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长白山自驾逍遥游散记 |
[游记]长白山自驾逍遥游散记 |
2008-06-27 gaibar.com |
路 序 2005年7月16日,周六,北京,桑拿天气。清早按习惯爬百旺山。回来后到家里拿工具到楼下修那该死的单元门(其实应该诅咒那黑心的开发商该死),昨天晚上发现门把手又掉了。其时正遇一楼的小吕(我住二楼,小吕住一楼,小吕说小其实也三十有八了,不过还比我小不少,故称之为小吕)在鼓动三楼的老黄(老黄其实也不到五十,不过又大我若干,故称之为老黄)自驾车到吉林长白山走一遭。我本来也在琢磨单位怎么还不安排暑期休假好出去走一走,三人一拍即合,决定20日(周三)出发。于是就有了这次长白山五日自驾游之行。 好事成双 准备 目标已定,开始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活动。 本人虽然驾龄不短,但最长连续开车时间从未超过三个小时,而这次长途旅行可能需要连续行车十个小时,对自己是个考验。本来一直心存自驾走西藏的“宏图大志”,因此就把这次长途驾车作为“演习”吧! 首先是检查车子。因为车龄只有两年,且在上个月初刚刚做过检查保养,车况良好,所以也没有再去4S店做专门检查。自己动手检查了各种油、液、电瓶、皮带、轮胎及气压等常规项目。玻璃水没有了,在超市买一瓶加上;前雨刷片已经老化有裂口,自己买了一个前雨刷换上(花费25元),心想在高速路上如遇下雨而万一雨刷不灵岂不悲哉!事实证明防患于未然是十分重要的。 在网上查阅下载了其他驴友的长白山游记或路书,反复阅读、研究,力图从中挖掘出更多的信息。总的感觉是这些资料给了我不少感性知识,多少对路上和长白山的状况有了一些基本了解。但仍觉得不够详细,从中隐约得出结论是在去往长白山北坡必经的二道白河附近的路况可能不尽如人意,需要有所准备。 专门到海淀图书城买了一本地图。虽然是小事一桩但也颇费思量,不是买不到,而是品种太多,不就是一本地图嘛,形形色色,林林种种居然有几十种之多,让人眼花缭乱,无所是从。这年头都知道出书赚钱,于是但凡有点本事的都出书,书店里内容雷同的书比比皆是。最令人头疼是不少书粗制滥造,漏洞百出,错误连篇,甚至连工具书都未能幸免。如果这地图要是错了你就只能跟着走瞎路了,浪费你的时间和汽油。于是拿定主意只在有名的大出版社之间选择,经比较最后买了一本人民交通出版社的《中国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地图集详查版》,里面各种驾车所需的资料均比较详细,查阅也十分方便,在这次旅行中帮助很大,故推荐之(有免费广告之嫌?)。不过在使用中我还是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瑕疵,嗨! 再就是衣服、相机、胶卷、电池、常用药品之类等旅行必备品了,这里无需赘述。由于是多车同行,特意准备了对讲机以方便相互联系、通报情况。长白山区的气候特点是变幻莫测、反复无常,直到今天仍难以准确预报,因此据说前中央一号首长到长白山也未能一睹天池芳容就不奇怪了!不过在山上待久了需要穿棉衣可是真的(即使是炎炎夏日!)。对于一般不会久留的旅游者而言,准备稍厚一些的长衣、长裤也就可以了。由于晴雨无常,建议准备雨具,以雨衣较为实用。如果在山上购买,就伸长脖子等着挨宰吧! 最后是各种证件,包括人的、车的。还有最重要的自不必说:足够的银子!旅游自然需要不小的开销。 灵动的水 第一天:7月20日,出发,北京—通化 7月20日,是约定出发的日子。 现在有必要介绍一下同行的车和人。 这次长白山之行共三辆车,10人。一辆老六缸切诺基,由小吕驾驶,携73岁的母亲、7岁的儿子外加外甥和朋友的儿子共5人同行(小吕既是个好儿子又是个好父亲);老黄一家三口同乘一辆老捷达王前往;本人驾一富康新自携妻同行。 小吕上有老人,下有小孩,不便于长途劳顿,于是先期到达北戴河游玩、休整,20日上午8:00从北戴河出发;我要顺路送母亲到兴城母亲的朋友家,故早上5:00从家里出发;而老黄开车其快无比(上次我们两家四口同乘我的富康去泰山,他将车速开到160~170,一路上超车无数却一直没有车超过我们),确定早上5:30出发(事实证明他还是出发早了)。大家约定9:30在塔山服务区集合。以下所述路程均以我所驾驶的富康车的里程表为准。旅行支出也以我们夫妻二人的支出计算。 临行前一天晚上下班后,将油箱加满油,到家后里程表清零。 路边小憩 20日清晨5:00正式启程。很快,伴随着发动机轻快的轰鸣,在一片薄薄的轻雾中车子驶上了五环路。5:34到达北京白鹿收费站。之后,迎着初升的朝阳,沿着京沈高速公路一路东进,先后经过河北香河、山海关。刚出山海关不久接到老黄的电话,声称已经到了秦皇岛,心想这家伙的车速还是足够快!不久就会追上我了!到兴城后下高速送母亲到约定的兴城火车站再返回高速(耗时16分钟,车行7公里,由于路程很短,总里程误差忽略不计),于9:45到达约定的塔山服务区,比预定时间晚了15分钟,但到达后发现老黄和小吕都没有赶到。约10分钟后老黄的捷达出现了,一问才知到他预计跑得太快了,于是到绥中服务区休息了一会儿,这样才比我晚到。在塔山服务区休息了很长时间,一边洗洗脸,大家吃着老黄车载冰箱里红的西红柿、绿的黄瓜,再看看车子轮胎,摸摸轮辋温度是否正常,同时等待小吕的切诺基到来。约10:20小吕的车赶到,稍事休息后,三车均在塔山服务区加满E93号油。辽宁、吉林两省都在使用乙醇汽油(在普通汽油的标号前加字母E)。关于乙醇汽油的说法不一,这次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得亲身体验了。 塔山位于锦州和葫芦岛之间,因在辽沈战役中在这里发生的塔山阻击战而闻名。在攻打锦州的战役中,为了“关起门来打狗”,必须牢牢地守住塔山这个“门”。据书中记载,善战而精明的林彪把他的精锐部队部署在塔山,并且还准备了预备队。事实证明塔山阻击战打得十分残酷,不知有多少烈士的遗骨长眠在这片土地上,让后人知道了塔山这个地方。 10:50从塔山服务区出发。因为我是东北人,对东北的地名和道路更熟悉一些(京沈高速曾走过,但不是我驾驶),决定我走头车,小吕居中,老黄断后。事先我问小吕所希望的车速,小吕说他的老切跑到120比较合适,这个速度也符合我的意愿,一方面避免超速被罚款的风险,对于安全也有好处。 路边之树 京沈高速辽宁段路况极佳,三条宽阔的行车道平整无比,而且路上车不多,沿路的路标提示非常清晰明确,特别是关于服务区的预告非常科学,在一个提示牌上同时标注以后三个服务区的名称和距离,这样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车速、油量准确安排休息、加油的计划。但有些临时变更却没有能够及时给出提示是一个缺陷,比如由于施工会并线到对面车道行驶,这时会造成有的服务区不能驶入,这种情况就没有及时提示。如果油量富裕不多可能就惨了,因此建议各位驴友千万不要按地图把油料计算得可钉可铆,尽量保持较充足的备用量。 据说这条路曾经是中国最好的高速公路,但现在不得不让位给去年刚刚整修完工的沈大(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它有四条行车道。作为辽宁的儿子,我应该对此感到自豪。回想改革开放以来,曾经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立过汗马功劳的辽宁,作为中国最重要、最密集的工业基地的辽宁,就像一位辛劳了一生即将步入老年的老人,逐步丧失了青春活力,她不再年富力强,没有享受到像有些其他沿海地区所得到的优惠政策,甚至也没有得到辛劳奉献一生以后应该得到的“退休金”。到现在仍没有彻底摆脱下岗失业、经济效益不佳的现状,在辽宁很多工作一生的产业工人现实的生活仍是比较艰苦的。因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仍在天天喊着。凭心而论,这对于辽宁的老百姓是不公正的。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辽宁在交通运输方面仍然走在全国的前列:拥有中国最密集发达的铁路系统,拥有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拥有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高速公路。 由于路上车不多,我们的三辆车在行驶中形成了编队,我的车在中间车道而位居前列,其他两辆车则一左一右紧随其后,颇似战斗机群长机、僚机的编队,一路向沈阳挺进。我基本上保持125左右的速度前进。由于路况太好,一不留神速度就上去了,只好又收点油,在这样的路上开高速不难,但要保持“低速”的确需要一点心里“耐力”的。其实高速路上的驾驶挺单调的,没有太多的风景,也没有太多的驾驶动作,人更容易疲劳。果然时间不长,老黄忍耐不住了,开始用对讲机催促我提速。我恐怕小吕的车跟不上,而且有言在先,按120的速度行驶,加上我也不愿太快,于是我仅略微将速度提高到130。提升这点速度对老黄无济于事,于是他终于自己提速脱离编队先冲出去了。 其实,在高速路上,除了玩命疯跑以外,同类车子的速度差不了多少,只要不停车一直跑着就慢不到那儿去。你经常会发现你以很快速度超过的感觉很慢的车子,只要你一停车,不消几分钟它就会又越你而过。每过多少时间,我发现高速路边出现了举着牌子的“指路”人,知道沈阳就要到了。老黄路不熟,又回到了我车后面。将近13:00我带着车队出了沈阳西收费站向右沿着沈环高速的西环和南环奔向沈抚(沈阳至抚顺)高速。如果按照去往沈抚高速的路标走,出收费口以后应该向左走沈环高速的西环和北环。由于事先得知北环的部分路段在断路施工,因此决定走南环前往,其实从距离上两边是基本一样的。不过在出口处没有明确的提示,只有北环某某段施工断路的提示,却没有更改去往沈抚高速的路标,因此对于多数不熟悉的外地车辆来说,走一半就不得不下高速去走绕行了。在这一点上感觉提示不够人性化,这反应了高速管理部门能力和责任心的不足。 沈阳的环城高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拐向另一条高速路的路更像是直行,而真正继续环行的路却需要向右拐弯然后再回来,其中经过的沈大高速和沈丹(沈阳至丹东)高速岔路都是这样,继续前行的路仅标注了“南环”字样,不要走错!沈阳的环城高速真是挺长,约行驶了40分钟后终于拐上了沈抚高速。我们计划在抚顺吃午饭,于是赶紧给在抚顺的弟弟打电话,让他到高速出口接我们。其实沈阳与抚顺两个城市几乎就要连起来了,沈抚高速路程很短,只有十几公里,约7~8分钟的时间于13:50就出了抚顺收费站,我们此行的高速路段也就结束了,以后将在国道和省道上行驶。路边停车等候弟弟到来。他从市内到高速出口比我们从沈阳到抚顺出口的时间还要长,10分钟后弟弟到了。 花之色彩 已经是下午2:00,同行的老黄等人已经饿得不行,我还没有太饿的感觉。直奔餐馆。弟弟给我们安排了丰盛的午宴,这是一家以海鲜为主的餐馆,这个时间已经没有客人吃饭。抚顺虽然已经进入辽东山区,“远离”海边,但发达的交通和相对低廉的消费,在这里吃海鲜甚至比海边更便宜,而且也都是活的。对海鲜不是特别感兴趣,只点了基围虾和海肠炒韭菜,要了有特色的蚕蛹炒鱿鱼和酱焖嘎(这个字不知对不对,音同)鱼,还有笨鸡炖蘑菇和酸菜血肠粉丝就更是典型的东北风味了。我知道东北餐馆的菜量很大,提醒弟弟适可而止,最后共点了10个菜。同行的各位大叫好吃。尽管是饥肠辘辘,而且都说好吃,但最后仍有约三分之一的剩余。这顿丰盛的午餐花费约300元。 行经抚顺,我们想到了雷锋,这位曾经是几代人的楷模的雷锋就生活、战斗在抚顺,也牺牲在抚顺,如今雷锋纪念馆就坐落在抚顺的望花区。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到来,雷锋渐渐被人遗忘,但据传说在商品经济更发达的美国,雷锋的画像被挂到了西点军校的墙壁。不由得感叹现如今还会有多少人前来敬仰,我想至少每年的3月5日这天雷锋的在天之灵不会感到寂寞。在我下载的长白山游记中,有驴友引用了雪村的歌词,称“东北人各个都是活雷锋”,因为他们在旅途上问路得到东北人超热情的帮助,因为他们遗忘在餐馆的手机可以失而复得……,我为身为东北人的一员而感到欣慰,但在我们的旅行中也遇到了令我汗颜的事情,让我为我的东北老乡而感到羞愧,这是后话了。 大块朵颐一顿以后,15:10离开餐馆继续赶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吉林省的通化市。弟弟开车带我们出城。抚顺也是辽宁的重工业基地,以石油化工和煤炭等为主,为辽宁省的第四大城市,市区地形沿浑河分布,南北狭而东西长。我们一直顺浑河南岸行驶,数公里后向北跨过一座新修的宽阔的大桥再右转向东,就上了我们预计要走的202国道,在此与弟弟告别继续东行。这段202国道路面宽阔、平整,而且路上车并不多,因此仍可保持较高的速度行驶。 车出抚顺,就算开始进入辽东深山区了。一路东行,天更蓝,云更白,山更秀,水更清,林更密,树更绿。左边是苍翠的青山,右边常伴随着清清的河流。浑河虽称之为“浑”河,但实际上水并不浑浊。前行不久,车就从著名的大伙房水库北侧擦边而过。大伙房水库之于沈阳、抚顺就如同密云水库之于北京的地位,是数百万人民的“水缸”。这样的景色,美与不美,对于我来说并不感到惊艳,因为我从小在其中长大,只是已有近20年未曾谋面,这不过是20年后的重温而已。不过这样的景色在北京是绝然见不到的。在北京呆了这么久,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浑浊的空气,如今驾车行驶在故乡的土地上,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难怪有一次在长春的高中同学在电话中感叹家乡之美,可是我们为什么当初就没有这种感觉呢?是当初尚处于艰难之中的生活使我们无遐欣赏家乡之美?或者还是应了那句名言:你所失去的可能更好? 出抚顺约行驶40公里左右,车到南杂木,我们在这里离开202国道而右拐沿202省道行驶。因为我们的目的地是通化,小吕的朋友,一位滑雪教练,在通化接待我们。其实去长白山最经典的线路应该是继续沿202国道向东北方向行驶直到吉林的梅河口市,然后转302省道经辉南和靖宇到达抚松。据网友介绍这条线路路况很好而且景色非常优美。由于我们的目标是通化,如果沿202国道先到梅河口再向南转回通化则需要多走近100公里,于是我们在南杂木岔路以后一直向正东行驶经新宾直插通化。 彭湃之水 南杂木,属于辽宁省新宾县(如今全称为新宾满族自治县)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镇。不过对于我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这里也留下了我太多的回忆。我的家乡是辽宁省的桓仁县(如今叫桓仁满族自治县),行政上归属本溪市所辖。县城位于南杂木东南方向约150公里。我们县至今不通铁路(这在除东北以外的其他省份并不新鲜,但在辽宁则属于凤毛羚角了。不过据说一条正在建设中的由通化至灌水的铁路斜穿县境而过,家乡没有铁路的历史快结束了,为家乡高兴ing),而沈吉线铁路正由南杂木通过,于是这个并不属于我们县的小镇却成了我们县的百姓和官员出行的重要交通枢纽。还清除地记得1979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3周年的日子)零点四十四分,我是在这个小车站登上由吉林开往北京的171次直快列车,历时近16个小时到北京上学时的情景,当夜色中巨大的蒸汽机车喘着粗气通过站台时,我的心情或许正像机车锅炉中燃烧的火,或是冒着蒸汽的水,总之是极不平静的,这是我的第一次离家远行的车站,也是我一生命运转折的车站。那时辽东山区的交通极其不便,记得当天早上离开县城时,天还刚刚蒙蒙亮,9月上旬,应该是6点不到吧,与一同考上到北京上大学一位高中同学同行,乘坐的是他父亲开的北京212吉普(那可是县太爷的坐驾,全县最好的车,一共只有两辆),在山路上颠簸了五、六个小时,于中午方才到达南杂木。这时离上火车还有近12个小时,倒不是因为怕误了火车,而是因为车子不是专门送我们的(那时好像没有什么腐败一说),中午需要到站接从沈阳回县里的领导,我们只是搭车前往。如果从县城到本溪市,虽然只有约200公里的路程,长途客车则需要行驶七、八个小时,整整一天!因此那时不论是到本溪、抚顺或是沈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长途旅行”。现如今,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了,桓仁县俨然已经是本溪、抚顺和沈阳人民的后花园,成为周末假期的度假圣地。至于南杂木,也不再是当年那样重要的交通枢纽,多数人都可以直接乘汽车在两、三个小时内直达周边的城市。遗憾的是有关南杂木的名字,我一直没有弄明白,猜测一定是与木头有关,桓仁县和新宾县都属于林业县。 写到这里,该为家乡宣传宣传了,也算是为家乡做点贡献吧!我虽然生在桓仁,并且从这里考上大学,但我的祖籍并不在这里。1985年父母工作调动从桓仁到葫芦岛,因此从此再没有机会回来,可以说家乡已经是“多年未亲近”。只是记得1985年最后一次回来时,家乡的面貌并没有什么变化,好像仍然可以用贫穷、闭塞、落后来形容。现如今,家乡发生了巨变,我想象着再回去可能很多地方都不认识了。县城北、西、南三面环水,浑江水绕城蜿蜒而过,据说沿江公路宽阔、漂亮无比,城区干净、整洁;城北浑江上游建有水库和发电厂,水库现称桓龙湖,为著名旅游景点。水质清澈、洁净、没有污染,据说冬季自来水厂取水后只需简单处理即可直接供应饮用;水库边上的五女山已经作为高句丽遗址的一部分而在去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登上五女山可一览水库全景;城南有著名的大雅河漂流游览区,在一片青山峭立、碧水荡漾之中漂流而下,犹如仙境一般;如果沿桓仁到本溪的公路旅行,则可以游览老秃顶子山(辽宁省内最高峰),观赏到不同气候带的植被,秋季在路上可以看到满眼望不尽、漫山遍野的红叶;继续前行到本溪县(小市)附近则可到关门山风景区和本溪水洞参观。去年9月我们小区内一位北大的老师自驾车来到桓仁,回去后对我说:你的家乡太美了!那儿的饭特别好吃!我半真半假地跟她开玩笑:可能你这辈子没有见过什么好风景吧(其实她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全国很多著名的旅游区都已经去过了)?我在那儿长大,怎么没觉得那么好(其实那时生活窘迫,连生存问题还没有解决,谁还知道旅游的概念?毕竟美景不当饭吃。但今天经济发展了,时代不同了,美景的确可以换饭吃了)?她不以为然,声称今年秋季还要再来。 山中绿叶 这一段略微有些跑题,但仍属于沿途风景介绍吧?为家乡做做广告。但我保证此言不虚,真诚推荐各位驴友DX如果时间富裕的话的确值得一去,毕竟距离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只有150多公里,只需两小时车程即可到达。游览之后可以从桓仁直接杀回通化,距离只有70多公里(呵呵,通化是距离桓仁最近的城市,但通化属于吉林省而不是辽宁)。老黄虽一直嚷嚷要去我的老家,但由于我们与小吕的朋友约定了到通化的时间,加上我需要在下周一回北京上班,这次只好放弃了,准备明年专程再来。事实上,即使从桓仁到长白山天池,如果起个早,贪点晚,可以当天往返,这在当年可是不敢想象的! 通化之晨 话题回到路上,车到木奇,202省道南行去往本溪县方向。我们则需要继续东行向永陵、新宾方向前进,这时车轮下是201省道,依然是路面平坦、宽阔,路边风景如画。很快就到了永陵。 以前从桓仁县到南杂木途中,多次经过永陵,但从来不曾想过这名称的来历。我的小学和中学基本上是在文革中、后期度过的,上学时虽然是个好学生,但所学的东西不多,尤其是地理和历史从来没有上过课(不过倒是比现在的孩子轻松多了)!直到上大学时对历史仍知之甚少(惭愧),只是后来恶补了一些历史知识。现在方知新宾乃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的最初发迹之地,清朝最早的“皇宫”位于新宾。而正在经过的永陵则是清朝皇家的祖陵,清皇六世祖、奴尔哈赤的曾祖父、祖父、父亲等均葬于永陵。位于沈阳的东陵和北陵则分别是奴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墓。对于清朝历史及陵墓有兴趣的DX不妨沿途逐一游览。我们由于时间有限,没有在此停车。 过了永陵以后,再次岔道,201省道则向东南方向直插桓仁(想去桓仁的DX应该在此右转,有清晰的路标指示),我们则需沿104省道一直向东往新宾方向前进。路两边山上的树木高大茂密,低处的灌木和各种不知名的植物也生长得十分茂盛,这就是属于长白山余脉的东北东部的山区,山上肥沃的土壤养育着茂密的森林和植被,没有一点光秃秃的地方,在没有路的地方,人想进去还真不容易。同行的孩子想到了在这深山老林里打日本鬼子的话题,的确这正是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的山区,不知留下了多少将士的足迹,埋葬了多少将士的尸骨。 随着车继续前行,山势渐缓,下午5点多钟穿过新宾县城,又走了一段,出了一个小插曲。跑在前面的老黄靠边停了下来,我们赶紧也都靠边停车,下车见老黄已经把机器盖子掀了起来,原来老黄发现行车中前盖上下忽悠,仔细检查发现是支撑顶紧前盖的弹簧的锁紧螺母松动,使得整个弹簧脱落了,幸好零件还都在,一个不少,琢磨一番把它装回去,调整好位置,我又到车上取出随车工具中的扳手,将螺母锁紧。继续赶路,中间只耽误约10分钟。 不久,经过望清门以后,就出了辽宁地界,开始进入吉林。路仍然是104省道,但到吉林境内,路突然变窄了一些,路上的行人和骑车人也比辽宁明显多了一些。在辽宁境内行驶的路段上总的感觉是车与行人都不多,可以一直保持较高的车速。由于路况稍有变化,我们适当放慢了速度,此时距离通化只有约30公里路程,今天的目标就要实现了!已经上路13个小时还多,但尚不感觉很累,心中感到比较欣慰。目视前方,握好方向盘继续赶路。一路上遇见的车辆多是吉林省的名片“捷达”,挂着“吉E”的车牌,想必一定是通化的车了。一路通过的地名有些很有特点,不知是满语或是朝鲜语(通化就有不少鲜族同胞居住)翻译过来的,反正肯定名字不是起源于汉语。 18:40到达快大茂(这个地名也不知出处,现在改名为通化县),在刚进入以后的一个环岛,跑在前面的老黄绕环岛直行而去,我看了一下路标应该是在环岛右转奔通化市方向,于是赶紧右转以后靠边停车,一边用对讲机呼叫。老黄发现了,绕环岛一周又杀向前面,前方路口指示左转,转过以后老黄靠边停车,下车对小吕道:通化已到,赶紧打电话与朋友联系。我对老黄说:人家通化大小也是一个城市,这里只是通化县而已!不过距离通化市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小吕在这里已经与朋友联系好了。 继续前行今天最后的十几公里,马路渐宽,左边是山,右边是浑江(就是流过我的家乡桓仁的浑江的上游)。一进入通化市,自然风光就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7点进入市区,小吕的朋友已经在路边等候了,加上朋友的朋友共有四五个人,很快就到达了事先安排好的云峰宾馆,一天的行程,共计1045公里,前后历时14个小时。此时通化的天已经夜色浓重了,通化的经度比北京往东约10度,因此时间约早40分钟左右。 山之色彩 停好车,把一些东西物品放到房间,就在小吕朋友的邀请下外出吃晚饭。由于午饭到下午3点才吃完,大家都不太饿,其实很想喝点粥,来点咸菜什么的最可口。然而东北人的热情、实诚是有名的,这晚餐肯定是要正式一些的。因为朝鲜风味算是这里的特色了,故安排在一家朝鲜风味的餐馆用餐。作为东北人,我们老家那里离通化很近,家乡也有一些朝鲜人,对朝鲜风味的菜多少有些了解,大体上也还能接受和适应,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多少都有些辣味。我自己前些年还腌制过朝鲜辣白菜,很受欢迎。不过老黄一会儿便有些不适应了,于是让服务员把桌上的拌萝卜皮拿回厨房把辣椒用水冲洗掉再放盐重新上桌,又要了一盘炸花生米。老黄、小吕和小吕的朋友喝了四瓶当地较有名的白酒。我不喝酒,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口。 小吕的朋友告诉我们现在正是长白山旅游旺季,在长白山住宿的房间十分紧张,费尽周折为我们预定了房间,但可能只能住一个晚上,房费打折后为双人标准间300元。我们由于对当地情况不甚了解,一切听从朋友的安排。 吃完饭已经9点半了,明天还要继续上路,回到宾馆洗洗睡了。房间里有蚊子,我们自己虽然带了驱蚊药片,但没有加热器,问服务员要但是没有。其实很多宾馆都有的,也可能是吉林不习惯用电热蚊香吧,不得而知。服务员建议我们打开空调,其实按当地的温度,不开空调也基本上不感觉太热,如果开空调仅仅是为了避免蚊子叮咬,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说毕竟是太浪费了。没有办法,将空调打开,然而不幸的空调似乎也不灵光,只有风而基本不凉,只好将就了。也许是有些累了,虽然有蚊子叮咬,时间不长还是进入了梦乡。 全天行驶1045公里,历时14小时,通行费280元,加油160元,午餐约300元(10人,由弟弟请客)。 今晚在通化的住宿费和晚餐由小吕的朋友请客买单。 天池之水 第二天:7月21日,到达,进山,通化—二道白河 小吕的朋友为我们联系的住宿地点是位于长白山北坡山门里面的训练基地—运动员宾馆。长白山的南、北、西三面坡的道路都位于我国境内,驴友可以选择从这三个方向的任意一个登顶观看天池景观。其中北坡是商业开发最早、旅游业最发达的地方。二道白河是北坡上山必经的基地,所以我们今天的行路计划是由通化至二道白河。 我一直保留着早起的习惯,一般即使是晚上睡得晚一些,早上依然起得比较早。约6点多钟洗漱完毕以后,携妻一起到街上去散步。我们沿着浑江岸边慢慢地走,呼吸清早混合着晨雾的新鲜空气,感觉很是清爽。江水自东向西穿过通化城区,然后向东南流经我的家乡辽宁省桓仁县,再折向东南注入鸭绿江。浑江水养育了我,可以称她为我的母亲河了。 望着江边不知是何人种的一块块“自留地”,有茄子、辣椒、生菜、大葱等各种蔬菜,有老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也有一种我们称为苏子的植物,叶子具有特殊的香味,东北人用来蒸粘豆包等食品,还有干脆种的是观赏花卉。这不禁令我想起小时候家中房前也有一块不大的空地,曾经在那块地上种过玉米、向日葵、鬼子姜(东北称为姜不辣),豆角等等,姥姥在其一角会种出一棵很大芍药花,整个夏季开着粉红色巨大的花,很是好看。当年我渐渐长大轮到我去种这小小的巴掌大的地时,甚至感到是一种负担,并不是十分情愿的。而今天想种也没有地方了。我现在居住的小区的一楼因为有一个二、三十平米的院落,结果卖出了最高的单价,不得不佩服开发商的精明。现如今城里人又开始到乡下或租、或买,反正是掏钱受苦受累哭着喊着非要种地不可了!嗨,世界啊,人生啊,真是变化快! 在回忆和遐想中走着走着,江的左岸出现一山,山不大,山上有一亭,上书“望江亭”。于是穿过马路,沿台阶拾级而上,想登高一览通化市容。上去到门口有人售票,票价每人2元。既来之,掏4元购票进入。结果望江楼底下入口的门锁着,无法攀登,而四周林木茂盛,没有达到在高处一览通化市容的目的。公园内有不少当地的市民在晨练或散步、休闲,也有不少早起做生意的小贩。 高手林立 通化是一个并不大的城市。但由于某种原因却是使我感到有些亲切的城市,也是由于某些原因令不少人所知晓的城市。 通化令我感到亲切,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前边曾说过,尽管她属于吉林省,但却是离我们县最近的一座城市,从县城到市区只有70多公里路程。通化也是我稍稍长大以后独立到过的第一个城市。在小学时,我就是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但在县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购买电子元器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那时听说有熟悉的人要到沈阳、甚至北京办事,无异于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托人捎带购买一些需要的东西。等人走了以后,便是几乎度日如年的期盼,而最后的结果则往往是空欢喜一场。其实明白了道理也很简单,外出的人未必都会尽心尽力的,况且电子元器件毕竟不是糖果点心,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买得明白的。于是梦想自己有机会到一个城市去走一遭。北京自然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沈阳似乎也有些遥远,而通化自然成为首选城市。之所以选择通化,还有一个有利条件,那时我们全县的油料供应都是从通化运进的,县石油公司有两台油罐车几乎每天往返于县城和通化之间运输汽油,这就意味着有比较大的搭车的机会。刚巧隔壁邻居的阿姨在石油公司工作,帮我联系了搭车的事,于是实现了去一次通化的愿望。当时大概是上小学3年级或4年级的样子,开车的叔叔将我放在我想去的五金交化商店所在的大街(具体是什么街已经不记得了),等他装满了油再来接我往回返,好像在通化停留不超过一小时。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两件事,一是70多公里的路程解放牌油罐车单程要跑3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工作日只能往返一次;还有就是开车的叔叔很酷(呵呵,今天的词汇!),在盘山公路上,他打开车门,左手扶车门,右手扶方向盘,左脚踏在车门下的踏板上,右脚踩油门和刹车踏板,头和大半个身子都探出驾驶室以外。车轰鸣着在盘山公路上行进!以后我再没有看到像他那样开车的,他曾经是个汽车兵。 通化的红葡萄酒曾经很有名气。现在流行的是喝干红,好像通化红葡萄酒也逐渐被人淡忘了。不知通化的葡萄酒产业如今境况如何? 如今通化的支柱产业可能是中成药制药,以各种中成药闻名天下,你所耳熟能详的中成药企业集团有很多都在通化。昨天晚上在晚餐时通化的朋友谈到了这一点,但同时也谈到通化因为没有重工业,因而环境没有受到污染。我记得制药业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据说安徽等地由于制药企业的污染已经产生了严重后果。想必中成药制药与西药制药的原料和工艺一定是有巨大差别的,因而通化作为一座药城而没有污染,真是令人欣慰。同时我想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中药对于人类的环境保护也是有巨大贡献的! 山之魂 通化被人熟悉还因为一个人,一个民族英雄,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将领杨靖宇烈士。如今杨靖宇的遗骨埋葬在通化,在靖宇路建有杨靖宇烈士陵园。不过这次依然是匆匆而过,没有时间去瞻仰、参观。 在公园内散步,走近一处网球场,看上去条件不错,有人在打球,还有教练在指导。心想这里小城市消费比较低,先猜测了一个价位:每小时20元。待走近仔细看标价:每小时5元!是北京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如果你在球场租用球拍、球鞋,则白送教练,连人一块租了!价格之低令人吃惊!联想到昨天晚上与通化的朋友聊天,问:在通化一个三口之家需要收入多少便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答:1000元。接着说:我在这里月薪1500元,是属于富裕一族了!想想在北京,至少要月收入上万元大概差不多吧?刚好与网球场的比价相符。仔细再想想,在北京,拼命工作,挣钱,到底为什么?图什么呢?没有答案! 飞流直下 遐想与困沌之中,电话响了:老黄告诉我赶紧回去收拾东西,然后去吃饭,出发时间提前了!于是,下山,打车(像很多中小城市一样,市区内差不多的地方,一律5元),回宾馆,跟通化的朋友去粥店喝粥吃早点,然后沿江边马路向东,在一个很宽的路口左转,有一个很大的中石油的加油站,加满油,这里的油比塔山贵2分钱,油费150元。 小吕的朋友说开车送我们到高速路。我忙问:还有高速?原来他们把从通化到白山市的国道称为“高速”。上午9:00正式出发。沿加油时拐进来的大路继续向北,遇路标指示白山方向向右转,车子驶入201国道。今天计划的路线是沿201国道经白山、江源、抚松到露水河,而后转203省道到达二道白河。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得知从露水河到二道白河的路况可能比较糟糕,因此心里已经有所准备。然而最后在到抚松之前走“错”了路,具有戏剧性的是无意之中的犯“错”却阴差阳错地成为实际上是最正确的路,且看下面娓娓道来。 难怪当地人把它称为高速,201国道通化—白山段的路况真是好,路面的宽阔与平坦与高速公路无异,事实上好过很多高速公路,你想开多快都没有问题。当然区别还是有的。一是景色秀美无比,公路依山傍水,一路沿浑江溯流而上,路中央很宽的隔离带种植了绿草和鲜花、灌木,在这样的路上行驶,让人心旷神怡;另外就是道路没有封闭,不时会有些路口有车出入和少量的行人在路上。因此开车还是要小心,适当控制速度,路上视线很好,尽量放眼前方,不要被美丽的景色吸引而走神,毕竟安全第一! 白山市原名浑江市。其实这两个名字应该都反映了它的特色。浑江发源于此地,我想最初的浑江水应该来自于长白山,但还没有来得及考证,在白山境内的浑江上建有白山水电站;长白山主体的绝大多数坐落于白山市境内,包括天池在内。长白山的西、南两坡都在白山境内,北坡的二道白河则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我们今天的行程基本上都是在白山市境内。 我们沿201国道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进,路边的景色自不必说,不时有高大的桦树、松树、杉树从公路两边闪过,还有漫山遍野的低矮翠绿的野生植物和各种五颜六色的野花。有时我们经不住诱惑,终于停车小憩,近观东北深山区的美景。 这一路收费站比较多,但不贵都为10元,加起来好像也不少。不过路况没得说,行车十分舒适,路上车也很少,如果愿意,车速可以很快。 车行至江源至抚松之间(具体地点记不起来了)时,遇到修路施工,两边交替放行。由于施工路段只有1~2公里,而且路上车不多,等待放行的时间很短,最多不过10分钟光景。下车正好可以观景、休息,活动一下,今天的路程不长,可以比较悠闲地前往。在等待放行时,有一辆北京的现代旅行车刚好赶过来停在我们后面,车上五、六个人也都是去长白山游览的。这是我们此行在去往长白山的路上和景区附近所遇到的惟一一辆北京的车辆。 天池顶峰 在快到抚松之前,遇到一个路牌,指示直行到抚松还有3公里,右转到长白山天池XX公里(具体数字记不清了,印象中好像是五、六十公里的样子)。老黄开车速度快,不愿意跟在后面而总是在前面一路疾驶而去。我见他向右拐了过去,稍微犹豫了一下,思忖着这样走可能是不需穿过抚松县城而直接到长白山的路,于是没有核对地图,跟着右转而去。妻坐在边上手上抱着地图,也没有说话。其实这条路是奔松江河而去的,这里路牌所指的长白山天池是从西坡上山,而不是我们想去的北坡!强烈建议当地的旅游和公路管理部门把路标的信息标注得更详细一些,毕竟上长白山天池可是有三个不同方向的! 右拐以后奔松江河的这条路是302省道,路况非常好。过松江河不远有一岔路,我们按路牌指示左转到长白山天池方向。如果沿302省道一路跑下去,就可以到达长白县并从南坡上山,后来从地图上看,其实这里离南坡也只有约80公里的路程了!以后的302省道一直在长白山内部穿行,想象中的景色令人向往! 岔路以后,路面窄了一些,但路面质量非常好。左转右转,时上时下,一条黑色的缎带起伏、盘旋、环绕在无边的绿色之中,在这样的路上驾车实在是一种享受! 本来早有准备从抚松到二道白河的路不好走,但脚下的路却是如此一路坦途,心中暗喜且纳闷:莫不是仅仅半年的功夫这条路已经重新修过了?至此仍没有意识到我们实际上是“错”上了通往西坡的路,而这条路也的确刚刚新修通车不久! 路好,景好,心情好。一路奔走,很快山门就在眼前,晴空万里,蓝蓝的天,淡淡的云,映衬着巨大的呈人字形的山门。向门内望去,宽阔的柏油大路通向天边! 12:45。下车,奔向门口巨大的指示牌。一看,有些傻眼了!原来这里是西坡山门,不是我们联系要去的北坡。我意识到走错了路,忙告诉老黄,老黄开始研究指示牌。小吕正坐在入口处与守门人搭腔说话。我走过去对他说:恐怕这地儿不对。小吕答:没错,是这儿!真逗,到这儿会儿他还没明白!我让他给朋友打电话联系核实。果然,我们必须赶到北坡去! 老黄有个建议:即来之,则安之。天气这么好,我们何不就此上山走一遭?其实我心里也赞成。因为我知道,长白山顶上气候变幻莫测,来长白山看见天池全景的机会远远小于看不见的机会!但又转念一想,小吕的朋友费了好大力气为我们在北坡安排住处,不得不尽快赶过去。况且还有多长的路心里还没底,于是放弃上山的打算,决定立即寻路到北坡。到了西坡山门,也动过上山的年头,最后又放弃,终于成为我们此行的最大的遗憾!为什么?往后看便知。 一条路是原路返回到抚松,然后经露水河到二道白河,查了一下地图,约有150公里左右。不仅要走回头路,而且一直对抚松到二道白河的路况心里没底(其实后来才知道,这段路在修路已经断路)。 另外就是从西坡有一条标示通往“白河”的路可以到北坡,路程76多公里,当地人称它为“环区路”。决定走这条路。 从西坡山门往回约100米有一小路口,路牌指示右转到白河。到路口放眼一望,砂石路,不宽,不平,大小石子,坑坑洼洼。有些犹豫。与路口老乡确认,就是这条路!问:有其他路否?老乡说,别的路更难走。又问:需多少时间?答:两个多小时吧。没办法,硬着头皮走吧。 一开始的路面非常不好,时速只能在30左右,不断躲避沟沟坎坎和较大的石子。不久过一不大的水沟,切诺基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想都不用想就过去了。老黄到跟前停了下来,一改永往直前的风格,观察研究一番,再上车小心通过。我见老黄的捷达顺利通过,知道富康也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于是挂一挡,稳住油门,通过。其实水并不深,根本没有问题,但水中有较大的石头,只是需要避免方向不对可能拖底!过去以后心里想,还得过多少像这样的水沟? 砂石路面,汽车驶过以后尘土飞扬,一会儿的功夫后窗玻璃被红色的尘土覆盖,已经看不见后面了。为了避免吃前车的灰尘,我们三车拉开距离各自行驶。 凭心而论,路虽然不好走,但景色依然美丽。这条路实际上是在长白山森林中穿行,可以不时停车观赏、拍照。由于不知这样的路还要走多久,车速很慢,我基本没有停车逗留,集中精力赶路。后来听说此路兼有林区防火道的作用,不过我感觉它不够宽。 这条路也不是惟一,路上也有岔路,但都有路牌,只要认准“白河”或“北坡”方向前进就不会走错。路上对面来车不多,否则就难受了。来车以SUV一类为多,也有中巴和大巴,轿车相对较少。车行30公里以后路面渐宽,平整度也更好些,个别路段甚至可以挂4挡开到60~70时速,不过需要提防突然的沟坎的剧烈冲击,对车的减震和悬挂肯定没有好处。 已经行驶70多公里了,路还不见尽头,心里有些着急。正当时,前边横杆拦住去路,这里还有一个林区内部的收费站。70多公里的路收费30元,这是我们这次旅行收费最昂贵的路段——比高速公路还贵,也是所走过的最差的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的砂石路。至于性价比就更没法计算了。收费票据很有意思,不是“通行费”,而是叫作“林业公路损坏赔偿占路费”。 过了收费站就到了二道白河,确实行驶了70多公里,耗时两小时。从小路驶出先向左再向右到一个三岔路口右行,就是通往北坡山门的宽阔道路。到门口还有约30公里,一路缓慢上坡,两边高大的森林树木,中央是白色的水泥路面。 山中之色彩 下午15:17到达北坡山门,全天共行驶约340公里,用时约6小时。 老黄已经到了,等候在那里,他在那段土路上有的路段开到了80以上。 小吕还没到。 从后备箱拿出掸子打扫车子,好在都是浮尘,一番打扫以后车身依然很干净。在这里发现不少到达的车子也都是“灰头土屁股”,车上落满了跟我们车上一模一样的红色尘土。不解他们为什么都穿行这条土路,莫非是玩儿完了西坡意犹未尽又来到北坡?后来一了解方如梦初醒,原来从抚松到二道白河的路彻底断路施工,除非经由长春、吉林从北线过来,从南边到北坡环区路是惟一的选择!老天竟是如此公正,我们在阴差阳错中走“错”的路,实际上却正是眼下惟一正确的路!想到这些,也不再觉得这70多公里的土路有多冤枉了! 不久,三车会齐,大家都饿了。据说山里吃饭巨贵(后来证实果然不错),在门口的第一家餐馆“农家饭庄”吃饭。口味一般,价格尚可接受,10人消费170多元。在旅游点也就还算可以了。 饭后进山。门票每人90元,70岁以上老人、伤残军人、导游等可持证免票,学生、老年人凭证可享受半价,小车每辆60元。 进山后还需行驶10公里到达朋友帮助预定的“运动员宾馆”。被告知标准间480元(原来朋友说是300元),涨价了!而且只能住一夜,明天12点以前必须腾房!即来之,则安之。明天即使让住,我自己也得走了。 安顿下来以后,天色已渐暗。出门沿路散步,路上几乎一个人也没有。走不远,远处的瀑布即映入眼帘,耳边只听得水声阵阵。当然这不可能是瀑布的水声。循声到路边,只见沟壑中水流湍急,“浪”花雪白,“涛”声震天,这水则的确是天池瀑布下来的。 再往前走,“小天池”到了。天色已晚,已经没有人收门票了。沿小径进入,不远即见一池碧水,在深深的暮色中泛起麟麟白光,平静之处白桦树倒映其中,一幅静谧、优美的画面。边上一木屋,一女孩在此出售一些山货、旅游纪念品。回程时,妻说:我都想留下来住在小房子里。其实,我也想,我好静,这样的地方我很喜欢。不过这里在白天想必也定是游人如织吧,恐怕难以享受傍晚这份宁静。 晚上8点半到宾馆餐厅吃一顿夜宵。要的是扬州炒饭、打卤面,热菜有炖酸菜、炒豆腐皮,其他的就是凉拌黄瓜、西红柿之类,极其普通,居然花费近300元,印证了山里吃饭巨贵的说法。 饭后联系好第二天上天池的车,睡觉。这里气候凉爽,空调是不需要的,夜里还需盖棉被。房间里也没有蚊子。 全天行驶约340公里,历时6个多小时,通行费85元,加油150元,两餐共约470元(10人)。 进山门票每人90元,车辆进山费每车60元。 当晚住宿费标准间480元。 在通化出发前的早餐由小吕的朋友请客买单。 天,山,水 第三天:7月22日,长白山景区游览 早上依旧早起。这里4点钟天就亮了。夜里天快亮时下起了大雨,几分钟就停了。这就是长白山的气候特点,这让我们吃了点苦头。 由于刚下过雨,车身是湿的,刚好拿出抹布把一路高速行驶粘上的飞虫清除掉。然后又前前后后检查了一边车子。太阳从山后高耸的树林缝隙中透出金色的光芒。 距离早餐的时间还早,带上相机沿上天池的路盘旋而上。拐过一个弯后,一条土路通向山谷,山谷里各色野花高高低低、姹紫嫣红、竞相吐芳,茂密的野生植物铺满每寸土地。景物虽好,但蚊子很厉害,隔着衣裤照样叮人,轰也轰不走。原以为这林中蚊子都是吃植物枝叶的,没想到也是“食肉动物”,或许是饿久了逮着猎物饱餐一顿,其实这里一般是没有人来的,不知它们平时吃什么。奇怪的是距离不远的宾馆里并没有蚊子出入。 6:30早餐,早餐含在房费里。准备7:00乘车上天池顶峰。 瀑布 长白山北坡有两条游览线路。一条是到天池顶峰,可以一览天池全景。第二条线路是瀑布和天池水面,可以与天池之水直接亲近。两条线路的分叉口就在我们住宿的宾馆门口,这里也是去往天池顶峰的入口。 到天池顶峰的路有10.6公里,为盘山险路,弯急坡陡,但路面质量不错,大多为水泥路面,部分路段用石头或水泥砖铺设。路面宽度足够,即使是在弯路错车也不会有问题,转弯险处有护栏。根据我所见到的路面情况,有一定山路驾驶经验的DX驾车上山完全可以,一般的轿车也都能上得去。但旅游区出于安全考虑(不知是否也还有其他考虑,只能是猜测了),禁止游客自驾车上山。只能乘坐景区专车登顶。据说前几年还允许游客自驾车上山,但的确发生过车毁人亡的惨剧,最后连尸首都找不到。还有的车下山以后刹车片都烧糊了(不会用挡位和发动机制动,单凭踩刹车则必然如此)。还有的开上去以后却怎么也不敢下来了,把车搁半路上还得雇司机给开下来,真实应了那句话“上山容易下山难”!因此为安全起见使用统一管理的车辆还是一件好事,试想路上要是真遇到一位手潮的,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那大家就都别走了。还有万一哪位真的半路上控制不住了,还不是别人也会倒霉!景区对上山车辆的要求是:排量1.6升以上,手动挡,车龄不超过X(具体忘记了)年,必须购买乘客保险;对司机的要求是3年以上驾龄,有山路驾驶经验,近X(具体忘记了)年没有出过甲方事故。最后看到上山的车子基本上是国产的挂丰田、三菱标志的吉普车SUV之类,但也有极少量捷达,还看到有奇瑞的轿车在运营。最令人不可思意的是在山顶我看到了一辆富康988,说不可思意倒不是说富康车不行,我知道我的富康新自爬到顶峰一点问题也没有,问题是我在吉林境内行驶两三天、1000多公里,这是我所见到的惟一一辆富康车。我以为神龙公司已然放弃了吉林市场而让位于捷达,因为临行之前我在维修手册上想查询一下富康在吉林的特约维修站,结果是:一个也没有!不知那位老兄的富康车如何维修、保养! 撇开车子本身,从管理层面来说,运营的车可分两类。一是国营车(我这样称呼,不知是否正确),车型比较统一,都是各种越野吉普,司机统一着装,票价是每人80元,每车可乘坐6人,车到山顶以后等候游客固定时间(可能是30分钟或40分钟)返回。另外一类是个体运营的车,主要车型也一样并无差别,价格是需要侃的,我们最后是以每车200元成交的(相当于每人30多元),这种车一般到顶后不停车等候,而是将上一拨客人送下山,再从山下揽一车新的乘客上山,往返一次约40分钟,因此游客在山上的时间也是40分钟左右,这样提高了运营效率,便宜一半多的价格或许就来自这里。但时间上不容易保证,有时会耽误。我们在下山时比约定的时间晚了近半小时,下来后与他们的小老板交涉,最后少付了20元车费(个体车的车费是下山以后付款的)。在路上与司机聊天,他们的车子一般用三、四年就卖掉更新。旅游季节每天能跑七、八个往返,计算下来效益还是不错的。 对于身体好又喜欢徒步登山的DX来说,也可以不乘车徒步上山。不过一上一下往返20多公里真是需要好耐力,原来我们也曾动过这个念头,后来放弃了。自己上山还有个好处,不受时间限制。 游览车7点以后才允许上山,而徒步上山你可以天不亮就启程,如果你有足够的运气,整个天池顶峰和初升的太阳可能就只属于你一个人的! 从岔路口到瀑布景区只有3.4公里。自己的车可以继续前行直到景区入口,不过目前停车场不够大也不够好。我们去时是周五,没有问题,但估计周六、日可能会显得紧张。 我们今天的计划是先乘车到天池顶峰,往返安排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然后自己开车到瀑布景区游览,并徒步攀登到瀑布上方,直到天池岸边。 不到7:30,车来了。我们10人分乘两辆车上山。山下阳光不错,祈祷山上也有一个好天气,否则天池难露真面目。知道山上很冷,事先准备了长衣裤,还带上了雨衣,既可防雨,必要时也可以保暖。汽车载着我们沿着盘山路节节上升,外面山上的植被随着改变。从针阔混交林带、针桦林带、岳桦林带直到苔原地带,山越高,植物越少、越矮,等到了山顶,已经几乎看不到绿色了。 路上还真看到了徒步登山的DX。我想这里对四类人都是天堂:植物爱好者、地质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越野爱好者。或许还应该包括气象爱好者,因为据说目前谁也不能准确预报山顶的气象。 一下车,立刻感到一股凉气逼人。赶紧拿出准备的衣服套在身上。山上有人出租棉大衣,没有问价,我们也不需要。 山上浓雾弥漫,看来今天运气不佳。再往上走约一、二百米,就到了最高处。站在边上往下看,隐约感到是悬崖峭壁,知道下面是天池,但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在顶峰等待,期待。企盼老天有眼为我们驱散雾气以一览天池风采。霭霭白雾缭绕,忽浓忽淡,一个个山头时隐时现,感觉充满了一股股神秘的仙气,人站在上面显得十分渺小。我们队伍里不时有人大喊:“开了!开了!”,“水怪出来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们的一种愿望。在西坡时听人说今年曾有人看见水怪在天池里游曳达20分钟之久,不知是真是假。 山顶上,有一行道人在颂经。颂着颂着,突然雾色变淡,天放亮光,我们大喊“开了”,看到了下面天池水面的一角,很小的一角,仅仅几秒钟而已,真不知是否是“道”的力量在起作用。赶紧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可惜的是全自动的智能相机没有能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刻的景象,或许只有用手动调节才可能达到效果,但恐怕非专业人员也很难有如此快的速度。 时间差不多了,看看好像也没有再“开”一次的希望,于是带着遗憾准备下山。这也正是为昨天到了西坡门口没有上去而感到遗憾的原因。据说长白山天池在一年365天中有300天可能看不到。只好把这个遗憾留到下一次来碰运气弥补了。 下山后到瀑布的天池水面。瀑布的门票是15元,天池水面门票25元,可以分别购买,也可以一次购买,这里的景区门票没有任何优惠。
|
转自:http://www.gaibar.com/zjsh/2008-02-26/20080226012545_77757.html4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