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资料:长白山概况

[游记]资料:长白山概况

2008-05-22    blogcn.com

长白山概况

长白山横亘在吉林省东南部中朝两国的国境线上,犹如一条鳞光闪烁的巨龙,巍峨磅礴,横卧天际。是我国与五岳齐名、名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长白山气势恢宏,资源丰富,景色非常美丽。在远古时期,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则堆积在火山口周围,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鲜境内,9座在我国境内。这9座山峰各具特点,形成奇异的景观。 长白山既神奇又壮美,有许多美妙动人的诸如"神女浴躬池"的传说故事,其垂直自然景观更为绚丽多姿,真乃"一日可历四季景"。如今,冬游长白山已不再是神话,一年四季都吸引海内外无数游人前来揽胜。 长白山有九大名景:天池、乘槎河、长白瀑布、聚龙泉、长白湖、地下森林、岳桦林景观带、高山苔原景观带、黑风口。

天 池

天池位于该风景区的中北部,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传说这里曾是王母娘娘的沐浴池。天池海拔在1980米左右,长约3.4公里,最宽处为1.5公里,最深处达105米。湖水清澈碧透,周围云杉茂密,背后是白雪皑皑的博格达峰,湖光山色构成了天池迷人的高山景色。盛夏时分,天池附近却很凉爽,是避暑佳地;到冬季,这里又是良好的高山滑冰场。 天池一带如此丰富的资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对于野外考察的生物、地质、地理工作者们,更具有魅人的吸引力。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游天池可从乌鲁木齐乘汽车前往,上山时山路蜿蜒曲折,伴随一条奔腾的溪流,这是来自天池的水,清澈的溪水冲击岩石时激起雪白的浪花,使人感到一股清新气息。天池位于著名的长白山十六峰的环抱簇拥之中,背倚海拔2749米的长白主峰白头峰,其池水的海拔高度为2192米,比新疆的天山天池还要高出200余米,是中国最高、最深的火山湖。天池南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池水总面积达9.82平方公里,虽然海拔只有2194米,但却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其最大的水深可达373米,即使是平均水深也在200米以上,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总蓄水量约达20亿立方米。同时,长白山天池也是松花江、鸭绿江以及图们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之源”的雅称。

乘槎河

乘槎河又名天河,天池北测龙门峰与天豁峰之间缺口--阀门,为天池出水口,天池水由阀门溢出流经牛郎渡,形成近南北走向的河谷,全长1250米,是连接天池与长白瀑布的"白色纽带",这就是乘槎河,目前世界上最短的一条河流。

地下森林

地下森林是长白山海拔最低的名胜景区。从长白山冰场下侧5千米处的一条林间木制小路蜿蜒步入密林深处。沿途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行至尽头有如丝如缕的地衣,以及松柔丰厚的苔藓。 距今一万年前,这里分三次发生了火山喷发,形成十个直径大小不等的火山口及岩浆流淌形成的地下溶洞群,经千年沧桑变化,形成以红松为主的原始森林定级群落,俗称“地下森林”,这种自然现象极为少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游览完山巅风光之后,再到地下森林一看,顿觉天上地下,心旷神怡,另有一番感怀的情趣。

东北大秧歌

吉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解放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二人一小组,一个“上装”(扮女的,又叫“包头的”),一个“下装”(扮男的,又叫“斗丑的”),叫做“一副架”。四人一大组(两副架),叫“一棒鼓”。在秧歌队中“头棒鼓”“二棒鼓”“三棒鼓”……排列有序,每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头棒鼓”是全队扭唱技艺最高的,“二棒鼓”次之,“三棒鼓”更次之。秧歌队的领头带队的戴文生巾,披斗蓬,持折扇,只他一人没有“上装”搭配,故称“傻公子”,又叫“拉衫的”。秧歌队的排尾叫“老坐子”,也是一副架:“上装”是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手拿两根棒棰,耳戴红辣椒;“下装”是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驼背,拄拐杖。秧歌队中也有扮故事中人物的,如青蛇、白蛇、猪八戒、孙悟空等。秧歌队大的六七十人,小的二三十人。    
解放后的秧歌淘汰了“傻公子”、“老坐子”、“一副架”和“一棒鼓”,淘汰了男扮女装,男的扮男的,女的扮女的,无论城乡都是只扭不唱。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又称作“唱蹦子”和“吉剧”,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解放前,民间艺人在农闲季节,邀集成班,多数是“唱屯场”,演唱在夜间进行。三五日后,请当地乡绅当“齐头”,向各家各户“齐钱”或“齐粮”(即收钱或收粮)。少数是到城镇“串店门子”,在大车店中演唱,在演唱中向观众(多为旅客)“齐钱”。    
解放后,人民政府关怀、支持二人转的繁荣发展,举办二人转老艺人训练班,新学员培训班,请老艺人向学员传艺,组织二人转艺人互相观摩,使二人转有了新的发展。在演唱内容上除优秀的传统节目外,增加了反映工农兵生活的节目,在表演形式上剔除了“浪”、“逗”等低级趣味的东西,女演员不断增多,男串女装早已绝迹。

僧 舞

僧舞是朝鲜族民俗舞蹈精髓。关于他的起源,中外舞蹈专家们有不同的解法,有的说僧舞来自高句丽名僧西山大师布教活动;有的说僧舞来缘于僧侣的读经生活,有的说僧舞描绘了僧人想摆脱苦恼寻找欢乐的愿望。虽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认为僧舞是一种反映僧侣生活的艺术形式。
表演僧舞,舞者身穿白色袄,蓝色裙,头戴高帽,肩搭一条红布,两手执鼓鞭,面向鼓而立,转向观众,两手徐徐展开,从肩到长袖的重端,形成优美的椭圆型线条,给人以稳健而欢悦的美感,柔软的长袖把白绸条甩向天空,犹如白云飘浮,表达了僧侣愤世嫉俗,插翅升飞的心愿。
僧舞的步法,以斜线步法为主,结合运用滑步,跳跃步等轻松、自然的步子。穿着白布袜的脚尖,隐埋在蓝色裙角之中若隐若现,使人观后,平添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艺术感受,使观众不仅看到了优美的典雅的舞蹈,同时也会将人们带到那古老的朝鲜族文化长河中。

转自:http://wangkai1973.blogcn.com/diary,9820238.shtml38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