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长白山散记之二走进长白山

[游记]长白山散记之二走进长白山

2008-03-02    163.com

[原创] 长白山散记之二 走进长白山

想去长白山,看天池,是很久前就有的想法,但却一直未能如愿。

而此次去长白山,却不是计划之内的事情。

进入八月,长春的雨水却多了起来,连续的阴雨天,让人的心情也烦闷起来。

偶然间,姐姐说天晴了去长白山多好。大家一听这话,便一呼百应起来。

于是盼望天气早日好转起来!

8月5日,查得天将转好,就决定次日驾车去长白山看天池。

在以后的帖子了,我就把在长白山的游记帖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介绍下长白山的自然情况:

长白山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地区境内,也是中朝两国边境山。总面积19万公顷。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

长白山北起吉林省安图县的松江镇,西始于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境内的南岗岭,南部一直伸到朝鲜境内。长白山天池周围的白云峰、玉柱峰、仙阜峰等16峰,峰峰接天,海拔高度都在2500米以上。其中的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据史料记载,从十六世纪以来曾有过三次喷发。由于长白山独特的地理构造,其景观也绮丽迷人,30多处景观,处处秀丽诱人,登上群峰之冠,可谓一览众山小,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长白山简称白山,俗称老白山。火山口沿的环状山脊多为白浮岩所覆盖,由于气候高寒,积雪期较长,山顶常一片皆白,因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长白山名称,始见于辽圣宗统和三十年(公元1012年)。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一直沿用至今。长白山名称已有970余年的历史。长白山古名不咸山,神山之意;汉、魏时称盖马大山,南北朝时称为徒太山、太皇山、从太山等 ,唐朝称太白山。满族称长白山为“果勒敏珊延阿林”,意为长白山。

长白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长白山是我国东北最高山系和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1980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为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长白山也是国家级森林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被世界保护区联盟评定确认为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

长白山生态系统比较完整,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山上气候变化无常,植物种类丰富多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形成了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山寒带三大垂直气候带。这种自然多彩的垂直景观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山顶温度特别低;夏季短而凉爽,1200米或1400米以上春秋相连。

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垂直高度2000米之间,依次分布着阔叶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5个植被垂直带。按照海拔高度,首先看到的是阔叶红松林景观带,这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东北虎、珍贵稀有的野生梅花鹿和我国特产鸟类“中华秋沙鸭”等动物生活的乐园。其次是针阔混交林景观带,这里气候湿冷,冬寒夏凉,是东北三宝之一的紫貂生活集中地。再次看到的是高山岳桦林景观带,海拔在1700-2000米,这里没有长居的野生动物,但在酷暑来临之季,是黑熊、野猪、马鹿等动物的避暑胜地。最后看到的是高山苔原景观带,海拔在2000-2200米,这里土质粗疏,气候严寒,一年中有近九个月时间覆盖积雪,是长白山低湿气候中心。

长白山您应该了解了吧。那么还是跟我一起去感受下白山圣水的魅力吧。

8月6日,清晨,一大家子人收拾妥当,开车直奔长白山。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车子总算驶入长白山系。道路开始在山间蜿蜒。峰峦叠翠,白桦林的身影时不时地跳过眼前。许是白山的眷顾,一路阳光明媚,路边金色的花儿绚丽地绽放着,用自己独特的微笑,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上午十时许,终于来到“长白山第一市”——白山市。但这里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于是在车上拍下白山市的大门,走外环,继续前行。

中午十分,到达抚松,在路边一家特色饭店,吃了一顿丰盛的特色菜。

可惜只顾得吃了,却忘记把美味拍下来,遗憾遗憾!

午饭过后直奔松江河,最后来到了长白山主峰——长白山天池西坡。

至此,自带是车只好在停车场休息,进入景区必须坐由景区提供的大巴、中巴。因从景区大门到天池脚下,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路。

大巴在盘山道上飞速前行,远远地,天池的身影时隐时现。就在车上拍下了远山的蒙胧之色。

待续……

转自:http://tjc0433.blog.163.com/blog/static/150007200671604259024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