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震撼之旅-吉林雾凇、穿越雪乡、哈尔滨冰... |
[游记]震撼之旅-吉林雾凇、穿越雪乡、哈尔滨冰... |
2007-07-27 ctrip.com |
D1 游吉林市,巧遇此生第一场雪 D2 吉林至东升林场,准备穿越 D3 东升林场穿越到雪乡,进入梦幻仙境 D4 雪乡,童话世界里玩雪赏雪 D5 雪乡反穿到东升林场,巧遇晴天雪凇 D6 东升林场至哈尔滨,夜游冰城 D7 哈尔滨溜达购物,中午结束快乐的东北之旅 (D1~4请看前篇) D5 ——2月2日 早7:30,我们五个人,(丹丹、沧海、聪叔、杜姐和我)已经起来吃早饭了。去了一趟邮局寄明信片,就到约好的张导家准备出发。 (雪韵大街上就有邮局,很多人除了寄明信片之外,还把一些当地买的特产在那里寄回家。但那邮局比较黑,不想再漂不小心在那丢了钱包,刚开始问他们的时候,他们根本不承认,后来给了50块小费才拿回那钱包的!本来他们保管了钱包,我们自愿给点酬金还是正常,可是要这样来要钱,太不厚道了!而且他们那,盖一个邮戳要一毛钱,寄明信片要80分的邮票,却说他那没有80分邮票,只有1.2的,还是没有现货,要交下钱他们“以后去镇里买了邮票”再给你贴上,而结果我交了1.2元,收到明信片却发现他们贴的是80分。这太不诚信!即使他们真的要自己跑到镇里去,我们很愿意给点小费,可哪用编这么的谎言?而且他们服务态度超级差!雪乡的邮戳很有特色的,不过建议大家要在那里明信片的话,最好自备邮票。) 反穿的路是在张导家后的小路走的,一开始特别陡,要手脚并用地攀上去(能站稳一点的时候,可以回头拍个雪乡全景)。攀上去就到了“千年古松”,其实不过是一颗比较老的松树,挂个“千年古松”的牌子就成景点了,拍个到此一游的照片就可以走了。之后的路开始平缓,然后就到了大道上去了(几乎是当地的公路了吧,路的左边有个小屋,背后有山,我们经过时,太阳刚在山上,明朗的光线正斜照在小屋上,拍出的照片非常漂亮!)。穿过大道再次进入山里。 据说下雪三日晴,我们反穿的那天正是晴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景色一改阴天时的梦幻神秘,变得狂野豁然!是真的完全不同,变化之大,真让你疑惑这路前一天就走过的。在大道上的时候,张导就指着远处白白的山头,说那就是雪凇,估计我们今天也能看着。他这一说,我就心急起来,加快了脚步,担心迟了雪凇就融掉了,在吉林没看着雾凇呀,如果能在这里看着,真是心满意足了!天公作美,我们真的遇上了——雪凇!成林的雪凇!在湛蓝天幕上金色阳光下银装素裹的雪凇!或妩媚或奔放,或标志细腻或粗犷不羁,应接不暇,拿起相机,每个框框都是一副美画!晴天的景色,虽然失去如仙境的神秘感,却是好好欣赏雪凇的好时机,拍出的照片效果特别好!大自然在这里展示它亲手塑造的艺术品,毫不吝啬,何等豪放!你有这运气能参加这展览,又如何能停止按快门的动作把美画摘录下来呢?还是那句,尽情拍照、拍录像吧! 晴天时穿越,更明显地体现到“渐入佳境”的过程,而离开时,也会发现成林雾凇的像是在聚会般的,过了舞场,就看不到它们了。往下走的时候,就发现周围不再银装素裹,那雪像 像凋零的落叶挂在枝头,虽然沧桑感更浓,可是当你刚经过成林雾凇的震撼后,还是会有点失望和怀念刚才的美景的。 穿越的时候,建议穿上防水裤。它在反穿时候的作用更明显了,因为下山的时候,有好些地方根本不用走,直接像滑梯一样滑过去的,特爽! 反穿本来应该走两三个小时就到东升的了,结果我们还是走了6小时。那是因为在这如此好的天气下,景色太美了!我们是慢慢走,慢慢拍的。一点都不累! 如果之前有人走过,或者有人从东升穿越来,那么雪道很明显的,不用向导也能反穿。我们就是才走了不到1/3路的时候,张导由于临时变卦,觉得价钱太低,把我们撇下(所以我不推荐找张导)。后面的路都是我们自己沿着雪道和之前穿越的印象走下来的,也没有迷路。 到东升已经是下午快4点了。我们还是到了甲岱家,他们的热菜让我们慢慢舒缓过来。聪叔和杜姐吃过饭就包车去哈尔滨了,好像是200/人,聪叔是要赶明天中午的飞机,他们认为看这么美的景色,为此而要花钱包车赶飞机也觉得值。这可是真的,如果没有穿越时看到的美景,单是到那商业味已经很浓的雪乡,是根本感受不到雪的震撼和动人的,像水过鸭背,跟白来差不多。 那天晚上,甲岱家招待了20人的团队,虽然这么多人,实在太吵杂太拥挤,幸好甲岱对我们还是照顾周到,没有忽视谁的。跟郭姐打了声招呼后,我和丹丹、沧海三人,就挤在一个炕上,喝了点酒(在东升的一家小卖部买的,甜甜的葡萄酒),酒精度很低,却能让我们在吵杂的环境里安然入睡。(明早是赶3点40的汽车呀!我们得在那20人入睡前闲睡了) 实用消费参考价: 反穿费:20(可是张导中途撇下了我们,不知道是真的价钱太低还是碰上同一家的人,不好意思带人反穿。其他反穿向导也不过收20到30而已) 早餐5元+午餐10元(甲岱家加餐,说实话,这顿有点贵) 住宿甲岱家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572892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