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678"游记之五—泸沽湖游记(上) |
[游记]"678"游记之五—泸沽湖游记(上) |
2007-09-01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678”游记之五——泸沽湖游记(上) 17日,晴。早上一睁眼,已经是6点了,感觉睡的好香啊。感觉了一下,还好,没有想象的腰酸腿痛,可能是因为前一周的运动过量(之前的运动后遗症到12号才好)打好了基础吧。大家都还没起,尤其是小猪那个屋一点动静也没有。先上二楼收衣服,差点被二层住的美眉当作色狼了,好在我不是贼美鼠目的。 一路拍照到了广场,离旅行团发车的时间还早,我们在广场另一头的“龙抄手”吃的早餐。这是一家四川特色的餐馆,在这里我们品尝了道地的四川风味的馄饨,说起馄饨可是我的最爱,只可惜这里都是大馄饨而没有小馄饨,还是喜欢家乡的小馄饨啊。不过这里的馄饨的汤底还是一级棒的,现在我都很怀念啊。 这里的香菇肉包也超棒的,从北京出发前,由于受到老庄的“纸壳”馅包子新闻的影响,有人竟然不吃,不过在我的引诱下品尝过后也大为赞赏啊。建议到这里来的同学们一定要品尝这两样。(可惜尽顾吃了,忘了照相)不过6个人吃了70多元,也不算便宜啊。 首先隆重介绍一下我们此行的导游小阿哥(参见上图,此君是摩梭族人啊,当地管小伙都叫小阿哥,女的都叫小阿妹,奇怪他们自己也是如此发音的么)。说实话,导游同学也算得上是长发飘飘、仪表堂堂一表人材了,只可惜他弄头发时的小动作,总感觉稍稍阴柔了些,让是我有些浑身发麻不过有一句说一句,导游的歌喉可不是一般的好,现场演唱的摩梭族情歌让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颇有些绕梁三日的感觉。同游的美女们都鼓励他参加“快男”呢,看来隐藏在人民深处的高手还是很多啊。 一路上导游小阿哥给我们介绍了沿路经过的景致、民族和风土,当然着重是介绍我们目的地的摩梭族风貌,当然也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也是冲着今年算是大火一把的“杨二老师”和神秘的摩梭族走婚风俗。由于小阿哥是当地人,所以从他口中得来的东西应该很有说服力吧。首先摩梭族并不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这倒是让我吃了一惊,原因是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次摩梭族的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母系部落,也是在册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直以来收到如杨二的影响或者一些不实报道,外界对于摩梭族文化和走婚习俗多少都有些误解,其实摩梭族虽然没有结婚的制度,但对于男女感情还是很专一的,与外面的一夫一妻也类似,除了没有证书和生活方式不同(如白天分开晚上在一起,子女在母亲那里生活),绝不会象有些人想像那样想和谁在一起就和谁在一起的乱来,更不会象有些人渲染的那样甚至会和外来游客随意走婚。 大概二十多分钟的船程,我们登上了里务比岛,当然也就参观了里务比庙、塔......等景观。晕倒啊,行程中一大半的景点都在这里了,一个小时搞定,我郁闷。怪不得,在丽江古镇参加的散团价格是250元/人,而且还被我们侃到了220元/人,含来回的路费、1晚住宿、1顿早餐3顿正餐,还有景点门票什么的,怎么会这么便宜。上面就是我为葱人同学照的东巴文字和“转钟”(晕死,我又忘记名字了,五台山山上我还转过的呢,不过那里的藏传佛教寺庙的又大有多,所以光是排队转它们就足够1个小时了,据说每个都顺时针转,整个转3圈会满足美好愿望啊) 这两张是在回程的船上照的,两边一对比,大家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劳动人民。一路上小猪就要求来尝试一下划船的滋味,你别看小猪的大手抓在船桨上很有力的样子(晒伤还是很明显啊 ),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坚持多久就支持不住歇了,厚厚。 上岸后,我们来到了预定行程中另一个重点就是落水村中的当地居民家中参观。只不过整体感觉商业化气氛真的很浓,给我们介绍的小阿妹整个就是一个职业讲解员。她海带我们参观了所谓她自己的“闺房”、演示了她的织布机,还推销了她自己手工织的围巾(当然是价格不菲了),好在大家伙的免疫力都很强,坚持“只拍照、绝不买”的战略思想。估计讲解员小阿妹心里,¥###……&××……%&× 从民居家里出来,我们就随团来到我们今晚“下榻”的地方,戈瓦宾馆。说是宾馆,其实应该算一个较大的客栈吧。这是一个挨着泸沽湖畔的院落,主建筑是一座三层高的楼,墙体外面看上去是木质结构为主,内部结构还是砖体为主,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我们都被分在了三层,呵呵,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啊,湖边的美景近在眼前。隔壁的建筑更加豪华阿,都是独栋的小别墅,着实让人眼馋阿。这一墙之隔,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请注意上面中间的那张照片,我名之曰“行窃进行时”,当时正是下去晚饭时,我们才发现屋门锁不上,葱人同学正在捣鼓门锁呢,见其鬼鬼祟祟的样子很是可爱抓拍之。右边这张是我们可爱的小猪上楼梯时的美丽身姿,名之曰“曲线美”,哈哈 饭后,由于下雨原定参加的篝火晚会也没有成行,可是让我们某些同志惋惜了一番,主要是没有体验一下抠手心的经历,哈哈。不过我们站在楼上,细细体验了泸沽湖上雷雨的整个过程,期间也拍了些照片,这么大我是从没见过这么长的闪电啊,可惜只有一张抓拍了个闪电的尾巴。整个过程中,云层变化万千的过程尤其的美,只可惜国学浅陋,文字难以表达出来啊。
|
转自:http://carlite.blog.163.com/blog/static/1693368920076271020482212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