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秋游长白山(一) |
[游记]秋游长白山(一) |
2008-07-01 sina.com.cn |
长春的温度在今天已经达到零下三十度,好久没有这样标志的寒冬了。虽然风吹脸皮犹如刀割的感觉不太好受,但大概因为久违的缘故,显得格外地亲切可爱。在这样寒冬的夜里,和家人窝在温暖的室内,是最明智的选择了。闲来无事,把放在草稿箱里快沤臭了的游记拿出来整理一下发出来,给大家解闷儿吧。 长白山,是与五岳齐名的中华十大名山之一,是我们吉林人的父亲山。这里不仅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在清朝时期,更是被皇家以柳条封禁起来、不允许随便闯入的神圣之地。据红学家考证,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便是将长白山的地理、人文作为该书的灵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长白山以其壮美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保护完善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中外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并且还从事着对外宣传工作的吉林人来讲,我又后知后觉地在一个晴朗的秋日,初次登上圣洁壮美的父亲山。 长白山最高峰海拔在二千七百多米,所以,当地面还是一派绚烂的秋日风光时,山顶却已是冰封雪舞之季了。正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长白山在中国境内有三个入口,分别为北坡、西坡、和正在开发中、明年即将全面开放的南坡,但无论对于从哪个坡上山的人来讲,天池都是最终的目的。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在火山口形成的湖泊,因那里天气瞬息万变(前一秒钟还晴空万里,后一秒钟便立刻被忽然涌出的云雾遮挡的风烟不透),天池常在无法估测的状态下时隐时现,所以,每一个上山的人都在对“能见天池真面目”的美好祈愿中开始出发的。我也不例外,虽然山下晴空万里,但在经验人士的警告下,却仍然不敢盲目乐观。 乘坐着长白山特有的节能防滑越野车,延着频繁出现180度弯路的山道缓缓上行,一路所见景观不时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变化,只几分钟的功夫,山下那泛着红黄绿色、绝对层林尽染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便被长白山独有的岳桦林所取代。起初入眼的岳桦还算笔直挺拔,但随着海拔高度的提升,自然环境的恶劣便神奇般地催生出这样一丛丛“倾倒式”生长的岳桦,无论四季,无论是青翠欲滴,还是枯干残枝,这样的岳桦林都成为长白山独一无二的神奇景观,无声地向天地昭示着顽强的性格。 很快,天空飘起了雪花,尽管坐在温暖的车内,但仍能从狂舞的雪丝中生动地想见到凛冽山风的锋利。好象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再放眼望去时,漫山遍野的岳桦早已被望不到边际的极地苔原地貌所取代。地势越来越陡,地面越来越滑,染尽雪霜的苔原如粗犷的天然地毯写意般地铺盖在大块大块棱角锋利的长白山石上,贴窗而望,那份大气、那份豪迈、那份苍茫,让你不能不满心生出无尚的敬畏和崇拜! 说来应该是遗憾的,初次探访天池,竟是天地间分不清层次的大雾和凛冽的风雪。很多不甘心的人,宁愿咬着牙蹲在巨大的山石边等着大雾散去,“小样的,我就不信天池你不露出个脸儿!”嘿嘿,我不沮丧,也不遗憾,因为我知道对神圣天池的造访绝对不会只这一次,我愿意耐着性子,一点一点看到天池的最美。“到此一游照”是不可不照滴。身上的红羽绒服是在山下租滴,脏且没形,但镜头可以掩盖很多肉眼看到的缺撼,照片上看着还满鲜艳欲滴的哦!当时太冷了,风太大了,雪打在脸上都有点生疼的感觉,所以,我是再没那个兴致等候天池露脸了。象征性地向天池的方向望一望呀,就赶紧小心翼翼地延原路撤回去了。 在长白山地中随便拍到一片不知名的叶子,秋天的长白山就是这样的色彩斑斓,即使是角落里的一朵叶子,也绝不能单调地沉寂着。 此处雾气蒸腾的地方便是有名的长白山温泉,即使是数九严寒天,这里也一样是带着扑面而来的地球深处的热情永不停息地流动着。 长白山北坡又一特色——温泉水煮鸡蛋和玉米。随便找个蓄满温泉水的小坑,扔进当地的土鸡蛋和玉米,用不了多久,两块钱一个的熟鸡蛋就可以“出锅”了。只是这样煮熟的鸡蛋,很奇怪,蛋黄跟普通的没有两样,蛋青儿却是豆腐脑样儿的,半流质状态,味道可能因为心理作用,多少有点不一样。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3c5b7010087vm.html5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