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阿里山国家风景区

[游记]阿里山国家风景区

2008-05-22    yahoo.com

檢舉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分類:旅遊介紹

2007/02/10 19:57

■地方產業
早年除了森林、伐木外,阿里山以各種杉林和竹筍為最大宗產業,竹筍包括了桂竹、麻竹、石篙竹、孟宗竹等。此外,還有香菇、木耳、李子等,後來則發展出茶葉、山葵、愛玉、甜柿等特產。晚近更積極以精緻農業為重點,明日葉、石蓮、香水百合、蝴蝶蘭等園藝花卉也成為重要的產業 (詳見「農特產」和「美食」)。不同的年代產生了不同的物產,可見阿里山的地方產業受到外來世界的影響相當嚴重,相對地土地資源的保護亦是一大隱憂。
■阿里山的拓墾歷史
嘉義古稱諸羅,遠在明鄭時期,就成為漢人屯墾的地區。到了康熙末年時,原來是平埔族獵鹿的嘉義平原大致已經開拓。乾隆時期,嘉義地區的漢人遂逐漸進入阿里山山區拓墾,和鄒族人發生接觸。阿里山地區著名的歷史人物吳鳳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漢人分別自梅山、竹崎和番路等丘陵逐漸進入這個山區拓墾。瑞里、瑞峰、隙頂、奮起湖等地小聚落都是後來逐一建立的,在這段漫長的拓墾過程裡,漢人仗恃武力和人口的優勢,和當地鄒族發生各種衝突,掠奪土地資源。鄒族則逐漸退往更高的山區。
十九世紀末台灣割讓日本。未幾,日本的探查隊伍在阿里山發現檜木森林。於是此地的拓墾又進入另一個階段。此後,日人開始興建阿里山鐵路,並大肆砍伐檜木、樟樹等森林樹種,再以鐵道設施運送到平地。一個個伐木的村落也沿著鐵道出現。鄒族人也因鐵道的開闢,進入另一個被長期剝奪自然資源,改變傳統生活文化的階段。 阿里山從日據時代起就已經是重要的旅遊風景區。七○年代,阿里山森林砍伐殆盡後,觀光旅遊更成為重要的資源。阿里山五奇等豐富而瑰麗的自然景觀,不僅是國人必遊的景點,也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八○年代,阿里山公路通車後,阿里山更成為台灣最為熱門的旅遊路線,唯山地開發亦加速,山葵、茶樹等種植嚴重影響自然生態環境。此外,假期間龐大的旅遊人潮,亦造成觀光旅遊品質下降的嚴重問題。 2001年,觀光局成立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範圍涵蓋了過去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周遭瑞里、豐山、太和等漢人村落,以及鄒族的達邦、山美、茶山等部落,除了拓展阿里山自然風景和人文風物的內容,同時亦希望藉由更多旅遊景點的開發,讓國人看到阿里山更多元多樣的風貌。
■特稀有代表性動物簡介
<帝雉>
鄒族人早年的頭飾,主要是取自特有種帝雉和藍腹鷴身上的羽毛。早年發現帝雉的過程,竟然也與這個習俗有一段傳奇性的插曲。原來,在 1906年,英國自然採集者古費洛(Walter Goodfellow),發現鄒族人頭上長而黑白的兩根羽飾是他未曾見過的鳥種。後來,經鑑定之後,證實帝雉是台灣特有的鳥種。同年,日本動物學家菊池米太郎,在阿里山區舉捕獲廿餘隻帝雉,並將標本送至歐洲,發表於學界,轟動一時。 帝雉,又名黑長尾雉,棲息於台灣中高海拔山區,是台灣雉科中海拔分布最高的。以植物嫩芽和昆蟲為食。常在濃霧或下雨前後,在步道兩旁 或林緣地帶覓食,因而有迷霧中的王者之稱。

转自:http://tw.myblog.yahoo.com/student-168/article?mid=955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