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游记(一)泸沽湖 |
[游记]云南游记(一)泸沽湖 |
2007-07-16 live.com |
10/31/2005 云南游记(一)泸沽湖 从酷热的江南初到昆明,感到昆明的凉爽,昆明的街道很窄,不过毕竟是春城,到处都是花。 坐在昆明飞往丽江的飞机上,看窗外夕阳照着朵朵白云,蓝色的天空坐底,真恨不得下去掬一朵云彩捧在手中,闻一下她的味道;或者纵身跃入她的怀中,感受一下她绵绵而博大的胸怀。 泸沽湖 在丽江降落的时候已经夜幕降临了,去酒店的路上,纳西族的导游向我们介绍有关云南的种种风情及传说,在经过一夜焦急地等待中,终于踏上了去泸沽湖的车,并且我们还有了一位摩梭族的小伙作导游。早就听说泸沽湖畔住着全国唯一的一个女儿国---摩梭族,导游说到目前为止,这里的摩梭人还实行着[走婚]的习俗。 汽车穿梭在盘山路上,山路真是九曲十八弯,司机师傅的技术真好。当汽车转过每一个弯时,随时可见的是满山的绿色,羊儿在陡峭的山崖中间吃草;偶尔可以见到当地生活的人,要么牵着头牛在悠然自得的行走,要么背着什么东西朝我们的车子望望;车子停留的间隙,偶尔还会看见路边(旁边就是山崖)的大石块上坐着一或两个山民,褐色的皮肤不知是什么颜色的衣裤,或者披着一件皮袄,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一动不动,目视前方,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真像个完美的雕塑!山谷中流淌的是生生不息的长江上游—金沙江。导游说这里最野蛮的民族是彝族,他们住在海拔比较高的地带,有可能一生只洗三次澡,不是没有水,是懒;他们只靠种青稞和土豆生活,因为比较容易种;前方由于泥石流把路堵了,我们只好等候,就看见一些小孩子过来问你要不要买他的山核桃和苹果,这些小孩子一个个睁着清澈的眼睛,乞望着每一个过路人,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他们穿的不知是什么颜色的衣服,脸上和手上都看不出皮肤的颜色,导游说他们基本上在政府的帮助下在上学;还有几个老妇人背着干草之类的走在山路上,穿着民族服饰,但是基本上看不出她们衣裙的颜色,导游说,他们都是彝族人,令我们奇怪的是她们竟然赤着脚。 好容易听对面过来的人说,我们的车子可能可以通行,于是冒险往前走,因为离目的地只有二十几公里了。越过了几处不太危险的塌方,和两处危险的泥石流地带,心里很高兴,有一处泥石流大约占据了二十几米长的路面,开始的车子很难过去,有一群彝族男人就在哪里帮人推车,过来过去的车子只要推过去,他们就要20元钱,不多,又脏又累,只要20元,因为对面过来的车子多了,路有些好走了,这边过去的车子有的不需要推,就可以过去,但他们一样也要20元钱,理由是如果前面他们不推的话,没有车子能自己开过去。 终于历经千难万险,寂静的泸沽湖呈现在我们面前,导游说,我们翻过了五座山,马上就要进入女儿国的领地了。 山里的天气忽云忽雨,所以雨雾缭绕,在夏天时,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有点热,一片云飘过来,马上就有点凉下来,但是晚上会比较凉;这里的半山腰一直都可以看见白色的云雾,或浓或淡,缠绕其间,天晴的时候天空很蓝,云朵很白,云南的云真的是很漂亮。 远处群山环绕,苍翠的植被覆盖,再加上云雾的点缀,寂静的泸沽湖美的象颗荷叶上的一颗露珠,又象掌中的一块美玉。 我们摩梭族的导游是个能歌善舞的小伙,一路上给我们讲述着摩梭族的风土人情、婚姻习俗,不时地给我们唱起摩梭族的民歌,满好听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并且教会了一首摩梭族男女对唱的情歌,他说到了晚上我们就能领略到摩梭人的歌舞这首歌会派上用场。 吃过晚饭,我们去了一家专门接待游客的露天篝火晚会现场,像是一种竹笛的乐器就可以贯穿整个篝火晚会,开始是摩梭族的姑娘小伙在竹笛的乐声中翩翩起舞,他们穿着他们自己的民族服饰,色泽鲜艳,围绕着燃烧的篝火,我感觉到人的心是那么的纯净,距离是那么的近。后来大多数游客都加入了跳舞的队伍,边唱边跳,这火热的场面还真的令人感动,难以忘怀,后来还真的用上了我们在车上学会的摩梭族情歌。 夜晚的泸沽湖更加的宁静,没有月亮,但隐约可以看见山的轮廓,湖边的一座木屋有一家摩梭族三姐妹开的酒吧,里面还有电脑,可以上网。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摩梭人的走婚并不是象传闻中的那样,他们的走婚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青年男女先是认识,可以通过村村寨寨都有的队歌会认识,男青年可以示爱,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了解、恋爱,女青年答应他可以晚上进入她的花楼。但是,一般来讲,女孩子到了十七、八岁,就可以走婚了,第一次走婚一定要经过老祖母和妈妈的同意(因为家里没有爸爸住的地方,所以他们没有爸爸这个称呼),到了晚上的时候,男孩子就可以爬上花楼,进入女孩子的房间,到了早晨再回到自己的家里。这种关系可以持续一生,但如果两个人感情破裂就都可以重新选择。如果有了孩子,男方可以不负担抚养的义务,但是一般在孩子满月的时候,男方的母亲要带着孩子及其家人的衣物等日常需要的东西去拜访,所以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避免下一代近亲走婚。这个开酒吧的三姐妹很漂亮,但是她们三个是不同的父亲所生,她们自己都知道。现在一些新一代的摩梭人都选择一夫一妻制,过上了现代文明的生活。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一位来自广州的女孩子,到了这里,觉得这真是世外桃源,与当地一位摩梭男子走婚成功,在泸沽湖畔已经住了两年多了,她写下了真实的走婚风俗,并且已经出版了(书名忘记了), 当太阳将要升起的时候,朝霞染红了湖水。 早晨的泸沽湖美的象像一块落在山巅的玉,空气真正的沁人心脾。我们乘摩梭人摇的小船去了湖心的一个小岛,摩梭族与藏族一样信奉藏传佛教,小岛上有一个喇嘛寺,我们虔诚的围着喇嘛寺转了三圈,环望了周围满眼的翠绿,只有一个感觉,宁静。给我们摇船的摩梭女看上去二十五、六岁,她告诉我们她和她的汉族老公已经有一个女儿,她的汉族老公是沈阳人,两年前到了这里就被这里的宁静与纯朴吸引住了,然后在这里住下,与这位摩梭女相爱,走婚成功,他在这里两年多,回沈阳了两次,其他时间就在这里,融入了摩梭人的生活。我有点感动。湖面上有十几只船,摩梭民歌此起彼伏,这纯朴的歌声总是令人感动。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云雾缭绕其间,再加上这动听纯朴的歌声,真令人感到莫非是仙境? 一段日子之后,从电视上看到有一个摩梭族的女孩子十四岁的时候独自一人离开了泸沽湖,从此走天涯,去过许多个国家,英文说的很好,现在是一个丹麦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夫人,她经历了原始的摩梭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替,经历了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洗礼,经历了非洲的原始与摩梭族的比较,她是一 |
转自:http://yingzizheng.spaces.live.com/Blog/cns!97EA045F06E6BEF8!112.entry2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