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龙江使者” 携手保护黑龙江绿色带活动计划 一、背景 黑龙江在亚洲大陆流经4444公里,直接注入太平洋。这里有5000多种维管束植物,400多种鸟类,70多种哺乳动物(如东北虎、远东豹),120多种鱼类(包括7种洄游性的太平洋鲑鱼和2种鲟鱼)。 由于其对于自然保护的重要性,黑龙江被认定为具有全球重要性的淡水生态区。黑龙江不仅是世界三大自由流动的河流之一,而且具有多样的文化、经济和人口背景,更是跨边界的国际性河流。 有鉴于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黑龙江流域列为全球四大重点工作区域之一。为了提高全世界捐助者对黑龙江流域的意识,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联合俄罗斯分会共同发起了"携手保护黑龙江绿色带"宣传活动,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中俄两国黑龙江流域地区的高校环保社团和重点自然保护区,同时也包括重视环境保护的利益相关者。 此次活动要求大学生环保团体积极参与,广泛联系,提交关于黑龙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方案,分享跨流域环境问题的相关经验。 二、活动计划 在应邀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分会在5月13日组织的哈尔滨培训之后,吉林大学环保团体决定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制定活动计划,开展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侧重考察当地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活动具体实施 活动主题:了解随着长白山保护区的经济、尤其是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争取找到一条使经济增张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道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活动时间安排: 1、(6月初--7月中旬)进行赴长白山考察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与长白山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联系,寻找媒体报道及厂家赞助等,如果赞助商支持,将为队员配备统一服装。 2、(7月20日—23日)由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组织由11名环保自愿者组成的团队前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工作。 三天实地考察活动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在向保护区各位专家学习的同时,协助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工作。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跨白山市三县,并且拥有较多的珍稀动植物品种。可以说每一位保护区工作人员都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本次我们的自愿者前往长白山保护区将尽全力配合各位专家老师的日常工作,保证我们的前往能够为保护区的日常工作出一份力。 ②搜集此时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料。 我们将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向保护区工作人员询问近年来保护区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他们优秀工作经验;深入周边的居民区,了解长白山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开发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他们亲身经历的生态环境的改变;走入当地的乡镇企业,了解随着长白山保护区的发展,当地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亲自走入长白山保护区,收集图片资料并采集植物标本,用我们亲眼目睹的生态环境情况给长白山自然状况一个合理的结论。 ③对长白山环保区周边居民进行环保宣传。 对于长白山保护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对游客和周边居民的环保宣传,起到保护区科研基地与科教宣传基地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保护区周边的居民是保护长白山生态环境的主要力量,而旅游业所带来的利益却很可能让他们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提高他们的觉悟,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证他们自己的长远利益,才能保证保护区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小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的矛盾。 ④走入当地的乡镇企业,了解长白山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直接与间接带动的经济的增长。 长白山保护区所推行的生态旅游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且由此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走入当地新兴的乡镇企业,通过我们与企业领导的对话,更深入的了解当地经济状况的改善以及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最大程度的在活动中为接待企业进行广告宣传。 ⑤对游客主动保护环境的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环保宣传。 我们将派出专人在不同地点进行监督,统计乱扔杂物的旅客数,破坏植被的旅客数以及主动保护环境的情况等,这将是第一次对登山人员环保意识的统计,它不仅有利于当地工作人员进一步确立工作方向,更可以为我们的考察结果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在我们进行调查的同时,也将与保护区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进行对登山游客的环保宣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教工作。相信在我们的大力宣传下,登山游客一定能够积极配合保护区的工作,在环保的基础上饱尝长白山的秀丽风光。 三天实地考察活动的时间安排: 第一天: 7月20日早8点,营员在吉林大学正门集合,等待专车的到来,并有学院老师以及省环保厅的老师为我们送行,确保活动的成功进行。届时将请长春日报的记者进行现场报道。 大约9点种起程,全体营员向长白山进发。在车上我们将进一步明确活动重点,并进一步深入交流有关保护区的资料,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全程大约用时10小时,其间我们将在沿途某地用午餐。傍晚时分到达目的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与保护区工作人员接洽,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入住保护区。晚上与保护区各位专家进行交流、学习,了解保护区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取得的新成果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的协调等,并进一步明确之后两天的日程安排,以不影响保护区日常工作为出发点。 第二天: 根据保护区日常的作息时间安排,用过早餐后配合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不仅可以亲身体会到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艰辛,更可以为各位专家老师减轻一些工作负担,为环境保护工作尽一分力。 午餐后将十名队员分为两队,一组走入保护区周围居民家中。另一组前往一家乡镇企业,了解经济发展的情况。之后两队分别回居住地。 晚餐后整理资料,并把我们的调查情况反映给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完成我们这一天的考察报告。 第三天: 早餐后与保护区工作人员进入山林,进行生态物种的考察工作,并利用保护区已有的宣传资料向游客进行环保宣传工作。期间我们将自带午餐,预计在傍晚回到居住地。 午餐后与保护区各位专家老师进行联欢。当然,我们也不会放弃这么宝贵的机会进行学习,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进行交流,相信我们可以与保护区各位老师成为很好的朋友,有利与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天: 早餐后返程,结束本次实地考察活动。 备注:⑴走入长白山的宣传活动尽管计划在第三天,但将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⑵整个活动安排将以不影响保护区日常工作为主,真心希望我们的前往能为保护区工作带来益处。 4、(7月底)考察队员返回,归类整理收集到的各项资料,并把收集的结果上报给校团委。同时在校区内进行一次以本次活动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活动,以活动中我们收集的图片为主,向大家展示我们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把我们取得的成绩及时通知长白山保护局,希望我们的成果能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5、(8月23日)带着我们的考察报告前往黑龙江省东方红自然保护区进行活动经验交流活动—暨东北大学生绿色营。让我们的考察报告接受来自WWF中国分会以及WWF俄罗斯分会的专家的指导,并与东北地区各大高校的环保自愿者相互学习,交流前往的自然保护区的见闻。 6、(10月中旬)派出专人前往兴凯湖自然保护区,进行活动最终方案的评比工作。 在本次社会实践之后,我们将继续与长白山保护区的有关工作人员保持密切联系,让各位专家老师为我们提供更多、更权威的保护区资料。通过两期资料的对比,可以让我们看到长白山的旅游业的方展在生态环境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并及时把我们的结果反映到省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同时,真心的希望能够与长白山保护区结成长期合作的关系,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在长春市,在吉林大学的环保自愿者们能为保护区今后的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