着火,灶台上点着油松木,我围着火,把湿衣服脱了下来烤,主人还是热情地先倒了自酿的白酒,一杯酒下肚,暖洋洋的。

女主人不会讲汉语,她捉住屋里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用力握住鸡脖子,才5分钟,鸡已断气,马上用很烫的开水泡鸡,不一会,鸡毛全部脱落,大约10分钟,一只裸鸡就被放到锅里炖了起来。
晚上照例围着火炕喝酒吃饭,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很感兴趣,这里不通电,无法看电视,与外界鲜有接触,很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走这么一趟,又不交易货品,又不探亲,白走一趟干吗?

晚上我们在一起研究路线,今天是达克谷多,那明天怎么走?是走卡尔牧场还是走瓦厂,走卡尔牧场听说这两天下大雨,路应该断了,还有就是泥没小腿,走看似路近,但时间并不能省去。

我还在推算着金刚他们的路线,他们应该是走卡尔牧场了,这是条传统路线,瓦厂已经偏离主路太远了,一直往东撇着走,如果再走瓦厂,我就会和金刚他们错过3天时间,按这么算是追不上他们了,不过刚好下了一场雪,他们可能翻不了山了,会停那么一两天,还是有可能的,可是走卡尔牧场,遇到路断的话,再返回走瓦厂,又要浪费几天时间。

一时我无所适从,看着手绘地图心如乱麻,拿着手电不停地想明天怎么走?这里手机什么信号都没有,我进山前给朋友们留言说6天即可穿越,可是按现在进度,可能要10天了,路费也不够了,带了1300元不足走出山。

为了稳妥期间,我们决定明天走东线瓦厂。
晚上,主人拿出他家的新被子给我盖,很温暖的一夜。

四、凉鞋翻雪山(10月9日:达克谷多----瓦厂,徒步10小时)

今天要走的路很远,其中要翻过4000米的垭口,所以我们8点起床,吃过饭就上路了,照例我付了主人40元食宿费。

昨天晚上还下了一场雪,这两天我一直穿着那双凉鞋,山里走路,浑身是汗,并不觉得冷,今天也是,这里离垭口要走4个半小时的路,全是上山。

漫漫山路,骡子也出了汗,浑身湿透,漫山遍野都是积雪,有些大树,悬空长在山崖里,孤伶伶披着雪衣,犹如一大白伞罩在空中。

随着海拔升高,呼吸也困难了,尽管我很少负重,但还是走得很累,走100米就一屁股做在地上喘气,苏朗身体要比我好,走得快,不时在山头回头望我,内衣又湿了,汗水顺着头发流了下来,随说刚下过一场雪,但气温并没下降多少,我穿单衣也不冷,只是草地上的雪掉落鞋里,和脚亲密接触融化才感到阵凉。手里还握着那条铁棒,但是要戴手套才好。

走的4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山垭口,我直喘气,在城市的朋友想象着徒步中有很多乐趣什么的 ,其实真正走起来就是累,吃饭,走路,喘气,盼着到达目的地,如此而已。

下山的路,算是领教了山民是怎么走山路的,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走主路,而是见一条下山的小径就钻进去,如果能走就接着走下去,如果路太狭小,就钻上来重新寻找可钻的路走,为什么钻小径走呢,无非是捷径而已,下山更快些罢了,要是走主路,绕来绕去,半天走不了多少路。

下午两点,开始生火做饭,苏朗找了些柴火,干的没有了,就用湿的,用油松木燃着,先熏着木头,劈柴,烧水,苏朗带了腊肉,我可吃不下去那肉,油腻腻的,在家里梁上放了一年的肉,实在难以下口吃,可这肉在山里却是上乘佳肴,今天没有做米饭,苏朗吃藏粑,我吃方便面,火腿肠。
我躺在火堆前睡觉。

下午5点多,该喂骡子吃食了,苏朗在山里找了捆玉米秆子,放在骡子背上,准备晚上给骡子吃。
今天没有下雨,天气并不阴暗,晚上7:30还能看到庄稼,快到瓦厂了,老远我就看见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孩,心里很是高兴,三天了,又见到汉族人了,可以用母语交流了,上前一问,果然是四川汉族孩子,满口四川话。

进到瓦厂,这是一个乡政府所在地,有了砖瓦房子,我们找了旅馆住下,打地铺。经过今天的跋涉,凉鞋底子彻底断了,在城市穿了3个月的凉鞋,加固后在山里走了4天就断了。

晚上我走在街上,几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围了过来,好奇地和我聊天,谈体育,谈美国911,当谈到申奥成功时,他们插话了,指着其中一个男孩子说,当初他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时,激动万分,大城市汽车鸣笛庆贺,而他们穷山沟里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庆贺,那小子用啤酒瓶狂砸自己脑袋,把脑袋砸破了,缝了十几针,山里人并不觉得这样过分,都觉得应该这么庆贺,头破也值。听后我也感动了,毕竟这又是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

晚上去餐厅吃饭,炒了3盘菜,老板赠送1碗汤,和苏朗的朋友一起,我们3人吃了半洗脸盆米饭,由于中午我只吃一袋方便面,今天走了10个小时,饿急了,我一连吃了5大碗米饭,折合在北京餐厅1碗/元的米饭,足有15小碗之多。
苏朗在一边也惊讶,因为他才吃3大碗。

我身上的银子不多了,如此走下去,付了向导费将所剩无几,实在不行,我想办法出山先取钱,这里离四川木力有60公里,可通车,要走8个小时。

晚上还是和苏朗去购物,买了罐头,方便面,火腿肠,电池,榨菜等,苏朗丈量了塑料布,就是平原农村种菜用的塑料大棚那种,因为明天我们走的地方就没有村子了,要在野外搭帐篷。

五、山腰野营(10月10日:瓦厂----无名营地B,徒步9小时)

早上8:30出发了,路过一个寺院,苏朗进去找他的亲弟弟达伯吉参了,弟弟15岁出家,今年已经25岁了,很壮实的一个小伙子,披着袈裟。

漫漫山路(从略),中午时分,面对两条岔路苏朗犹豫不决,16年没走过的路使他也无法选择,好在最终我们走了正确的道路。

晚上我们就在山腰树林里扎营休息,我们找了一个50平米左右的杂草山坡,用砍刀把草和树枝砍倒,削了4根粗树枝做帐篷的竖杆,用石头把它们砸入地里,然后再用几根较直的树枝做横杆。苏朗拿出塑料布,开始搭建简易帐篷,其实这样的帐篷仅三面遮盖,一面空对着山下,有虫子蛇等物随便就可以爬进帐篷。我开始铺防潮垫,苏朗睡自带的毛毡,我睡睡袋,我还带了瓶灭害灵,把帐篷四周和里面都喷喷,防止小虫子骚扰我们。

帐篷支好了,我们开始始四处找木头,生火做饭,帐篷下面200米的地方有水源,苏朗打了一锅水上来,火生起来了,越烧越旺,我们俩坐在山腰的寒夜里,开了一瓶白酒喝。捧着香喷喷的米饭,吃着罐头,几杯酒下肚,心里顿时暖洋洋的。

苏朗说了一句话令我大吃一惊的话:说实在的,我也想走这条路,也想带骡子干粮在山里玩半个月。我问,你不天天在山里走,怎么还想走?苏朗说那不一样,平时在山里走是干活需要,而自己小时侯在山里疯跑是没有压力,是很自由,现在30多岁了,要负担起家庭责任,下地干活劳动了,要是能没事没压力在山里走半个月多好啊,就像你这样。

我问他这次出门阿夏(就是老婆)担心吗?什么时候回去告诉她了吗?苏朗却回答,这次出来就没告诉她,也没必要告诉她,告诉自己妹妹就好了,他和老婆感情没有和妹妹深,和自己的儿子亲情也远没有侄儿近,因为他死后,是侄儿和侄女给送终的,儿子只给自个家里舅舅送终。

苏朗18岁才开始走婚,到26岁之前,走了4个阿夏,长的关系维持一两年,短的才三四个月,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结婚呢,他说除了习俗外,还有就是结婚要花很多钱,要1万元,而走婚不花钱,有意走婚时,花10元钱就行了,走婚前给女方送个小礼物,如果对方接受了,证明可以走婚了,要是不接受就表示不喜欢男方,那就不能走婚。不能勉强女方收礼,勉强的合不来,任何事情都不能勉强。如果他家里没有这个妹妹,为了家庭烟火续下去,那他们弟兄们就必须有一个要结婚的,把女方娶到家里,生孩子。

他们不结婚也避免了汉族人那种难以处理的婆媳关系,苏朗和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妈妈姨妈住一起,有矛盾自己解决,一个家里跟本不存在外人,避免了很多家庭矛盾。

对着帐篷口的篝火,在这荒凉的大山里,我和苏朗喝着温热的白酒,惺惺相惜,但愿长夜就这么延续下去。这里没有世间喧嚣,没有一丝外界干扰,面对深山天籁,寂寥长空,我心戚戚焉。

六、巧遇金刚(10月11日:无名营地B ----水落桥,徒步6小时)

昨晚天凉,温度低,睡在塑料帐篷里,一夜都没睡好,抬眼一看,早上6点了。
我叫醒苏朗起床,他昨晚蒙头大睡,还打着呼噜,可我一叫他竟能立马起来,没有一点赖床。

吃过饭后,我下去打水,发现下面有一处更平坦的地方,有人生过火,扎过营,昨晚要是天不暗能发现这里多好了,这里虫子也少,还避风。

8:45我们出发,依旧是上山路,一步一步喘气走。鸟儿鸣叫,不怕人,我学鸟叫,它也随和着,也算添些许乐趣。

路上我看到一个树枝上挂了一个帽子,我问怎么回事,苏朗说,是别人丢失的,别山里人看见了,挂在树枝上,丢失的人就很容易看到,就是掉了钱,看到的人也会拣起来,压在石头下的,等丢钱的人来领,因为这里的山里人都信奉佛教。

中午12点,终于到达垭口了,一片广阔的草地上开着各色的花,从这里向下望去,一片片森林全在脚下。我坐在石头上休息,垭口上有一条通车的路,是通往四川木力的。

我准备休息一会就下山,沿着小路走。三分钟后,一辆破旧吉普车从山边缓缓驶来,到垭口,车停了,车上走下来几个旅游的人,苏朗突然和他们打起招呼来了,天啊,居然是金刚、过山风、晨风、海伦mm、乔mm五个人,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太不可思议了。他们已经到达了金矿,这两天那里下了大雪,贡嘎山的雪已经很厚了,遇到几个藏人,都雪盲了,告诉他们过不去山了,要过需要再等两天,雪化了再走。由于他们队员时间安排紧张等原因,经研究决定,忍痛返回。他们雇了一个吉普车,刚到垭口就碰到我啊,苏朗前几天在扎西那里见过金刚他们,所以认识,而我在此前也给金刚打过电话。

我询问了前面路况,告诉他们身上钱不够了,能否借用点,回去后还他们,他们每人借给我100元,共500元路费,萍水相逢的驴子,使我解了燃眉之急,太谢谢了。

后来回城市后,我开始到了磨房发帖子,去深圳两次也见到了金刚,过山风,海伦等,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谈及这次相遇,感慨万千。他们说当时离垭口不远的地方,车坏了,司机修了一会车,修好后,没走,司机豪爽一把,把身上的金子拿出来向他们炫耀,这耽误了不少时间,刚好到垭口碰到了我,如果这中间时间稍有出入,他们可能就提前到垭口然后下山到木力去了,那我们根本就不可能遇到了。而我也是刚到垭口才3分钟,过一会就抄小路下山了,恰好这时候相遇在是山口,缘分啊。

金刚告诉我,到了嘎路村(音译)找一个叫龙布的年轻人,他可以做向导带我到亚丁,龙布身体很好,对那段路熟悉,对人热情,是最佳向导,本来要带他们走的,由于下雪无法过了,而等我到嘎路的时候雪也刚好化去,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大家分手后,我和苏朗继续前行。离水落不远的时候,来了几队当地车马,有路了,我可以和他们一起去水落。苏朗和我即将分别,来时和我一起,回去时却要一个人孤独地走,今天晚上他只能一个人睡帐篷了,回程还有那么远的路,我看得出来他有点不舍,毕竟一起风雨走过了4天,我把身上的一些药品和吃的东西给了他,他邀请我下次再来找他,宽厚木呐的他声音有些哽咽了,我们分好各自的装备后,他和骡子慢慢消失在来时的山林里。

到了水落桥,这里住五六户人家,还有个小旅馆,里面有5张床,好凌乱,我把行李放在里面。这里离嘎路村还有一天的路程,我计划明天雇新向导到嘎路找龙布。旅店老板站在门口,我向他打听如何联系向导和马匹,这时候,屋外进来一个人,说他明天去嘎路村,可以带我去。我拿出纸条说要去找龙布,他一听,说:“我就是龙布!”天啊,他居然就是龙布,是嘎路村的龙布!他刚从嘎路来水落桥,今天住宿一晚,明天返回。如此之巧合,莫非他是来接我的不成!我把金刚嘱托我找他的事情告诉了他,他马上明白了,热情地问候我。

这里居然还有台球桌,两个藏族小姑娘蹲在上面玩,他们都10来岁了,到了入学的年龄,可惜还没上学

转自:http://www.517zyr.com/zyr/dispbbs.asp?boardID=35&ID=1505&page=627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