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长白山:我们生命与文化的摇篮——推荐走进长白山

[游记]长白山:我们生命与文化的摇篮——推荐走进长白山

2007-09-02    teacherblog.com.cn

“我们”是谁?关东人,多民族的吉林人,栖息于长白山麓的朝鲜族、满族、汉族人等。即使你没有上过长白山,即使你的生活似乎与长白山无关,你也否认不了:山川土地是人类之根,我们是长白山的儿女、子孙,我们一代又一代承受着长白山气脉雨露的恩泽。

久慕长白山之名,不识长白山面目;身处长白山之域,不知长白山奥妙———可谓大有人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从北坡、西坡曾四五次攀登长白山,种种美好的感受充溢于胸间,同去的外地朋友更是赞叹不已,认为长白山独有一股祖国其它名山不可比拟的神奇气象。可最近读到艾贵生编著的《走进长白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却发现自己对长白山的了解实在是太零碎、太皮毛了。

作为一部图说长白山的“小百科”读物,《走进长白山》堪称迄今为止挖掘长白山文化、宣传长白山景观最全面而准确的精品人文图书。全书以摄影图片为主,辅之凝炼的文字,从“风光揽胜”、“自然资源”、“古今长白”说到“文化精神”,中间又穿插“故事传说”、“游记名篇”、“诗歌撷英”、“歌曲拔萃”,使得长白山的描述情景交融,妙趣横生,品位高旷;加之编著者地域、历史、生态和文化等多种视角,全方位地传达了这座欧亚大陆北部名山的光彩与神韵。

《走进长白山》是引领人们认知长白山的出色向导。

一般的探访者或旅游者,几天时间几次游历,难以尽识长白真面目。你见过白云峰、玉柱峰,未必知道长白十六峰以及近年发现的落笔峰、不老峰、织女峰等;你到过天池、小天池,未必临及圆池;你走过地下森林,未必下至锦江大峡谷;你往来穿越长白山的垂直生态带,可你肯定说不清这里上上下下的地貌、植被变化;你虽曾目睹夏日长白山的云蒸霞蔚,但你难以得见“佛光”,更未必能领略冬天里那里的冰雪世界……

至于长白山的历史———从地质演化来说,你知道“第三阶段”的长白山形成距今已有2.3亿年吗?你知道作为巨型复式火山,长白山自第四纪全新世已有五次喷发,最晚的一次在1702年距今仅300多年吗?你知道长白山的名字已有970多年的历史,金代以长白山为发迹地,清代以长白山为“龙兴之地”,并于康熙十六年(1677)奉其为“长白山之神”吗?

所有这些,《走进长白山》皆有翔实的解说。生活在这个地域的百姓平民也会由此而生发对生命进化与民族繁衍的感悟。

《走进长白山》还是激发人们感受长白山的精彩文本。

这部精美的长白风光图册,收集省内外27位摄影家120多幅优秀作品。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草木葳蕤,水色山光,长白山在他们的镜头下尽展芳华。仅天池一景,图册就精选40余幅照片,将其云里雾外、晨妆夕照、四季变幻的瑰美,昭彰于世人面前,确乎“虹里头形雾里身,霞辉蜃气总非真,其须一闪成终古,过隙驹光不待人”(王充闾)。

图册调动读者“感受”的功夫,不仅仅在于多姿多彩地表现长白风物的形态神韵,而且还在于激发人们对长白山文化的体味与追寻。没有想到,竟有如此多倾心长白山的古今诗人,竟有如此多咏叹长白山的清词丽句!晋人袁宏赞曰:“东方万物之所始,山岳神灵之所宅。”宋人欧阳修有句:“浮云直透开诗眼,方见山山各不同。”当代吉林诗人朱雷的笔下,这里是一片“白土地”:“白土地是北方冬天的土地/白土地是北方黑土地的弟兄/……各自统治北方一年中的一半/白土地是雪。”这是否为艾吉所说的“一片冰心,不染纤尘”呢?而长白山一年200多天的八级风中形成了“岳桦矮曲林带”———如诗人南永前所吟唱的:“被风鞭抽弯了脊梁/被雪齿咬碎了衣裳/……一片扎根顽石的部落/一群高仰头颅的山民/岳桦,岳桦/一个不屈不挠的种族!”于是,诗人金学泉对“长白”、“天池”做了如此动情的阐释:“千年的积雪为什么这样长白?/那是圣洁民族无瑕的心态;/碧绿的天池像大海,/那是蔚蓝的天空、飘洗的胸怀……”

当然,《走进长白山》也是促进人们开发长白山的有力呼唤。

名山是一座宝藏。文化则是眼界、魂魄与潜能。本书编者艾贵生看准了长白山的地位,认识到长白山的价值,充分理解了文化对于区域经济崛起的意义,这十分难能可贵。当1980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长白山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是当时我国首批加入的三个保护区之一),当1986年国务院批准长白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国家旅游局将长白山列为四A级旅游景区,2003年长白山又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中华十大名山”,唤醒长白山意识,树立长白山品牌,已成振兴吉林经济的一大切入点。艾贵生说得好:“长白山文化的无穷魅力,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中华大地上,有了长白山,才叫响了延边和吉林乃至东北的名字;有了长白山,我们才有那么足的底气。……长白山才是我们真正的王牌、真正的潜力、真正的优势。”这也正是《走进长白山》的着力点与要旨。

1983年8月13日,一代伟人邓小平视察长白山,发出“不登长白山终生遗憾”的感叹,这位踏遍青山的老革命家在其它名山都没留下文字,唯独给长白山题写了山名,可见长白山在邓小平心中的分量。我们应当把这当作一种宝贵的启示。愿更多的人走进长白山,愿长白山走进更多的人心中!(朱晶)

转自:http://www.teacherblog.com.cn/blog/1125/archives/2006/9785.shtml31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