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面朝泸沽湖 春暖花开 |
[游记]面朝泸沽湖 春暖花开 |
2007-08-08 ctrip.com |
泸沽湖一直印在我的心底,那幽蓝的湖水、浪漫“女儿国”、神秘的“阿夏婚”……泸沽湖是我心中最向往的地方。曾幻想和心爱的人坐着猪槽船在湖中飘荡,该是件多浪漫的事啊。2007年3月,我爱的并深爱我的人带着我来到了泸沽湖,度过我们的蜜月时光。 从丽江出发前往泸沽湖,一路盘山,路面都是小石子,颠得厉害。7个小时的车程,无穷尽的盘山公路不断削磨我最初的兴奋。忽然,群山中出现一泓剔透的蓝,司机说:“那就是泸沽湖”。 一般人来到泸沽湖会选择落水,那儿相对比较繁华,人多也热闹。我和先生都是喜欢安静的人,来泸沽湖也是为了寻些清静,所以我们直接赶到里格。 车停在里格大名鼎鼎的扎西家门口,一群姑娘兴奋地冲进扎西家。我不知道这个男人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引得那么多姑娘前赴后继地,只为能看他一眼。与我们同去香格里拉的四个姑娘说起扎西,脸因为兴奋而红红的,问她们扎西是怎么样的,姑娘们说:“看着他,是那种手心会出汗的那种感觉。” 岛上遍布着未完工的酒吧客栈,说是为五一在做准备。找了几家客栈,都没有我们要的感觉,于是继续往岛内走。经过拉克家门口,有个男人朝我们挥手:“这家是最好的。”他是住店的客人,张姓香港人,在泸沽湖已经住了1个多星期了。 岛上人喜欢把客栈写成家,拉克家就是拉克的客栈,这种叫法很亲切,好像游子回家的感觉。拉克家确实有特色,房间面湖,坐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泸沽湖,底楼的房间还有可以晒太阳的阳台,舒服极了。相比,拉克家应该是岛上风景最好的客栈,价格也不贵,30元/间,大床房。只不过是公用的卫生(岛上都一样)。如果说缺点,就是远了些,在岛的最里头。里格岛三面环水,拉克家就位于岛的“尖尖头”上,鲜有人愿意走长长的路来此看风景,他们更愿意呆在扎西家喝酒聊天,因此这儿也是最安静的。 拉克家的客栈应该属于姐姐,有一个长相酷似刘德华的小伙子在屋前房后忙碌着,一问是弟弟。拉克家有一间百年的祖母屋,摩梭人大多是木质的二层四合院,但祖母屋是一层的。在摩梭人家中年纪最长的当家女性被称为“祖母”;祖母屋便是供养这位家族里最有权威的女性的。它有高高的门槛,低低的门楣,问及为何做成这样,说是对祖母的尊敬,因为进门必须低头弯腰。火塘的烟把屋子熏成了黑色,除了屋顶上的天窗透出一丝亮光外,屋子里没有其他的窗,显得有些昏暗。火塘是摩梭人最神圣的地方,有着许多禁忌。我记不得那么多,生怕无意间触犯了什么便离它远远的。 去扎西家吃晚饭。二楼是个酒吧、饭堂或者咖啡馆,随便怎么说都成,统称为聊吧。位置不错,可以看到碧蓝的湖水还有岸边婆娑的柳树枝,朵朵白云投在湖中,风一吹,波光粼粼,说不出的温柔。 扎西坐在窗边与客人不紧不慢地聊着。宽边牛仔帽下有着长长的头发,皮肤黑黑的,脸部很有雕塑感,手链、戒指显示着他的狂野,有些藏族小伙子的味儿。聊吧的一面墙上贴满了他的照片,年轻时、出家的、骑马的、和客人的合影,还有普通生活照。他一张张地向我们介绍着。 扎西家的菜在岛上属于味道比较好的,特别是摩梭烤肉,又香又脆又鲜,还洒上薄荷叶,我们在岛上的这些天,只要是去扎西家吃饭必点这道菜。有人说扎西家做的不是烤肉而是煎肉,肉都是油里煎出来的,煎也罢烤也好,好吃才是硬道理,又何必在乎菜名。 我觉得扎西的魅力在于他的热情,他会不厌其烦地介绍他们的风俗,时不时探出窗外朝楼下走过的人说“上来坐会儿吧,喝点茶”,有客人来他就会热情的招呼,倒上茶水,跟你聊天。他可以不停地说话,说他出家的故事,说他去上海打工的经历,说他的人生理想,说他对婚姻的种种以及对家庭的态度。会说服你先参加篝火晚会然后回聊吧来喝酒唱歌,会动员大家一起烤个乳猪吃,因为人多吃得完,而且钱也分摊得少。他会认真地看着你的眼睛,这种认真让人感觉真诚,我想,那么多姑娘愿意看他一眼不仅因为外表,这种认真的真诚也是打动人的一个因素吧。他不会让人感觉出商人逐利的本性。 夕阳西下,幽蓝的湖水沉静而内敛,远处黛青色的山起伏绵绵,阳光也不再热烈,洒在湖面上碎银一般。泸沽湖仿佛有种神力,让人不自觉地就放慢脚步,停止思考。湖水是那么清透、灵气,天地间的纯静与安详不过如此。 夜幕笼罩泸沽湖时,星星也渐渐探出身来。我从没见到过那么晶亮的星星,小孩眸子似的,一颗颗在空中闪烁,仿佛伸手可摘。里格岛没有路灯,全凭月光引路,我也从没见过那么大那么圆的月亮,皎皎明月,如银如水。周遭小虫不甘寂寞地鸣唱着,湖水轻拍着岸,似情郎对他的阿夏喃喃私语。先生指给我看北斗星和织女星。黑暗中,我紧紧拉着他的手,感觉到从未有的甜蜜。 与“刘德华”约定要去看日出。6点天蒙蒙亮,就听见他在叫唤“要看日出的快起床了,6点半出发”。我从未见过真正的日出,充满着好奇;先生并不太上心,不过因为我想看而陪着一起去,就象在飞来寺看日照金山一样。6点半,10来个人坐着改良的猪槽船向日出方向驶去。为何说改良的猪槽船呢,因为如今泸沽湖所有的猪槽船都不是从前意义上的猪槽船了,真正的猪槽船也就是独木舟,是由一根粗壮的圆木中间挖空、两头削尖而成,因其状如一只长长的猪槽而得名。现在所谓的猪槽船都是用木板拼接做成猪槽船的样子而矣。 黎明的泸沽湖还沉沉地睡着,山泼墨似的勾勒出一个轮廓,云层因为厚而显得有些低沉。晨曦微露,太阳将远处的云染上金边。看日出须得爬上一座小山包,不知是高原缺氧还是山坡太陡,我爬几步便要大口喘气,相机显得格外沉重,我心中感叹“做个摄影师也是很不易啊!”先生要帮我背相机,被我拒绝了,我有些赌气似的要跟自己的体力抗争。 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长枪大炮都都抢夺了有利地势,只等那一刻按下快门,小小的坡顶被无数的人脚、三角架占据,要转个身都必须左右打招呼并小心翼翼、缓行慢动,生怕一不小心就把谁的三角架给踢翻了。我没有带三角架,屏息闭气也许能够保持不抖,当然这也为我寻找有利地形提供便利――瞅着斜坡上的一个空便蹲过去。 半片的天空已映出淡淡的紫色,太阳在两山间探出头来,少了些海上日出的跳跃感,只是平平的上升。天被染成霞色,一汪静水印出变幻的云彩,灿烂得很。摄友们欢呼“出来了,出来了”。太阳仿佛有点羞怯,一丝云遮住了小小的脸。随后,风又吹走了那片云,太阳在众人的期待中又重新露出来,发出夺目的亮光,甚为壮观。我回首寻找先生,却见格姆女神山顶有一片红光,如同日照金山,神山安详而宁静地注视着我们,虽然我们为日出的美所倾倒。 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看完日出我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坡又陡又滑,也没有什么抓手,幸好穿着登山鞋,连滚再爬外加滑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下得山来。水边有影影绰绰的猪槽船和划船人的剪影,刚好成为镜头里的模特。 泸沽湖水清可见底,湖中水草摇荡,小鱼游弋。而湖水更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幻:曙光初露,湖水一片金红;烈日当空,湖水呈现湛蓝色;午后倦意浓浓,云酥软软地投影在湖面上懒得动一动,深深浅浅的蓝色使得里格岛显出迷蒙的妩媚;夕阳西下、风平浪静时,湖水透出幽幽的蓝,静谧而温婉,如若微风拂过,犹如洒上一层碎银般;月色朦胧,星光闪动,万物俱静,泸沽湖透出蓝黑色的深沉,坐在湖边听着湖水有节奏的拍打声,身体也仿佛变得轻盈起来。 泸沽湖的节奏非常慢,每天睡到自然醒,饿了吃,困了睡,简单而舒服。晒太阳、喝茶、看书,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事可做,走路也会放慢到最缓。先生还极尽享受之能——拥床毯子坐在阳台上看书,天有些冷,还戴上在中甸买的绒线帽驱寒,或是买包瓜子边嗑边看风景,看累了倒头便睡,饿了找间饭店填饱即可。起先我还不甘寂寞,端着相机在岛上转悠,期望出些好片子。后来觉得真是浪费时间,也学着他的样享受着。 我们在岛上住了一星期,相比那个张先生还算是短的。到后来,我们也象张先生一般,会坐在阳台上向往来的客人推荐“这是岛上最好的一家客栈”。还遇见一外国女子,每天下午牵着匹白马散步,她也不骑,不也给马上鞍子,只是牵着它四处走走,或喂些草吃,也是一个有趣的人。 归期愈来愈近,心中的不舍也越来越浓。舍不得这里的阳光和蓝天,舍不得这里的闲散和自由,舍不得这醉人的蓝。 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高原的阳光已我身上烙下印记。 (静静的里格) (犹如撒上碎银) (耀眼的蓝) (日出前的剪影)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