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长白山游记(二) |
[游记]长白山游记(二) |
2007-07-21 sina.com.cn |
从松江河镇出来,人烟越来越少,大树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清新,阳光越来越明丽,心情也越来越好。我大声地问:儿子,啥叫阳光明媚?上小学的儿子想都没想地答到:这就叫-阳-光-明-媚! 进到长白山保护区,景色真的美不胜收。从山门开始到白头山天池,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呈现出从温带到亚温带,再到亚寒带,最高到天池火山锥附近的寒带植物景观,真真的是一堂生动的生物和地理课。观赏高山花园的最佳时机是七月上旬,现在还有些花儿在开放,依然惹人眼球,好似来到仙境。回来后在新浪网上看到一张正在开放的长白山高山花园的照片,那种美丽绝非人工园艺可与之相比!往前走是鸢尾花园,一样的迷人美丽。路在不停地升高,蜿蜒向上,车速开始变慢。走到一个看似要下坡的地方,我们停下来,边休息边欣赏满眼的景色。再起步时没有启动发动机,打算自由自在地放下去。可令人奇怪的是车却向后滑去,多亏我这个老摩托车手反应迅捷,才稳住了车子。看看车又看看道,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启动发动机前行。可不论我怎样加大油门,车速就是快不起来,只好从四档减到三档再减到二档,才勉强爬动。这时,道边休息的两个道路维护工人笑着告诉我们,这段道路就是有名的长白山怪坡。这时我们才看到他们边上的写着《长白山怪坡》的木牌。停下车,对四周好一顿观察,怎么看还是下坡!科学家对怪坡的解释是:道路周边的参照物迷惑了人的眼睛,使人产生错觉,明明是上坡感觉上却是下坡。可即使是上坡也不至于得用二档呀,感觉坡也没那么陡啊!除了参照物的因素,我还是怀疑,是不是还有另外因素的作用,譬如说磁异常啊什么的,长白山真是神奇! 行入山门有一段路了,可还是没看到主角的影子,车子左转右行,猛然间雄浑巍峨的一座高山映入我的眼帘。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是震撼,极大的震撼。以前所经历的什么影视啊、明星啊、广告啊、商业运作啊等等所谓的震撼,在这伟大的自然中真的是不足挂齿。 路边的工人告诉我们还有大约十八公里才能爬上去。继续走,路边的松树已经看不见了,星星点点的树木只有桦树。据说,这种桦树名叫风桦,它能抵挡住高山寒风的侵袭,枝桠即使弯曲,枝干倾斜,可生命傲然存续。儿子的语文课学习中开始有作文了,我认为写好作文,别人的范文固然应该效仿,但最最基础的是对词汇的积累与深入的理解,对社会、自然的亲历。如果十年寒窗真的只在窗里,我不认为能学到多少扎实的东西,多少创新的能力,多少对生命的感动与热爱。当我看到风桦,真的领会理解了什么叫“坚韧不拔”、什么叫“傲然独立”、什么叫“铮铮铁骨”------。可以想象,在漫天飞舞的冰天雪地中,以杨靖宇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英雄们是多么坚强,为了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多么艰难的斗争。 盘山公路很陡长,我们的摩托就像是在爬行。因为停车场可以停放的车辆与山南海北来的大小车辆差了数倍,所以汽车只能依来的先后顺序停靠在窄窄的盘山公路边,绵绵数里。停车场真正的作用变成了汽车调头场,乘汽车来的游客只能下车步行。从通化到天池270多公里的旅途中,我们的摩托车被汽车一路超越,只有在此时才被交巡警许可,不必同汽车一样依来的先后顺序靠边停住,而是可继续上行,直接骑到公路尽头,登天池石阶的起始处。 石阶很多,一眼望不到顶,据说有1236级。我上得腿酸气喘,儿子走的也是艰难,几次都想赖着坐一会儿。以前在和一个哥哥登千山时,他告诉过我登山的经验就是一步一步地挪也不能停下来,否则腿就走不动了。在我的鼓励中,儿子和我终于一步一步登上了高山之颠,三江之源——长白山天池。我想,天池这个名字叫的贴切,它给人的感觉真是离天近了,有时简直就像在天上。白云或在你的头上,或在你的身边脚下,一汪碧蓝的池水若隐若现地浮现在你的面前。与天池相衬托的周边高大山峰,像一帮天神守护着一块硕大无比的蓝宝石。看着这么清明澄碧的池水,给人心胸以豁然开朗的感觉,那些世俗的所谓功名利禄,在此时已不存丝丝毫毫,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站在气势磅礴的山颠回望长白林海,浩淼千里,真想抛却一切,融化到她的怀抱中。在观景点不远,立着中朝两国的界碑,我们的边防战士肩挎步枪在值勤。 由于长白山南望太平洋,从海洋吹来的湿润空气经过地势的提升,容易形成降水,因而雨雪较多。即使不下雨的时候,雾气也常常缭绕在天池周围,十有八九即使登上去也有看不清景物的情况。有到过天池却没看到全貌的游人形象的称其为“常白来”。 说起长白山天池,不能不说一下天池中关于怪兽的传说。由于我们上到天池时视线极好,而且有幸看到了怪兽的影子,就像只露出潜望镜的潜艇在静静的水面划过,只是太远,看不清“潜望镜”,只看到呈现尖三角形的一组波纹。儿子说:咱们能不能想法把它抓住?织个大网,天池有十几平方公里,哈哈,不可能;用抽水机吧,20多亿立方米水,别把咱大东北淹了,哈哈!!很远的对面,朝鲜一方没有游客,通过望远镜依稀能看到十数个据说是朝鲜人民军的人。 我的一个同事在2004年曾随旅游团来过,她的导游给她讲过长白山浮石的成因并且教大家要爱护长白山,不要拿走哪怕一块浮石。儿子在家时,对浮石有所了解,早就想自己拾一块。在我对他讲了那位导游说过的话后,儿子面对石堆看了又看后对我说:有人以前给了我一块,我也爱护长白山,不拿了。儿子或许不完全懂这个大意义,但我给他灌输这些我不认为这是小事。所谓爱国、爱家的思想实际上不是一点一滴被人们接受的吗?从小处、从每个个体汇聚的力量可以无坚不摧,量的积累那是质的飞跃啊!所以不要不在意人生中的点点滴滴,——上纲上线了! 在从天池下行时,一位拿着望远镜的游客告诉我们:远处山峰根部两块略显白色的部分不是石头,而是大冰墙。儿子虽然也拿着望远镜看了,还是坚持要到跟前去实地看看。我觉得虽然有几百米远,而且要翻过一道小山梁,但是不应该有什么危险,就没有阻止,只在原处观望他的一举一动。望着儿子小小的背影,在一步一步奔向自己的目标,我心想他这是开始长大了。不久,儿子挥动着小黑手回到我的面前,告诉我说:老爸,我用手摸了,那真地是冰。石阶边的小沟里有细细的泉水,儿子下去洗洗手,顺便灌点泉水回去做纪念。我喝了一口原汁原味的长白山泉水,够凉但称不上甘洌。从天池下来的一帮游人,没有走石阶,而是踩着漫山遍野的一种不知名称的适于寒带生长的低矮植物,在一个女歌手领唱的《青藏高原》的歌声中一路飘下来的,很有那么点天天苍苍野茫茫的味道。 天池号称松花江、鸭绿江、图门江三江之源,但地理学上把一条水系中离入海口最长的支流做为源头,而不是以你那条支流是否最高、最名作为源头。一本有名的地理杂志上就有一位地理学家根据卫星照片和实际踏查,撰文指出:天池不是松花江的主源头,而是另有其它,只是我没有记住同样发源于长白山区的那条河流的名字。可为什么众人都把天池作为三江之源,我想因松花江确有支流发源于天池,人们不是以学术出发,而以自身愿望以讹传讹吧。马克思说过:真理在许多时候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为什么此时真理不叫真理,我想是掌握真理的人们,或是手里的棒子不够大,或是不愿说破大家的美好愿望吧! 下行的路有些拥挤,有的路段缝隙小的连摩托车都过不去,只能停下车看高手司机们玩轮子。还好,经过不算漫长的等待后,我们滑了下来。在怪坡路段,我们特意停住车,关掉发动机,然后就真的溜了“上”去,儿子和我哈哈大笑,感觉好极了。那些坐旅游大巴路过的游客,就少有机会体验如此神奇美妙的地方。古语曰:行千里路,破万卷书。这里的行应该理解为步行、身体力行。可现代交通工具如此迅捷,不说飞机,就是汽车朝发不用夕,千里即可至,何谈破万卷书?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b98532010005j61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